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每到冬季,四川若尔盖湿地都会迎来一群白色“精灵”——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天鹅。它们追逐嬉戏,快乐觅食,开始为期近4个月的高原越冬生活。由于富含地热资源,这里很多水域终年不冻,水面依然雾气蒸腾,生机勃勃,呈
特别策划 | 湿地与农业各得其养以成 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因其多种多样的功能,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形象的美誉。因为能够吸收和降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全球超过40
特别策划 | 湿地与农业的结合:水稻田 水稻田是典型的人工湿地,是湿地与传统农业的结合,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价值。让我们走进水稻田,一窥其中的奥秘吧。中国古人的“生态农业”提起稻田,人们脑海中往往
特别策划 | 塌陷区湿地:农业减排寻“碳”踪 在山东济宁的微山湖畔,距王楼煤矿不足5千米的地方,有一片塌陷区湿地。这里水光潋(liàn)滟(yàn)、鱼虾嬉戏,一排排整齐的秧苗在轻风中摇曳……什么是塌陷区湿地?它是如何形成的?与其他湿地又有什么不
特别策划 | 湿地让水患变“水利”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三江平原以及主要江河湖泊区域地势低洼,雨水多时,易形成洪涝灾害。在与水患长期抗争中,中国古人不断探索,利用湿地把水患变成“水利”,并形成了中国较早的生态农业。这些湿地
特别策划 | 遥感监测:守护湿地的“侦探” 亲近湿地,保护自然,首先要全面掌握它的生态环境状况,对其开展监测。中国湿地分布范围那么广,每个湿地面积又都那么大,要怎么才能监测到位呢?这种情况下,就是遥感技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监测湿地的“千里眼”遥
特别策划 | 农村污水净化有妙计人工湿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而当下农村的环境治理仍然是短板和弱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偏低,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仍处高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
特别策划 | 少年湿地学家养成记 湿地学家:自然探秘者和守护人你见过忘情“生长”着“潮汐树”(发育在潮滩上的一道道潮沟,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地貌)的黄河三角洲吗?你见过被“火红地毯”温情包裹的辽河口吗?你见过荡漾着琼花瑶草的若尔盖吗?……
特别策划 | 湿地学家的科研日常追寻越冬水鸟 水鸟——湿地里的小生灵水鸟是指栖息或经常栖息于湿地的鸟类,包括游禽和涉禽。它们与湿地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栖居和繁衍高度依赖湿地生态环境。尤其是越冬水鸟,因为具有相对集中、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所以更
行知天下 | 红河哈尼梯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宝地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历经上千年垦殖创造的梯田农业生态奇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人类共同珍惜和保护的遗产。它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稻米和水产品,在调节气候、保水保土、防止滑
行知天下 | 湿地植物科考 沼泽是湿地,河流和湖泊是湿地,近海和滩涂是湿地,甚至水稻田和水产养殖塘也是广义上的湿地。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它支持了格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湿地里有哪些物种吧!提到湿地物种,人们往往
行知天下 | 湿地中的立体图景 沼泽是湿地,河流和湖泊是湿地,近海和滩涂是湿地,甚至水稻田和水产养殖塘也是广义上的湿地。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它支持了格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湿地里有哪些物种吧!提到湿地物种,人们往往
行知天下 | 峨眉山地质构造的神来之笔 云端的桌状山桌状山,顾名思义就是“顶平身陡,状如桌子”的山,也叫“桌山”“方山”或“平顶山”,是一种由断块构造形成的山。山顶多为接近水平的坚硬岩层,四周多为陡崖。峨眉山及其周边的瓦屋山、大瓦山是呈品字
探索发现 | 浅谈“神探”中子 中国散裂中子源 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它产生的中子可以探察小到手机芯片,大到深海潜水器外壳的内部微观结构,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化工、环境与能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探索发现 | 太空里的趣味实验 “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以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顿第一定律为例,牛顿通过这个定律向我们表明,一切物体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个状态为止。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创造出不受外力
探索发现 | “守门神”飞机上的锁 锁具在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门上有锁、柜子有锁、抽屉有锁,连日记本都会挂上一个密码锁。见多了身边的各种锁,那飞机上的锁你见过吗?飞机上的锁虽然不起眼,但发挥的作用可一点也不小,称得上是飞机上各种口盖的“
科学微距改 | 前沿 6200万年前企鹅放弃飞行转游泳近日,最新考古研究通过分析企鹅基因和化石,揭示了它们的进化历程:大约6200万年前,企鹅失去了飞行能力,变成了流线型游泳者。可爱呆萌的企鹅长着翅膀,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
科学微距改 | 声音·数字·趣闻 “我们只有一个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恶化,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来寻求解决方案。”—戴民汉1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在第六届厦门海洋环境开放科学大会上呼吁全球专家学者共同应对海洋现今面临的
科学有料 | 韦伯望远镜的太空之旅 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充满未知,而太空望远镜则是人类望向深空的眼睛。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帮助人类第一次看清了地球附近的天体。2021年,由美国
学海新知 | 眼睛进化之路与千姿百态的世界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视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否所有的动物都有眼睛?动物通过眼睛感知到的世界与我们人类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眼睛的故事,解答这一切吧!眼睛的进化之路在生存竞争中,动物获得的任
学海新知 | 小花粉大能耐 对于植物而言,花粉是其开枝散叶、繁衍不息的保障。特别是在植物演化史中,花粉结构的诞生及传粉现象的出现,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恼人的花粉春季走过松柏树,不小心碰到它的枝杈,一团黄色“烟雾”会瞬间散发出来,
学海新知 | 不靠磁力的“磁力刹车系统” 磁力刹车是游乐场中过山车采用的一种新型刹车装置,工作效应比靠摩擦力刹车更稳定。磁力刹车靠的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力吗?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简易装置,模拟磁力刹车的工作过程,学习什
艺术中的科学 | 古代农桑“科教片”《耕织图》 南宋官员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是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它以图配诗的方式描绘了中国古代江南地区农耕劳作、蚕桑纺织的场景,为后世留下了形式独特的珍贵农桑资料。后人根据楼璹版《耕织图》,绘制出版
兵器与谋略 | 云端护甲飞行员的防护装备 自飞机投入战争以来,飞行员就面临着高温、严寒、急剧加速或减速、高噪声、眩光等极端飞行环境的考验。随着现代战机飞行速度、高度和航程的增加,为最大限度保障飞行员安全,同时提高飞行人机功效,科学家设计了从头
兵器与谋略 | “避实击虚”之经典战例平定七国之乱 “避实击虚”,出自《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其蕴含的思想为军事学家们广泛运用,创造出无数辉煌。何为“避实击虚”?有什么经典战例?兵法解释《虚实篇》指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
科学起航 | 林占熺:在田野大地点亮菌草梦 菌草,是由中国科学家培育的、可做栽培食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被称为“扶贫草”“幸福草”,曾帮助宁夏西海固17500多个农户摆脱贫困。截至目前,菌草技术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在十几个国家建立了菌草技
生活解码 | 那些让人受不了的声音 说到生活中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指甲刮黑板的声音一定榜上有名,很多人甚至仅想象下就能起一身鸡皮疙瘩。我们为什么会厌恶这种声音?还有哪些声音也会引起我们的反感?进化的副作用?人类对声音的感知主要取决于两个
生活解码 | 面粉的“爆”脾气 你能想到面粉也是易燃易爆物吗?在面粉厂不能穿有钉子的鞋,衣服与包袋都必须有防静电功能,这是为什么呢?既是食材也是炸药日常生活我们或多或少会使用面粉,它是一种食材,但也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炸药”。例如,
青春密语 | “社恐”,不恐 “路遇熟人、慌乱低头、匆匆而过……”这一幕你是否熟悉?此场景并非不讲礼貌,而是被许多同学所称的社交恐惧症(以下简称“社恐”)。近年来,此词屡屡进入大众视野,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望文生义,给自己贴上“社恐
漫画科学 | 终极蓄电池 空气电池结合了可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的精华,再利用“金属+空气=电力”的公式,正极使用能吸收氧气的材料,负极使用金属等材料。放电时,金属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与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发生反应而产生电;充
漫画科学 | 生态安全知多少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水、空气、食物等物质。维护生态安全就是保障人类基本生存,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科幻空间站 | 古币之谜 面包“换”来古币雪夜,我走在街上,想用打工攒的几十美分给妈妈买一副暖和的手套,却被一位老乞丐拦住——他祈求一个面包。我看出了他的饥饿和虚弱,可仍在犹豫:如果花掉一部分钱,就没法买手套了。忽然,一阵冷风
科幻空间站 | 超级电池 2185年,人类在各领域都有了历史性飞跃。像叶澜刚走出来的公共电梯,可以直接让人舒适地在高空中飞速行进。而这些发明与建造,离不开“科魔会”。今天是加入“科魔会”的第一天,叶澜内心充满着激动和不安。要知
科幻空间站 | 道法自然:科幻有话说 虽说科幻小说是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但其本身也脱胎于人类自古以来的幻想文学传统。这点在中国也不例外:从《列子·汤问》中的“偃师造人”到《西游记》,中国的幻想文学传统绵延了2000多年。也可以说,这
编读互动 | 科学少年成长实录 2022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素养实践课秋季课程校园成果展示读科学,爱科学。科普阅读是青少年走进科学殿堂、提升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素养实践课程体系”自2022年春季被学校、社区、
百问百答 | 百问百答 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会遇到冲击波现象。冲击波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022年12月31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德良
百问百答 | 一卷在手 学科全有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4个跨学科概念和13个学科核心概念,以及倡导读科学家故事,学习科学家精神。本刊携手权威科学家、一线科研工作者,紧密结合教育部新课标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