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4期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4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

目录

卷首语 | 仰望星空 逐梦星辰

人类自古就对广袤无垠的天空充满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手持大风筝,坐在绑上47支“火箭”的座椅上,在点燃火药的一刻轰然升空,这是中国明朝“万户飞天”的情景。这位勇敢的尝试者陶成道,为此献出

特别策划 | 天宫空间站的“三舱合体”时刻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将实施6次重大任务,全面建成空间站。这意味着,中国天宫空间站的“三舱合体”时刻,很快就要到来了!为什么选择三舱结构将要建成的“三舱”主要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两个

特别策划 | 远征星辰 守望地球

我们生活的蔚蓝色地球,相较于荒芜的月球、黑色虚空的宇宙,是那么宝贵又那么特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拥有遨游九天的梦想。2022年1月28日,中国第5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正式发布。白皮书总

特别策划 | 如何“打包”去太空

2021年,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全面拉开,两批航天员先后进入空间站工作和生活,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渺茫太虚万里远,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航天员在首个“太空别墅”里的生活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你是不是也好

特别策划 | 太空“菜农”的丰收日志

你还记得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在火星种植土豆的场景吗?相信不少人看过电影之后都开始憧憬去太空当菜农,但想要在太空种菜,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没那么简单!让我们回到现实,看看植物在太空

特别策划 | 太空行走步步稳健

航天员进驻“太空之家”,在空间站里“安居乐业”,执行各项科研任务。为了让空间站顺利完成建造及稳定运营,执行出舱任务也成为航天员的一种常态。出舱活动的航天员要面临超低温、宇宙射线、真空环境、太空垃圾等考

特别策划 | 当小行星掠过空间站

2021年11月2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航天器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首次开展测试小行星轨道偏转技术的任务,旨在提高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力。实际上,每年都有大量小行星掠过地球

特别策划 | 少年航天员养成记

航天员是勇敢者的职业,是肩负光荣使命的职业,是人类飞天梦想的践行者。你是否也曾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代表中国,身驾神舟飞船,飞向神秘邈远的太空呢?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呢?2021年10月15

特别策划 | 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载人航天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陨落的宇航员&nbsp 魂归星辰1971年,登陆月球的阿波罗15号飞船,为月球带去了第一件艺术品——《倒下的宇航员》。这个看上去像是从普通

特别策划 | 清洁能源“点亮”绿色地球

减排的第一步化石燃料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长期依赖以煤炭、石油等为主的化石燃料,对中国碳排放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占能源总量的85.1%。其中,煤炭占化石能源的57%

特别策划 | 延伸阅读

这些极具特色的清洁能源项目你见过吗?吉林一号卫星俯瞰敦煌光热项目和光伏项目(供图/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的光伏电站在山西大同郊外落成,现已正式并网发电。全部投入使用后,该电站发电

特别策划 | 守护金山银山的“空中侦探”

矿山里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但若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灾害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和严格的监督机制。可是,矿山那么多,每个矿山的规模又那么大,怎么才能监督到位呢?在4

特别策划 | 让年保玉则壮美重现

年保玉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呼日麻乡境内,曾因壮观的冰川、鬼斧神工般的山岩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但也曾因各种外部原因导致生态环境一度恶化。2022年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去现在的年保

探索发现 | 貉藻:身手敏捷的食虫植物

植物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相信多数人的回答是: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诚然,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都是默默地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甚至终生都不会挪动半分。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反应速度

探索发现 | 新疆郁金香:高寒荒野上的金色春光

你可能知道荷兰被称为郁金香之国,却不知道中国新疆也有着丰富的野生郁金香资源,对新疆郁金香更是感到陌生。新疆郁金香生长在广袤的荒漠,在早春时节惊鸿一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新疆郁金香为

探索发现 | 长空万里 劲舞蓝天

&nbsp 2021年第13届珠海航展上,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队表演飞行表演被称为“空中芭蕾”,是飞行技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当飞机从观众头顶不足百米的上空呼啸而过时,劲舞蓝天,谁能不为之惊叹。惊叹

科学微距 | 亚马逊睡莲背后的成长谜团

水面上的亚马逊睡莲纵横交错的脉络结构,组成了亚马逊睡莲叶子的“血管”结构,以支撑其超大表面积并使其漂浮。亚马逊睡莲巨大的叶子每天可以生长40厘米,最大直径接近3米——比任何其他种类的睡莲大10倍,甚至

科学微距 | 让青蛙重新长出失去的腿

许多生物具有使某些肢体完全再生的能力,比如蝾螈、海星和蜥蜴等。人类或哺乳动物无法恢复失去的肢体,通常我们倾向于用无定形的疤痕组织覆盖重大伤害,保护它免受进一步的失血和感染。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塔

科学微距 | 可以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超材料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梁旭东及其合作团队,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共同宣布,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橡胶状固体物质,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能量。这种超材料可以让机器人在不使用额外能

科学微距 | 声音·数字·趣闻

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一直是社会难题,但从技术发展速度和水平来看,密码技术、区块链技术,均可以作为很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的技术手段。—王小云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如今,信息的恶意获取、篡

科学有料 | “接地气”的太空技术

&nbsp 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2030年前全世界的优先目标你知道吗,那些看似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太空技术,其实已经被应用在地球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学海新知 | 灯光下的昆虫﹃派对﹄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它们求生的本能。这些能力在植物中被称为向性,在动物中被称为趋性。科学家们可以凭借不同的趋性对昆虫进行诱集,从而高效获取研究材料。其中,灯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究竟灯光下藏着

学海新知 | 自制《三体》中的曲率飞船

在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中,出现了很多的高科技设备,曲率飞船就是其中之一。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物理学家明戈·阿尔库贝利首次提出了现实生活中曲率驱动的概念。本期我们将通过实验,一起走近

艺术中的科学 | “画”中医学

许多世界名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描绘得细致而真实,画家遵照客观现实将其记录下来,却在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些关于医学的秘密。画中的“病”《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非常注重解剖结构,他在画人物之前

兵器与谋略 | 空中“战神”

轰炸机是主要对地面和水上目标实施轰炸的飞机,它可以单独执行任务,也能和其他战机组成编队协同作战。而中国的轰-6K型轰炸机(以下简称“轰-6K”)被称为“战神”轰炸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空中“战神

行知天下 | 皑皑白雪下的黑颈鹤

那曲市申扎县是西藏自治区黑颈鹤繁殖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让我们跟随笔者的脚步,一起去观察黑颈鹤是如何繁殖、哺育幼鹤的,以及黑颈鹤中的“单身汉”“单身姑娘”的惬意生活。身处西藏野外是一种什么感受?大概就是

科学起航 | 戈壁滩上的科学明珠:吴明珠

吴明珠,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瓜类育种专家,是第一批献身中国边疆园艺事业的女科学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甜瓜女王”。不畏艰难赴基层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她考上了西南农学

科学起航 | 小薯片中的大科学

1853年,一位美国厨师为了满足口味挑剔的食客,把马铃薯切成薄片,油炸后撒上盐,于是薯片出现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常吃的薯片,为什么要做成波浪形或者马鞍形?这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零食,包含了哪些科学

青春密语 | 职业道路听谁的

当别人问起你长大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时,你是不是会感到迷茫?究竟是要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他们口中安稳、有前途的职业?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呢?面对人生的岔路口,如何不被情绪价值所驱动,理性而

漫画科学 | 放在海底的电池

海洋电池是一种利用海水储存能量的新储能系统,安装在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机,如:风力涡轮机、浮动太阳能农场、潮汐和波浪能源系统附近的海底。它的功能类似于海底的水电大坝,可以优化电力调度,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漫画科学 | 电子纸使用初体验

新型电子纸使用了第二代画布屏,拥有近乎普通纸张的压感和20毫秒左右的延迟,所以在日常书写时非常顺手,不会感受到特别明显的拖影。其电子墨水屏是将电子墨水涂在薄膜上,再贴覆在薄膜晶体管材质的电路上,经由驱

科幻空间站 | “吹牛大王”航天记

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人称“吹牛大王”。但我的本领可不是“吹”的——我是大名鼎鼎的宇宙冒险家、卓有成就的天文学家、老家伙号宇宙飞船的船长。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我聪明绝顶、精力充沛、经历丰富,但是

科幻空间站 | 星球发展计划

公元2070年,我受母星任命,前往宇宙各处进行视察。为了帮助各个栖息星球应对太阳系范围内的气候突变,母星决定实行“星球发展计划”,即对各个栖息星球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良好的栖息星球将继续获得

科幻空间站 | 深空秘境探幽兰

1968年,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幻电影——改编自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同名小说的《2001太空漫游》正式上映。电影开场,一个猿人将手中的骨棒投向空中,在下一个画面中骨棒就变成了一艘遨游在太空中的宇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