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涓涓不止 生生不息 浩瀚宇宙,星球无数,至今唯地球上发现有生命、有人类。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有水。水(H20)由氢、氧组成,有氢、氧元素存在的地方,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和自然作用,都可能生成水。虽然水是最简单的
特别策划 | 护万顷碧水守生命之源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中国江河湖泊众多,水量丰富,河流年径流量达2.7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蕴藏量约6.89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
特别策划 | 从河流形态看“性格” 人的性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影响,河流也不例外。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河流形态讲起,分析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的“性格”特征。河流形态:内外因相辅相成一般来讲,河流是地表具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并有相对固定的流水
特别策划 | 隐藏在沂蒙山区的河流袭夺天然博物馆 河流水系常常像树枝一样,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但这些河流水系间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演化之中。河流袭夺是这种动态演化的重要体现之一。被“抢走”的上游河流袭夺,是指处在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其中
特别策划 | 牛轭湖:从河流到湖泊 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有不计其数的河流在日夜奔腾,它们总是处在动态变换之中——由“直”变“曲”再变“直”,这个过程也常常伴随着一类湖泊的诞生——牛轭(è)湖。让我们一起看看牛轭湖是如何从河流变成湖泊
特别策划 | 潟湖:曾经我是海 在广袤的地球上散落着上亿个湖泊,它们就像大地上的明珠。这些湖泊有的是陨石坑,有的是火山口,还有的是冰川遗迹……由于湖泊的成因多种多样,因此它们也各具风采。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潟(xì)湖是一种由海洋地质
特别策划 | 大运河里的科技智慧 说起挖运河,大家往往会想到隋炀帝杨广(569~618年)。但其实,大运河的历史远比隋炀帝修的运河早得多。作为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大运河的开发肇(zhào)始于春秋时期的邗(hán)沟。邗沟沟通了
特别策划 | 少年水文地质学家养成记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形成、分布和流动的学科。如果想成为一名水文地质学家,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学习哪些知识?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师和守护者地下水是什么
特别策划 | 水文学家的科研日常 都江堰水文学家是通过研究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和运动等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研工作者。水文学有怎样的历史渊源?水文学家平时又是如何进行科研工作的呢?水文学由来已久水文学的英文是Hydr
特别策划 | 护航神舟回家的高科技 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到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再到今年6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20多年来,中国已圆满完成了10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3年
探索发现 | 钢铁“穿山甲”:盾构机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地下隧道曾是很多重大工程施工的难点,而盾构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盾构机的神奇之处吧!  矩形顿面盾构机(供图/周伟)盾构机灵感来自船
探索发现 | 朝生暮落花 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生长着两类神奇的真菌——鬼伞和鬼笔,它们往往上午还新鲜挺拔,傍晚就枯萎败落了,因而得名“朝生暮落花”。为什么会这样呢?晶粒鬼伞,俗称狗尿苔。因其菌盖表面有一层白色颗粒状晶体而得名晶
探索发现 | 飞行员的“护目镜” 飞机驾驶舱风挡玻璃相当于飞行员的护目镜,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能防强光、防辐射。风挡玻璃除了要在各种天气环境下为飞行员提供清晰的视野,还有加热防冰、防雾排雨、防弹和防鸟撞等令人意想不到的功能。首当其冲的驾
科学微距改 | 声音 清洁能源实现“双碳”是系统工程,既要防一刀切也要防转型不力。—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院士认为,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要把能源结构平稳安全地从以化石能源为
科学微距改 | 前沿 宽吻海豚海豚妈妈也用“婴儿语”6月26日,一项研究显示,雌性宽吻海豚在与幼崽交流时会提高哨声的音调。世界各地的父母都会对着孩子发出低音调或高音调的声音,这种声音被称为“妈妈语”或者“婴儿语”。这种夸张
科学微距改 | 数字 三峡大坝鸟瞰1.6 万亿千瓦时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整整20年。20年来,三峡电站已累计发出1.6万多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能满足中国居民2022年直接消耗的用电。1.6万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
科学微距改 | 趣闻 嫦娥五号月壤揭示20亿年前月球火山活动仍然很活跃近日,基于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国科研人员开展了月球火山喷发规模研究。他们发现,月球火山喷发强度并非想象的从早期到晚期连续性降低,而是阶段性凸起,并且在大
科学有料 | 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你是否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在做什么,无论你用何种语言,他(她或它)都能为你提供帮助,给你建议,甚至帮你完成任务?这位朋友不需要休息,不需要睡觉,只要你需要,这位朋友就会出现。这听起
学海新知 | 一秒钟的奥秘从微小原子到浩瀚宇宙 虽然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还是能够在生活中感知它的存在。一秒钟太过短暂,或许在你读这句话时,好几秒的时间已经匆匆过去。但短短的一秒钟,却又可以决定奥运百米赛场上冠军的归属;一秒钟,猎豹可以在草原上
学海新知 | 树皮不仅是“时尚弄潮儿” 彩虹桉树提到树皮,我们脑海中出现的多半是单调的棕灰色或树木的“防护服”。不过,这些只是树皮档案中的“冰山一角”。在它身上,还藏着好多秘密。绚丽的“潮流外衣”大多数树木的表面为混合色,以灰褐、暗褐色为主
学海新知 | 自制单极电动机 近几年,在汽车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出现在我们身边。和一般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电池驱动电动机转动,给汽车提供动力,此过程不产生尾气、没有污染。那么,电池是如何驱动电动机转
艺术中的科学 | 映照千古的汉代铜灯   汉代错银铜牛釭灯灯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它们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汉代的灯具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智慧与美,闪耀着中国古代
艺术中的科学 | 深巷香十里 糖醋排骨、西湖醋鱼、醋熘白菜……醋,是各大菜系中的常备调味品,多由粮食制成。许多菜品用醋点缀后,鲜味与香味都能提升一个档次。是什么神奇的技艺帮助粮食完成了这种转变?我们以镇江香醋的酿制技艺为例,带你走
兵器与谋略 | 空中“奶妈”:运油-20新型国产空中加油机 燃料是飞机驰骋蓝天的“血液”,飞机携带燃料的多少,决定了其续航时间的长短、飞行距离的远近。为了给飞行中的战机实时补充燃料,人类发明了空中加油机。2023年7月,新一代新型国产空中加油机运油-20正式进
兵器与谋略 | 随机应变的战场奇谋 在面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例如“今晚吃什么”——且又没有什么思路时,“随便”是许多人的回答。军事谋略中,也有个类似的词——随机应变。战争中的“随机应变”是如何运用的?有哪些经典战例呢?  韩信
行知天下 |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世界上最小的睡莲有多小?能被当在水中载人的叶子又长什么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寻找答案吧!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王莲景观(供图/吴福川)
行知天下 | 奇妙的海底森林   海带(供图/杨世民)提到海底森林,你或许会想到缤纷多彩的珊瑚礁与鱼群共舞,或许会想到伫立在海边的“海岸卫士”红树林,或许会想到广袤无垠的海草床。除此之外,遮天蔽日的海藻场也是当之无愧的海底
科学起航 | 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邓稼先(供图/袁苓)邓稼先(1924年6月—1986年7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禾之秀实(开
生活解码 | 聆听“音乐”—乐器发声之谜 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往往需要许多乐器的配合,可能有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笛、箫、古筝,也可能有西方的钢琴、小提琴。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乐器为什么可以和谐地演奏出一首首优美的乐曲呢?现代分类法把乐器归纳为五
青春密语 | 被孤立 别迷茫 知力君收到了求助:我向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却被孤立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是个例——集体生活中,许多朋友都有过被孤立的经历,受到过心理甚至身体上的伤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案例初中生小晨
漫画科学 | 飞檐走壁鞋 为什么壁虎的皮肤不分泌黏液也能附着在墙壁上?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它的每只脚上都长有约50万条由角蛋白构成的纳米级尺寸的刚毛。这些长0.03~0.13毫米、直径仅为我们头发丝1/10的刚毛,末
漫画科学 | 用菠菜让衰老细胞“重回青春” 叶绿体的内膜系统——类囊体,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场所,能产生ATP(腺苷三磷酸)、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也就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能量和电子供体。合成代谢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关键
科幻空间站 | 史前海怪之恐怖邓氏鱼(下) 前情提要:我家有一个神奇动物园,爸爸从来不让我到里面玩。一次,我和同学偷偷进入这个动物园,来到泥盆纪,打破了时间轴……(具体请看《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7月刊《科幻空间站》栏目)当大白鲨跃出水面准备
科幻空间站 | 第一次接触 在半人马座星系中,有许多领先人类多年的文明。其中,最发达也是发展最快的当属塔比星的曼达洛文明。他们背负着保护半人马座星系文明的责任,又能调遣其他文明。与人类不同,塔比星人观测星球外的景象,是通过分布在
科幻空间站 | 好的科幻要从塑造人物开始 有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问知力君科幻作品中人物写作的问题。如何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本期点评,我们邀请到了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创始人、少儿科普科幻畅销书作家陆杨,给大家讲解人物塑造的诀窍。本期刊载的《史
编读互动 | “走失”的河流 小时候,我常听爸爸讲老家的河流——汝河的故事。它与我所在城市中常见的河流截然不同。在爸爸的回忆中,汝河水面宽阔,深不见底。河岸边没有修筑整齐的栏杆,大家随时都能跳进去畅游一番。听爸爸说,他小时候的夏天
编读互动 | 鱼眼看世界 我的家在一片蔚蓝广阔的海洋。每天清晨,我都会懒懒地卷着尾巴,应和着海面上洒下的金色阳光舞动;中午时分,我会欢快地舒展着尾巴,伴随着朵朵扬起的浪花尽情嬉戏;黄昏来临,我会收起尾鳍,躲在逐渐沉寂的海水中,
百问百答 | 百问百答 深海,是地球上人类最晚认知的世界之一,至今仍充满许多科学之谜。2023年6月24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典赞·2020科普中国”年度基层科普人物李新正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