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8期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8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

目录

版权&卷首 | 探索自然科学的“终极疆域”

在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代表作《三体2:黑暗森林》中,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一个赋予战略家惊人特权的“面壁计划”展开。由于地球面临着来自半人马座α星的“三体文明”的入侵,人类选出了4位具有战略家思维的“面壁者

特别策划 | 方兴未艾的脑科学

大脑就像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把钥匙。从早期的颅相学到如今的脑成像技术 从还是一个胚胎时的渺小,到发展出复杂的脑世界,脑科学可谓是包罗万象。经过千百年的观察和实践,科学家们发现这个由脂肪和蛋白质组成的器官

特别策划 | “黑白键”中的“灰白质”奥秘

运动皮层左侧视结构图胼胝体是联结左右大脑半球的横行纤维组成的宽厚白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丘脑与小脑等区域在钢琴学习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手在弹琴,脑在演奏大脑皮层的结构极其复杂,各脑区在行为活动中扮演

特别策划 | 当我们睡觉时,大脑在做什么

快速眼动睡眠中的人几乎没有任何肌张力,身体完全瘫软。这也就是我们坐着睡着,却不会进入天马行空的梦境的原因神经胶质细胞结构图(摄影/曹克磊)原来大脑“不睡觉”过去,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睡眠是一段恒定不变的时

特别策划 | 记忆力MAX的“天才大脑”

大脑的记忆密匙人的大脑中存在复杂的神经网络,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神经元,而记忆的过程就是由这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的活动产生。神经元活动时产生特定的膜电位变化,可以传递刺激信号,而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传递,信息便

特别策划 | 太空中被“重塑”的大脑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长时间的太空生活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热调节、心律、肌张力、骨密度、呼吸系统等产生影响。其中一种叫作视觉障碍颅内压综合征,它是一种会影响视力、使人产生头痛的太

特别策划 | 大脑神经有“古诗模式”?

150首人工智能绝句认知神经科学家很好奇人们在听到古诗时,大脑是如何感知诗词的韵律的。为此,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上海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通过

特别策划 | 人类大脑分男女吗?

由于性染色体的原因,个体有着性别之分。不同性别的个体有着不小的外表和体型差异。那么在生理基础上,人类在脑功能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让我们从几个常见的问题入手,看一看男女大脑的异同之处。女生更容易迷路?

特别策划 | 从舌尖到大脑味觉的奖赏机制

进食过程的“守门员”和“教练员”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是故意控制,我们对好吃的食物总是“欲罢不能”。事实上,哪一类食物“好吃”,早已被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有一种源自进化论的假设认为,对食物好吃与否的

特别策划 | 遨游贝类大世界

上海国际贝展上展出的形态各异的贝类贝展,源自欧洲的“上流生活方式”近现代的贝壳收藏起源于15~17世纪的欧洲,思想的解放使人们开始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广开的海路与探险不仅带来了香料、矿石和茶叶,

特别策划 | 东海,真正的贝类伊甸园

东海贝类多样性的秘密为什么东海却有着可以媲美南海的贝类物种数量呢?按理说,更靠近赤道的南海,生物多样性应该更丰富。其实,这是因为流经中国的洋流——黑潮,会把贝类的浮游幼虫从热带输送到东海,造成了种群扩

特别策划 | 海蜗牛——漂浮的旅行家

长海蜗牛标本漂浮装备——泡泡浮囊海蜗牛,又名紫螺。为了适应终生的海面漂浮生活,海蜗牛有一件一劳永逸的装备——由数百个小气囊构成的泡泡浮囊。长海蜗牛和它的浮囊以及紫色卵囊群海蜗牛的腹足是一台神奇的泡泡制

特别策划 | 挑战太空的百日菊

实验室里的植物小白鼠2016年1月,美国宇航员成功地在空间站培育出第一株百日菊,这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欣喜不已。为什么一朵花的绽放让科学家如此兴奋?科学家为什么选择百日菊来做实验材料呢?让我们一起了解挑

特别策划 | 猪笼草:食虫植物“大反击”

猪笼草结构奇特的器官 甜蜜的陷阱猪笼草主要生长在地表水丰富、相对湿度高、向阳、有机质含量不高的酸性土壤中,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攀缘于树木或沿地面而生,高0.5~2米。猪笼草吸取营养的独特

特别策划 | 蓝天上的交通管理

守护空域安全的无形屏障中国的空域共分为10个飞行情报区,每个飞行情报区内的空域又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一步划分为高空管制空域、中低空管制空域、进近管制空域和塔台管制空域,覆盖了从地面到巡航高度上限的所有空

特别策划 | “祝融”探“火”

历经惊险火星我来了!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经过5次轨道修正,于2021年2月10日抵达火星,被火星的引力捕获,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开始对火星表

科学微距 | 巴西果登“顶”之谜

将大小不同的坚果放进一个大的透明容器中,然后不停地摇晃,我们会发现,个头大的坚果会浮到容器的上面,个头中等的坚果会在中间,而小粒的坚果会沉到底部。为什么大小不一的坚果不能均匀分布?这是因为“巴西果效应

科学微距 | 声音

“海洋负排放”是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封存,与“增汇”相比,“负排放”这个词更强调人为主动过程。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应进行全面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近日,中国科学

科学微距 | 数字

3.6万千米2021年6月18日,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重庆璧山开建,其功能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用微波方式把电能送到地面。太阳能电站建立在地球轨道上,是以收集太阳能并以无线能量传输方式、

科学微距 | 趣闻

恒星是如何诞生的?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使用波音74了飞机上经过改装的索菲亚(SOFIA)望远镜搜集的数据,成功创建了第一张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周围不断膨胀的恒星风气泡3D视图。这张高分辨率图像清

科学有料 | 大脑的“活力秘籍”

脑神经大咖探究大脑之谜温迪教授最初研究方向是大脑可塑性,从行为方面研究大脑记忆到解剖学的角度观察病变的影响,在TED演讲中她介绍了大脑中和记忆相关的2个关键部分。美国脑神经科学家温迪·铃木(Dr.We

学海新知 | 我们能复活猛犸象吗?

冻土层的“时间胶囊”在气温极低的环境下,染色体降解的速度会变慢,这让史前动物身上古老的DNA有了“可乘之机”。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地区,无疑是最适合保存古DNA的天然冰柜。早在20世纪70年代,俄罗斯科

学海新知 | 探寻宇宙线的起源

无形的宇宙使者:宇宙线渺渺星空、浩瀚宇宙,蕴藏无限奥秘,始终激发人类探索未知、发现新奇的热情和勇气。各式各样从空间深处投向地球的射线,给人类带来了探索宇宙奥秘的钥匙,为人类打开了探索未知的大门。它们与

学海新知 | 自制书桌上的永动球

实验材料4根长木条、8根短木条、细线、白乳胶、5个玻璃珠、水彩颜料、剪刀实验步骤1拿出2根长木条,用铅笔在每个木条上做出等距的5个标记点。这些标记点,就是之后固定细线的位置。在制作标记点的时候要注意,

艺术中的科学 | 让死去的动物“活”过来

非遗中的科学从渺小的蚂蚁到巨大的鲸,想留住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就需要标本制作师通过不同类型的标本,尽量留住每一种动物生前的样貌。可以说,每一类动物标本的制作,都是工艺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中国标本制作传统

艺术中的科学 | 用脑波“创造”音乐

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1975年,美国音乐家大卫·罗森伯姆(David Rosenboom)创作的脑波音乐专辑脑波音乐的萌芽19世纪下半叶,

艺术中的科学 | 银幕中的动物演技之谜

从CG技术中萌生的生物特效生物特效电影的代表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简称为CG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了作品更强的艺术张力和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高科技大片不断地产出,CG技

兵器与谋略 | 一寸山河一寸血

“保卫大武汉!”193了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自从华北和华东的众多大城市沦陷后,武汉已经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尚未沦陷的大型城市。随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沦陷,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但政府的军

行知天下 | 暗藏在植物园里的“小心机”

扶荔宫温室群外观(摄影/宣宇)热带雨林区“生存战”热带雨林区是扶荔宫主温室最大的馆区。一眼望去可以看到高大挺拔的独木成林、神奇的绞杀、壮观的板根等热带雨林特有生态景观。其中“大板根”最吸引人们的目光。

行知天下 | 寻找藏在九宫山的远古地貌

九宫山保护区内的珍稀植物鹅掌楸花叶结构图和伯乐树花叶结构图(制图/脚爬客)左 九宫山位置示意图(制图/脚爬客) 右 幕阜山脉阻隔暖气流示意图(制图/脚爬客)14摄氏度的天然氧吧九宫山坐落在横亘三省、绵

行知天下 | 象游记之何以为家

亚洲象小档案身高:250~320厘米体重:3~5吨食谱:桑科、禾本科、豆科、芭蕉科等上百种植物.例如构村、小果野蕉、粽叶芦、斑茅等偏好的栖息地:海拔1000米以下、坡度小于10度的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

行知天下 | 藕田里的夏日时光

藕田里的观鸟笔记夏季,有野鸭、鸻鹬、秧鸡、鹭鸟等几十种水鸟在藕田生境里生活。有些水鸟是利用藕田作为迁徙驿站的过客,它们在这里缓解长途迁徙带来的疲乏、觅食补充能量,到了繁殖期就迁徙离开。还有许多水鸟选择

科学起航 | 时代楷模:“胆道之父”

无悔选择,爱党报国黄志强从小就求知若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37年10月21日,日军侵占广州城,这极大地激发了黄志强的爱国情怀,他在悲愤中下定决心,将来要用知识拯救中国。1938年,刚满16岁的黄志

生活解码 | 土壤“精灵”遇到“电杀手”

不可或缺的土壤守护者蚯蚓生活在地下,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身体被切断后还能再生,是做鱼饵的好原料……这些,只是大家对蚯蚓的普遍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其实,蚯蚓在土壤中不停歇地穿梭爬行,它们爬过的通道

青春密语 | 新环境的“指南针”

案例一思琪(化名)是直接被保送到重点中学的,在进入新的环境之后,她开始“找不到北”。在高手如云的班级里,她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自信,有时候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她说,有时候

漫画科学 | 旋转的建筑环保的永动机

生态浮动酒店的设计目标是充分自给自足,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损失,所以它会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甚至旋转产生的能量来满足岛上的需求。它的旋转系统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动态定位,可以自动保持位置。酒

漫画科学 | 专属的无人机快递配送员

无人机快递员在理想状态下速度是20~30千米/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49千米/时,非常适合中程或最后1千米包裹运送。续航问题不用担心,我们可是有无线充电呢,无人机停机坪看起来像一张桌子,其实是一块超大

科幻空间站 | 镜面农夫

默默无闻的太空蜘蛛人西昌基地,地平线号航天飞机从它的发动机喷出的大团白雾中探出头来,轰鸣着升上蓝天。机舱里坐着水娃和其他14名镜面清洁工,经过3个月的地面培训,首批进入太空进行实际操作。对水娃来说,超

科幻空间站 | 拾荒者

3035年,全球资源濒临枯竭,人类为了生存进入量子时代,各国为了争夺最前沿的科技争战不休,新一轮的资源争夺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各国政府被迫联合起来,明令禁止量子技术进入军事领域,只允许保留部分常

科幻空间站 | 向太空的边疆前进!

2021年6月17日,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几个小时后,神舟十二号顺利与正在轨道上运行的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这既是中国人迈向星辰大海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人代表全人类再次叩响了

百问百答 | 百问百答

Q为什么要发展氢能?A 1.氢的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热值的3倍 2.可储存性。相对于电能难以储存、远程运输损耗大,氢能更易储存、输送成本(单位热能)比电力更低 3.安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