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卷首 | 人类有希望 地球不流浪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流浪地球》(根据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中的一段台词。银
特别策划 | 风云变幻 气象万千 天气、气候与水密不可分每一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是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以及《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而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推广气象学在航运、水利、农业等人类
特别策划 | 当“生命之源”遇上气候变化 连接天地的“生命之源”地球是个名副其实的水球,71%被水覆盖,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千米,主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主要部分,约占97%;陆地水一般分为河流、湖泊、土壤水、生物水和
特别策划 | 竺可桢曲线:揭秘中国近5000年气候变迁 中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示意图(制图/王美丽 数据来源/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知识链接 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竺可桢(1890年—1974年),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特别策划 | 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地球打的“饱嗝儿”火山分为活火山和死火山,活火山指的是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死火山指的是因长期不曾喷发已丧失活动能力的火山。近期,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爆发是发生在2022 年初的汤
特别策划 | 天气舞台上的“多面手”:副热带高压 太阳辐射与地球自转的产物赤道地区太阳辐射较强,导致大气被加热、抬升,在距离地面4~8千米处大量聚集,并分别向南、北方向扩撒,即北半球自赤道向北运动,南半球自赤道向南运动。如图1所示,气流在运动过程中,
特别策划 | 守信代表:信风 信风是海上的守护者。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圣卢卡港出发时,就是借助东北信风和赤道海流横渡大西洋,继而完成环球航行。此图为葡萄牙航海纪念碑(供图/朱雪妍)风,看似无情,凌草木、
特别策划 | “帮倒忙”的风——风切变 “变幻莫测”的风空中的风,有时会发生快速的风速变化,有时会突然改变方向,这就是风切变。在任何高度上都可能产生风切变,对飞行影响最大的是发生在近地面(通常认为是600米以下)的风切变,也称作低空风切变。
特别策划 | 风从海上来 河北省唐山曹妃甸海上风电(供图/李倩)海上“大风车”海面上的风速通常大于陆地上的风速,这是因为陆地表面相比海水表面更加粗糙。陆地上的地形起伏不平,并且树木繁茂、高楼林立。当空气快速在城市和林间穿梭时,
特别策划 | 不止黄沙漫天 绘图/骆玫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各有景致。千百年来,春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让人们不吝溢美之词——春风是灵动的,春花是烂漫的,春雪是妩媚的,春雨是金贵的……然而,只要我一出现,就会打破这
特别策划 | 少年气象科学家养成记 气象工作者在寒冷的北极村建成的国家气象站(摄影/庄白羽)认识气象从天气预报开始我生长在江南,家乡的天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年五六月份的梅雨季,天总是阴沉沉的,还不时下场毛毛雨。细雨落在我的脸上,柔柔
特别策划 | 气象科学家的科研日常之南极科考 勇闯南极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5~零下3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比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还要少。在这里,中国先后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4个科学考察站(罗斯海站在建设中)。为
特别策划 | 气象科学家的科研日常之巅峰科考 科考营地附近采集气溶胶样品气象人的“巅峰使命”高海拔地区阴晴多变,天气系统相当复杂,极端天气频发。因此,在珠峰地区进行极高海拔(海拔在5500米以上即为极高海拔)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气象保障工作十分重要
探索发现 | 戈壁之珍——发菜 是菜却不是植物发菜,形如其名——细如发丝,最粗的发菜直径也不过5毫米,但是它们的长度可以达1米。与我们常吃的韭菜、菠菜、大白菜不同,发菜并不是一种会开花结果的植物,而是隶属于蓝藻门念珠藻属的藻类生物。
探索发现 | 量子故事汇(上) 何为量子什么是量子呢?量子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物质,它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的。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单位能量的整数倍。在微观世界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
探索发现 | 直升机的“尾巴” 起飞中的直-8L尾桨设计中的老大难尾桨是单旋翼直升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安装在直升机尾部。发动机产生的功率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尾桨转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直升机飞行时,主旋翼旋转会对空气产生一个作
科学微距 | 蚂蚁“漫步”并不盲目 蚂蚁日前,科学家发现一种岩蚁的觅食路线并非随机的,而是系统性搜索和随机寻找的结合。“以前,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认为,蚂蚁在寻找未知位置的目标时,纯粹是随机行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斯特凡·波普(Stefa
科学微距 | 声音 叶培建院士“到人类探测器从未踏足过的月球背面去!我们就是要干一点别人没干过的事。”——叶培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信息处理专家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成功、嫦娥二号拓展探测、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嫦娥四号
科学微距 | 数字 18处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中国再增北京延庆野鸭湖、黑龙江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江苏淮安白马湖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总面积764.7万公顷,居世界第4位。2022年中国
科学微距 | 趣闻 中国首批缉毒松鼠即将上岗近日,重庆警方在警犬大队技术指导下,成功培训出中国第一批6只缉毒松鼠,它们即将上岗!本次选取的松鼠品种为“魔王松鼠”,已通过相关科研机构认证。和缉毒警犬不同,松鼠体型较小、动作
科学有料 | 给城市降降温 伊莲妮·麦瑞维丽近年,每当夏季来临,全球总有一些城市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这不仅给人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伤害,还对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农业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应对城市极端高温天气成了全球面临的重大
学海新知 | “看得见”的红外线 “无形”的红外线在讲解红外线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电磁波。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它们的波长依次逐渐减小,频率逐渐增大,在真空中都以光速(3×108米/秒)传播
学海新知 | 钟摆里的科学 实验材料棉线、羊角钉、重物、木棍、剪刀、尺子实验步骤1用尺子量一段长60厘米左右的棉线,对折后,一端固定在重物上,一端固定在羊角钉上,使棉线的有效长度为24厘米。再用尺子量一段长30厘米左右的棉线,同
艺术中的科学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瑰宝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苗寨吊脚楼把平房抬起来的楼苗寨吊脚楼(以下简称“吊脚楼”)为穿斗式榫(sǔn)卯(mǎo)结构的木建筑,其营造技艺是苗族匠人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技艺,蕴含的生活艺术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
艺术中的科学 | 《齐民要术》中的“天气预报” 天时地利人力 百姓的谋生宝典《齐民要术》,“齐民”通常指平民,即面向百姓;“要术”指重要的生产技术和谋生方法。贾思勰在该书序中写道:只要和百姓维持生计有关的内容,书中皆有记载。农业生产与“天”息息相关
兵器与谋略 | 在“水”“火”“城”中观以少胜多 兵法解析“形人而我无形”是中国古代军事家转化敌我兵力强弱办法的关键之一。意思是:用假象掩盖己方兵力的真实状态,不露任何痕迹。这种隐真示假的策略,如果运用巧妙,就会赢得“我专而敌分”的优势,即:己方部队
行知天下 | 走进鸟类乐园 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东滩鸟类保护区就坐落在崇明岛的最东端,位于长江、东海和黄海的交汇处,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认定的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生态敏感
行知天下 | 会“喷”鱼的泉 正在“喷”鱼的鱼谷泉示意图(绘图/骆玫)谷雨节气送鱼来歌谣中的“三坡山”名叫野三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涞(Iái) 水县,位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衔接处,是华北板块内部最脆弱和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方。这里独
科学起航 | 叶笃正:天之风云亦可测 为国为民 笃定气象研究1916年,叶笃正出生于天津。巧合的是,也是这一年,中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份气候记录。考入清华大学后,叶笃正放弃了喜爱的物理学,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1945年3月
生活解码 | 观云识天 人类的观云“史”云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天气现象,但人类对云的认识与理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观察云的出现时间、方向、位置、动态、形状、颜色、明暗、晴与阴等,不断总结它与天气、气候现
生活解码 | “听”见心声 内部言语:“静音版”的自言自语大脑里的声音会在我们思考或默读时不自觉地出现,这些声音有着不同的形式,使用着不同的语言,甚至带着口音和语调,可能是自己的声音、朋友的声音,甚至是从未听到过的声音。这种现象
青春密语 | 不想接受的感情 案例这些日子,原本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小玉(化名)开始郁郁寡欢:她被一名男生当众表白,但自己心念学业,确实不想接受这份感情。可没想到,她拒绝这名男生后,对方依旧不肯放弃。现在,已经有同学起哄甚
漫画科学 | 象鼻机器人变身“田螺姑娘” 软体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柔软机器人,是科学家们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例如蚯蚓、章鱼、水母等)获取灵感设计出的。这种机器人远比钢筋铁骨的传统机器人灵活和多功能。同时,柔软的材料还能保障人类与其交互时的安全
漫画科学 | 文化安全知多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灵魂,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紧密相连。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通过网络、影视作品、图书等进行价值输出,甚至篡改、丑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
科幻空间站 | 脚印 故事得从10年前一条轰动世界的新闻说起。那一年,位于太平洋阿里阿斯岛上的火山爆发后,科学家在火山口附近发现了一些脚掌和脚趾都是长方形的大脚印。这岛并不大,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居民也从未见过巨人,这些脚印
科幻空间站 | 在云端 “呼——”袁武长呼一口气,这天气热得越来越离谱了!自打他出生,气温就一年高过一年。“欸,大新闻,快去看!”朋友宋海拍了拍他。袁武在掌心划出终端:“云端计划将于明年初实行,现准备工作已陆续展开。”“云端
科幻空间站 | 妙手创造新世界 本期刊载的科幻小说《脚印》选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科幻科普作家之一叶永烈先生的《奇人怪想》。叶永烈生于战火纷飞的1940年,是20世纪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复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自幼热爱文学的叶
编读互动 | 创新科普阅读服务模式《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素养实践课受校园欢迎 科普阅读是青少年走进科学殿堂、提升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知识就是力量》创新科普阅读服务模式,打造“科学素养实践课”课程体系,自2022年春季被学校、社区、图书馆、公益机构引进使用以来,师生们运用教学资
编读互动 | 小水滴旅行记 我是云里的一滴小水滴,自幼的梦想就是去外面看看。这天,趁风吹来,我赶紧跟上风的脚步。路上,我看到了蜿蜒的河流、辽阔的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广袤无垠的沙漠……白天我和太阳公公做游戏,晚上听月亮婆婆讲故事
百问百答 | 百问百答 张兴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大自然的“ 调色板”和“ 画笔”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们心驰神往。2023年1月26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