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10期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10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

目录

卷首语 | 聆听矿物之歌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当你听到这句歌词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它只是传说。如果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那么组成石头的矿物一定是谱成歌曲的音符,不但会“唱”出远古的歌,告诉你地球上曾经发生过

特别策划 | 神奇的矿物地球的馈赠

确立人类经济基础的矿石从矿石中提炼出的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是人类最早的财富,人类以这些贵重金属为货币进行交易,以其为原料制造最早的金属生活用品。几千年来,金、银一直是公认的硬通货,至今,各个国家都

特别策划 | 大地“调色盘”

说起大地的颜色,棕色、灰色、土黄色等相关色系往往是人们对其最深的印象。但实际上,它并非如此“寡淡”,地球地质运动造成的多种地形地貌,让大地变成了五彩的“调色盘”。今年是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

特别策划 | 显微镜下的岩石世界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组成了高耸的山脉、幽深的河谷、坚实的大地,是我们生存空间的基石。各种各样的石头被地质学家称为岩石,它们记录了地球46亿年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构成岩石的是矿物,它们是各种

特别策划 | 矿物的气味

香味、臭味、腥味、糊味……除了色彩和形状,气味也是人们对物质的首要印象之一。虽说引起嗅觉刺激的主要是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但平时看起来“硬邦邦”“冷冰冰”的无机物——矿物,其实也有气味,只不过它

特别策划 | 湖泊中的矿物密码

在地球广袤的陆地表面,上亿个湖泊星罗棋布,点缀着宽广的大地。其中面积大于10公顷(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有1公顷)的就有140万个。湖泊就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发展、收缩的过程。它们的

特别策划 | 矿物荧光,不一样的“晶”彩

矿物的荧光与磷光在解释矿物是如何发光之前,需要对矿物的发光性有一个客观和科学的认识。在常温常压下,处于稳定状态的矿物并不会自主发光,仅能以反射或折射的方式改变环境中光线的传播方向。例如:阳光散落在花岗

特别策划 | 地质“容颜”的变与不变

无论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还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与思索,都表达出人们认为世间的山川、湖海与岩石都貌似亘古不变。事实上,与动植物等生命体不断进化一样,在地球几

特别策划 | 少年地质学家养成记

熟悉又陌生的学科说起地质学,大部分人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说熟悉,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地质学的知识,从火山、地震、泥石流等耳熟能详的现象,到恐龙、三叶虫等众多的古生物化石,再到岩石、石油

特别策划 | 地球物理学家的科研日常

地质学涵盖领域非常广,也与其他学科存在诸多交叉,地球物理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地质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分支学科,主要根据地下土壤及岩层的物理性质差异,通过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探测手段,给地球做“CT(电

探索发现 | 黑果枸杞稳定荒漠生态的明星

黑果枸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一些人过度迷信其所含花青素的作用,野生黑果枸杞资源和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但其实,黑果枸杞的真正价值不

探索发现 | 穿越“地质博物馆”的新成昆铁路

60多年前,老成(四川省成都市)昆(云南省昆明市)铁路的建成书写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半个多世纪后的2022年6月21日,21世纪的新成昆铁路核心控制性工程——小相岭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在建新成昆铁路

探索发现 | 把二氧化碳埋地下

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和先行者,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二氧化碳(CO2)作为大气中最主要的温

探索发现 | 起落架的“减振术”

乘坐飞机时,尤其是降落阶段,不少人会有各种担心:飞机着陆时会产生非常大的能量,导致机身颠簸,甚至可能造成危险。但正常情况下,飞机都会平安落地,而确保飞机平安落地的“大功臣”就是飞机的“腿脚”——起落架

科学微距 | 用香蕉皮制作更好吃更健康的曲奇饼干

香蕉皮不再是垃圾或用来堆肥了,它正走上人们的餐桌。最近,《美国化学学会食品科学与技术》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加入香蕉皮粉制作的曲奇饼干不仅更健康,其口味也比只用小麦粉烘焙的曲奇饼干更令人满意。随

科学微距 | 新材料为太阳能电池板穿彩衣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太阳能电池板不再只用于屋顶,不少公共建筑物的外墙也开始使用这些发电设备,但它们单调的黑色不够美观,让人们难以接受。为什么太阳能电池板通常是黑色的呢?因为它们的作用是吸收光。

科学微距 | 声音·数字·趣闻

&nbsp 中国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模型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这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30多种新核素,首次精确测量了26种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现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

科学有料 | 如果岩石能说话

岩石记录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每个关键时刻,研究它们可以更好地帮我们了解地球。澳大利亚西部的皮尔巴拉地区(Pilbarra)是研究古老岩石的最佳去处之一,附近的岩石年龄有35亿年之久,蕴藏着地球上最早期生

学海新知 | 你好,小恐龙“英贝贝”

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完整的鸭嘴龙类胚胎化石,它生活在距今7200万~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通过它,研究人员尝试科学重建还原了鸭嘴龙类孵化之前在恐龙蛋中的样子,它就是“英贝贝”!&nbsp “英贝贝”

学海新知 | 舌尖上的矿物

涮火锅是大多数人喜爱的美食。可你知道,一次火锅宴需要有多少种矿物来帮忙吗?易拉罐的制作原料是铝材或电镀锡薄钢板(俗称马口铁)。铝材的主要原料由铝土矿提炼而来,铝土矿由软水铝石、硬水铝石和三水铝石组成。

学海新知 | “它山之石”何以攻玉

最迟至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在东北地区孕育出璀璨的玉文化,精美绝伦的玉器令后人惊叹。在欣赏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古人是如何把不规则的玉料加工成型的呢?玉石竟是“钢铁侠”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

艺术中的科学 | 跨越300年的数学传奇:费马大定理

近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天才基本法》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观众学习数学的热情,剧情中特别提到著名的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定理吧!“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

艺术中的科学 | 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垒石为室 坚若磐石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这里的古碉楼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历经千年风雨保存至今。2008年,藏族碉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原上的古代堡垒丹巴县地处青

兵器与谋略 | 中美王牌部队对决第一战

1950年11月1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的关键之战——云山战斗打响。这是中美两军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交手,也是一场王牌对王牌的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的前身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2纵队,可

行知天下 | 走进地质史诗:札达土林

札达,在藏语中是“下游有草的地方”。札达土林,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海拔3750~4450米,是世界上最典型、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气魄宏大、雄阔壮观,被称为地质史诗。让我们一路

行知天下 | 探秘“功勋矿”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中国最初制造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等所用的稀有金属主要来自这里,所以它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如今,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已成为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行知天下 | 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者: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找到铀矿床,为中国国防事

生活解码 | 最熟悉的陌生字

一个汉字被多次抄写或者一个英文单词被反复背诵后,本该熟练掌握的字词却在某个瞬间变得越看越陌生、越读越陌生……这是怎么回事呢?大脑的短暂“罢工”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们就注意到,对单一英文单词的持续

生活解码 | 你不需要太完美

不知从何时起,完美主义成了一种“时髦”。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完美主义已成为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案例成绩经常名列前茅的郝梅(化名),最近很不快乐,甚至有了厌学的

漫画科学 | 让汗水发电的生物膜

这是一种小巧且柔韧的细菌生物膜,约一张纸厚。它可以在汗水蒸发的过程中收集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长期、持续的电力。汗水蒸发驱动电荷的传输可以产生电流。而供电过程要“仰仗”生物膜电池中

漫画科学 | 能“唱歌”的“纸片”

这张“纸片”其实是一种基于压电技术制作的薄膜扬声器,约1角硬币重。从外观来看,它比以前的薄膜扬声器,更薄、更柔、更透明。在这张“纸片”一侧夹上音频线,再将音频线的另一端插入电脑的耳机端口,打开音频,就

科幻空间站 | 地球大炮

人物:沈华北:&nbsp 科学家赵文佳:&nbsp 沈华北的妻子沈渊:&nbsp 沈华北的儿子邓伊文:&nbsp 新固态材料科学试验项目的负责人凯文斯基:&nbsp 核查组组长邓洋:&nbsp 邓伊文

科幻空间站 | 消失的石头

2048年4月15日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给我发来了会议邀请函,议题是讨论一块特别的石头。电子邀请函中还附带了一段视频: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突然出现,飞速移动后消失不见,不一会儿又再次出现,向前高速飞行最终消

科幻空间站 | 科幻创作不惧“硬伤”

千百年来,人类对月球的起源充满了好奇,其中一个理论是“大碰撞”假说——距今45亿年前,在引力拉扯下,一个名为忒伊亚的星球与原始地球相撞,碰撞产生的残骸又重新聚集起来,形成了现如今的地球和它最忠实的卫星

百问百答 | 百问百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冬奥场馆如何在赛后有效利用,是从设计之初就一直思考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运用先进的人因分析技术。2022年8月27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

百问百答 | 一卷在手学科全有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4个跨学科概念和13个学科核心概念。本刊携手权威科学家、一线科研工作者,紧密结合教育部新课标中的核心内容,将本期内容聚焦数学、物理、化学、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