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3期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3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

目录

卷首语 | 全球变暖无边界

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先后发布了6次评估报告,每次都比上一次更加肯定,人为活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特别策划 | 应对气候变化 携手“碳”索未来

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气候变化是什么?自地球形成以来,地球上的气候就没有停止过变化。但今天的全球变暖与之前的气

特别策划 | 温室气体

认识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沸点低(零下161.5摄氏度)、燃烧性强。其化学式为CH4,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4个面都是正三角形。清洁的甲烷甲烷用途广泛,它是一种重要的燃料——我

特别策划 | 地质碳汇

近年来,以二氧化碳(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浓度越来越高,使地球愈发“火热”。“全球沸腾的时代到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全球变暖发出这样的警告。对此,人类该怎样应对?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关于碳平衡的

特别策划 | 人类可以 “呼风唤雨”吗?

春日的绵绵细雨,夏季的硕大冰雹,深秋的天高云淡,寒冬的漫天飘雪……各种奇妙的天气现象,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独特浪漫。人类可以控制天气吗?这篇文章,带你找到答案。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海坨山地面观测站(供

特别策划 | 像卤水点豆腐般“点”云

分辨重重天气现象自然天气过程产生的能量十分庞大,一次风暴凝结水汽散发的热量相当于燃烧480万桶石油,我们无法直接耗费如此大的能量来制造或消灭一个天气过程。云由水汽凝结而成,云的厚度和高度通常与云中水汽

特别策划 | 飞到云中撒“种子”

在田野里播撒种子,会长出幼苗,在云中播撒种子,会“长”出什么呢?让天气按照人类的意愿发生、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想要影响天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飞到云中撒“种子”就是人类影响天气最主要的方法。

特别策划 | 少年气象学家养成记

你是否对气象学感兴趣?或者换个说法,你是否曾在雨天快乐地玩过水?享受过春日阳光下温暖的风?是否曾在夜里被隆隆雷声惊醒?或者在某个无聊的夏日午后,一个人看着窗外天空变幻的白云发呆?你是否好奇晴、雨、云、

特别策划 | 气候谈判专家的工作日常

如今,各类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不光影响自然环境,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风险。为应对这场气候危机,我们正在积极采取各种行动,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英国格拉斯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nbsp

探索发现 | 海上“超级冷冻车”

中国第五代LNG船首船(供图/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船厂)江海联运型LNG船,既能满足远洋航行,又能适应江河航道低水位情况(供图/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船厂)你是否想过?日常使用的天然气,可能是坐

探索发现 | 给飞机刹车的扰流板

飞机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以民航客机为例,其最低飞行时速也能超过400公里。飞机飞得那么快,如果要减速,怎么办?飞机减速有多个途径,扰流板就是能够帮它减速的装置之一。不同飞机机翼上的扰流板小身板

科学微距改 | 前沿

月球“瘦身”收缩导致表面产生的断层月球正在缩小近日,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表明,月球一直在缩小,这可能使月球表面出现显著翘曲和地震活动,即月震,这会对未来的人类探索构成威胁。随着月球核心的冷却,月球正在“

科学微距改 | 观点

国家超算互联网将突破现有的单体超算中心运营模式,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超算系统的性能优化不应该只盯着计算核心。”—钱德沛&nbsp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在近日的采访中说道:“超

科学微距改 | 数字

9850 米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2月9日,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至地下9850米,创造了亚洲最深井纪录。科学探索井简称科探井,与普通钻井不同,科探井

科学微距改 | 趣闻

世界最大固体火箭——引力一号首飞成功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近日,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首次

科学有料 | 以脑电波作笔画的新未来

神经技术专家康纳·鲁索曼诺脑机接口是近些年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未来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主战场。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一个直接的连接通路后,受试者能用“意念”控制设备。本期TED大会

学海新知 | 肩扛暴雨、手阻风霜的铁路卫士

一条条高速铁路上,列车川流不息,将我们送往目的地。有时,前进的路上有风雨雷电,它们却依然能安全地运营,这多亏了一位“幕后英雄”——防灾监控预警系统。一台台设备、一次次感知、一串串数据……它们是名副其实

学海新知 | 不只深埋泥土

于空气中“生活”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根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其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并且这种变异能稳定遗传,故被称之为变态根。变态根分为贮藏根、寄生根、气生根3类。气生根与植物地下根的内

学海新知 | 钻“岩”取“金”

天然气,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它与石油的“黑金”相对应,被誉为“蓝金”。天然气相对清洁,且开发、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日益成为能源消费的“顶梁柱”。然而,它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常规天然气资源的

学海新知 | 用“花瓣”滑翔的兰花螳螂

螳螂是较为常见的昆虫,但一种“花仙子”似的兰花螳螂却十分稀有。它们主要栖息于亚洲东南部区域的热带雨林,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也有分布。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擅长隐匿于花叶之间的美丽动物吧!兰

学海新知 | 晴雨计科学实验

降雨是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在云中,水滴之间发生碰撞和合并后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当它们由于自重无法继续在空中悬浮时,开始落下,就形成了

艺术中的科学 | “ 吃货”七鳃鳗的“变身”史

七鳃鳗是一种外形酷似鳗鱼、出现时间比恐龙还早的脊椎动物。它们在河流的泥沙中度过幼年时期,经过蝌蚪变青蛙一样的变态发育,在大海或湖泊中度过成年时期。有一类七鳃鳗的取食方式独特而惊悚——长满牙齿的吸盘,吸

艺术中的科学 | 通草花

王蕴玉正在制作通草花(供图/王蕴玉)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由人工制作工艺花类的技艺之一。通草花以通草片制成,它俗可入乡间,雅可登厅堂,以假乱真、真假难分,被

兵器与谋略 | 战斗机飞行员的摇篮“猎鹰”高级教练机

战斗机飞行员拥有顶级的飞行技术。驾驶战斗机的本领,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飞行员必须经过千锤百炼,驾驶教练机开展训练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教练机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以中国最新一代教练机——“猎鹰”高级教练机(

兵器与谋略 | 打草惊蛇

蝴蝶效应,即混沌理论,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小小的变化(如数值计算中的四舍五入)即可造成结果的偏离巨大。在中国古代兵法中,也有能引发蝴蝶效应的奇谋妙计。&nbsp 鸣条之战前的佯动夏,中国古代的第

行知天下 | 在荒漠中寻找生命

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者多次前往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布和荒漠,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这片看似荒芜之地,其实蕴含着勃勃生机。鸟类——荒漠中也有天鹅湖水是生命之源,而在荒漠这样降水少、蒸发强的环境中,水就变得更为

行知天下 | 花雨奏响的物候之歌

物候,是指生物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在具有季风气候的中国,一年当中的降水(雨、雪等)与很多物候有着极高的对应关系,植物的花期便是物候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花雨交织的协奏

科学起航 | 李淳风和“风”

日月运行、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风的观测是中国古代官方天文机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乙巳占》中李淳风关于风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科技史价值,对气象学贡献很大,成为后世气象学经典。李淳风

科学起航 | 翟盘茂领航气候科学守护人与自然

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会议上,他作为委员会工作组主席,落槌决定重要结论的达成;在青藏高原上,他为了获取稀缺气候资料,率领团队深入人迹罕至之地……他就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

生活解码 | 顶起锅盖的“大力士”

沸腾的生命之源&nbsp 水,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摄氏度。它是烹煮食材的常用液体,高温的水既可以消毒、杀菌,还可以使食材中的蛋白质改变性状、结缔组织(如血液、软骨组织、脂肪组织、骨组织等)软化、淀

生活解码 | 春季踏青击败花粉过敏症

3月,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然而,对花粉过敏的人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春季踏青,要如何预防花粉过敏症呢?什么是花粉过敏症?花粉过敏症(pollinosis)又称花粉症,是一类由致敏

青春密语 | 致那些无处安放的尴尬

同学们的目光,朋友们的笑声,老师不经意的几句话……在自尊心十分强烈的青春期,一些他人的无心之举就可能让我们感到尴尬,陷入了一阵阵的慌乱、窘迫的心理状态。今天,让我们一起试着直面这些尴尬。&nbsp 案

漫画科学 | 在火星上开出氧气之“花”

移民火星是人类的梦想,但在火星上,不论是出行还是居住都需要大量氧气。科研人员研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对火星上的各种矿物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成分,合成催化剂;再利用火星风化层(地表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

漫画科学 | 穿上“空气”来保暖

气凝胶是一种独特的固体材料,内部空间呈纳米级网状孔隙结构,填充介质是空气。通俗地讲,气凝胶就像是被裹起来的一团空气,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块冻住的烟。空气有着得天独厚的隔热效果,因此,气凝胶成为了绝佳的隔热

科幻空间站 | 太空城漫游记

01天才少年朱小帅12岁便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是一桶巨额“黄金”——他编写的机器人寿命延长程序被软件公司收购,这让他成了A市最有名的神童。朱小帅看着银行账户上的巨额数字,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

科幻空间站 | 地球知识危机

新世纪210年,地球突然收到了一条来自太空的讯息:“地球人,你们好。我们对你们进行了为期10年的观察,认为你们已无可救药,因此,我们决定在3日后接替你们,管理地球。”在这个信息传递飞速的时代,这封短讯

科幻空间站 | 思虑与忧患—人类的未来在何方

本期刊载的两篇科幻作品《太空城漫游记》和《地球知识危机》主题相似,都探讨了科技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系,但表现方式却截然相反。《太空城漫游记》从朱小帅个人的视角出发,而《地球知识危机》则是引入了一次全人类

编读互动 | 一粒黄沙的旅行

一天,我读到了《不止黄沙漫天——沙尘暴的自述》(《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3月刊)这篇文章。曾经,我只对沙尘暴有模糊的认识,而现在,我更加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了。这篇文章让我浮想联翩,合上书页,闭上双

编读互动 | 我的物候观察日记

上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我从班主任老师那里得到了两粒黄瓜种子。放学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将它们种到花盆里,就这样,我的黄瓜种植之旅开始了。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每天都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将种子萌发、小苗长

编读互动 | 百问百答

近年来,中国铁路不断发展。在无数科研团队人员的奋斗中,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智能京张高铁等高速铁路装备应运而生。2024年1月27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到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副馆长周伟老师,带我们开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