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古生物里有乾坤 中国著名的历史典籍《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段故事,吴国攻打越国,在王宫里缴获了一节骨头,有一辆牛车(2~3米)那么大。吴王派遣使者问孔子,认不认得这节骨头。孔子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迟到,
特别策划 | 古生物“拍案惊奇” 据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化石的人,另一种是不认识化石的人。因为一旦认识化石,必定会成为喜欢化石的人。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看见了琥珀中的昆虫化石,喜欢得不得了,专门写了一首诗《咏琥珀》:“曾为老茯神
特别策划 | 解密节肢动物起源 藏着远古生物的宝库在中国云南发现的距今约5.2亿年前的澄江动物群是举世罕见的化石宝库,目前已发现20多个动物门类的近300种海洋动物。这些动物化石保存在黄绿色的泥岩中。泥岩是在海底快速埋藏的条件下形成
特别策划 | 海百合“盛开”5亿年的饮食秘密   海百合化石 (供图/福建    省东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  海百合化石细节图(摄影/石敏)“花朵”也要靠吃饭续命大部分海百合用茎部将身体固定在海底,保证进食时不被海
特别策划 | 漳浦琥珀带你穿越时空 漳浦琥珀生物群生态复原图 (绘图/ 杨定华)在废料堆里捞“珍”距今约1470万年前的福建漳浦琥珀生物群,是近百年来发现的最大、最丰富的琥珀生物群,同时也是化石多样性第三高的琥珀生物群。漳浦琥珀所在的沉
特别策划 | 走进翼龙的“私人定制食堂” 了解“客人们”的家族史翼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史前爬行动物,它们不是恐龙,而是恐龙的远亲。翼龙是第一类飞上蓝天的脊椎动物,它们的前肢极度特化,第四根手指(无名指)大幅
特别策划 | 走近人类的神秘近亲   绘图/赵闯说起人类,通常指的就是智人。而智人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人属目前仅剩下智人一种,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智人却有16种之多。近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人属的第16种智人—
特别策划 | 寻找青藏高原上的寻找青藏高原上的 “香格里拉”一词,源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述了一个隐藏在青藏高原的山谷,那里有着神奇的雪山、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仿若世外桃源。现实中的香格里拉地
特别策划 | 鸟类起源:寻找“飞翔”的恐龙 大量的恐龙化石证据表明,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并且古生物学家在恐龙化石上发现的羽毛也并不是鸟类独有。既然恐龙是鸟类的祖先,那么为了演化成鸟类,除了翅膀,恐龙还做了哪些努力呢?可以伸平双臂的小盗龙(图片来源
特别策划 | 穿越青藏高原的史前巨兽:巨犀家族 2021年6月,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临夏盆地发现了巨犀的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临夏巨犀。最新研究表明,巨犀曾经成功地穿越青藏高原,这样的庞然大物,是如何穿梭在青藏高原两侧的呢?史上最大的陆地哺乳
探索发现 | 胡萝卜餐盘常客的科学生涯 “生物如何能分身”一直是科学家在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什么不同生物的“分身”能力存在差别?人类能不能拥有这样神奇的能力?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植物帮了科学家的大忙,那就是胡萝卜。一个细胞的“生命魔
探索发现 | 《诗经》中的水上花 荇菜之辨  荇菜的花朵在阳光下泛光如金,因此被称作金莲儿 由于叶型和习性似荷花,又被称为“水荷”“野睡莲”。它原产于中国,现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地。大多生长于池沼、湖泊、沟渠、
探索发现 | 遇险时或许真有“盖世英雄”开飞机来救你 直-8 是中国以法国“超黄蜂”直升机为原型仿制改进的13 吨级多用途直升机,可执行海上救援、森林火灾应急救援等任务直升机既能够垂直起降、空中悬停,甚至倒飞,同时不受机场、跑道的限制,可以快速、高效地实
科学微距 | 一颗系外行星正在形成卫星 近日,科研人员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观测技术探测到一颗系外行星PDS 70c,它的周围有明显存在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环星盘。PDS 70c距离地球约400光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和智利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
科学微距 | 昆虫大小的机器人在迷宫中穿行 许多昆虫都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它们可以借助专门的黏性足爬上墙壁或者倒挂在天花板上,黏性足背后的原理是静电黏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师利用静电黏附创造了一种昆虫大小的机器人,可以像猎豹一样敏
科学微距 | 有三种性别的藻类物种 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野崎久义通过对不同年份的沿河水坝、湖边收集的样本进行新分析,确定了一种淡水藻类,它们进化出了三种不同的性别,可以全部两两成对进行繁殖。三种性别共存的情况听起来怪异,但实际上这在植物中
科学微距 | 声音·数字·趣闻 中国科研的主力军是青年科学家们,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耐得住“十年冷”、经得起“冷板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协力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国家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
科学有料 | 如何“变”成一块化石   一亿年前的昆士兰内陆复原效果图十亿块骨头在经历亿万年的变化后可能才会机缘巧合地留下一块化石。变成一块化石需要哪些条件,古生物学家又是如何破解化石隐藏的秘密、探寻远古生命密码的呢?埋藏古生物
学海新知 | 如何在空间站给地球打电话 给通信披上“航天外衣”我们在地球上可以随时⽤⼿机拨打电话,是因为城市⾥到处是⼿机基站,但⼀旦离开基站,通信服务就会中断。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速运动,肯定⽆法收到来自手机基站的
学海新知 | 捕捉黑夜的“红色精灵” 下雨天出现在云层中的白色闪电很常见,但那只是闪电的一种。有一种叫作“红色精灵”的闪电,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红色精灵”的拍摄地在距离天津雷暴区约300千米的一处晴空区云团中藏着的神秘精灵2021年
学海新知 | 魔术翻板是怎么翻身的? 你玩过魔术翻板吗?一只手拎着长长的一挂翻板,手指一松,翻板自上而下依次翻动。每块板子都像身怀绝技似的会翻跟头。这个古老玩具的起源已经很难追溯了,它的新玩法却层出不穷,历久弥新。让我们来自制一个魔术翻板
艺术中的科学 | 展品说:“闪光灯一开,我就好害怕!”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到博物馆“打卡”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而博物馆却规定,馆内禁止使用闪光灯。这是为什么呢?开闪光灯会对展品造成伤害吗?被闪光灯“偷”走的颜色在博物馆内不能用
艺术中的科学 | 以小窥大 当我们从技术史的视角欣赏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细节呢?框架锯——省料小能手在画面的一个十字路口附近一棵大树旁,修理铺的两个伙计一个跨在长凳上刨木,一个正在用木棰敲打置于地上
艺术中的科学 | 无钉“百年牢”京作硬木家具   京作家具中的罗汉床(供图/王雪君)明式家具被视为传统家具的典范。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诞生于北京,是在明、清宫廷家具中发展形成的,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与“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三
兵器与谋略 |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要图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深感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军队在和平谈判的掩护下,暗中布置长江防线,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1949年4月20日和21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目标是打过长江去
兵器与谋略 | 老式牵引炮“终结者” 军迷们万众期待的“最强卡车炮”PCL-181型车载榴弹炮是中国最新的155毫米口径主力间接瞄准火炮,被军迷亲切地称为“最强卡车炮”。该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度公开亮相。“PCL-18
行知天下 | 澜沧江:一条“特立独行”的大江 中华文明的发源和繁荣都离不开大江大河,在这些大江大河当中,澜沧江显得尤为特别。她发源于青海的三江源,从海拔6740米的云南梅里雪山脚下进入云南,一路向南,穿过十余种不同的生态系统,最终从西双版纳的热带
行知天下 | 武夷山 武夷山中的黄腹角雉,为中国特有物种(供图/ 陈睿)“中国甲虫长臂猿”阳彩臂金龟阳彩臂金龟最特殊的部位便是那长长的前足(供图/ 陈睿)刚进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国昆虫学第一营地,我们就遇到了此行的第一位
科学起航 | 燃起探索之志 开启科学之思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北京科技周特别活动·院士讲堂陆续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等多所学校举办,此项
生活解码 | 坐着飞机去找钾 “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这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放到现在依然洗脑。化肥中的钾元素有什么作用?化肥的原料都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从空中探测到钾元素吗?探寻土壤中的钾元素矿物质中提取的金属钾片钾元素能提高
生活解码 | 向传染病大王说“走开!” 相传“病原国”有个传染病大王,它妄图有朝一日能打破人体层层免疫防线,在人类世界“称王称霸”。让我们一起看看人类是怎么和它斗智斗勇的吧!疟原虫“五兄弟”传染病大王曾多次派遣手下天花病毒、鼠疫杆菌、霍乱弧
青春密语 | “公主迷”和“机械迷”背后的秘密 社会对于物品有着不同的性别定向。心理学中,“粉褶裙现象”指的是女孩对于粉红色、少女风的着装和事物的迷恋。而男孩从小就认为机械类玩具、黑白色调等应该是自己偏好的选择。这些现象看似是娱乐或喜好,背后蕴含的
科幻空间站 | 安步当车踏星海 1827年,美国作家埃德加·艾伦·坡创作了小说《汉斯·普法尔的奇特冒险》。小说的主人公汉斯·普法尔是一个生活在荷兰鹿特丹的风匣修理工人。为了逃避债主逼债,他让债主同意他试制一个新气球来抵债。气球制成后
科幻空间站 | 3018太空漫游 王十二见到晓勇,不禁想起了一家人围着餐桌吃晚餐的那一天。太阳就像画在纸上的一个大火球,纸被撕成了两半,太阳也裂成了两半,紧跟着,太阳城被撕裂成了两半。正焦急的时候,一个紧急呼叫打了进来。“我是市长,现
科幻空间站 | 2370年的朋友 2370年,一位来自21世纪的12岁女孩文珈,意外来到了300多年后的世界。她穿着朴素,浑身都穿着代表忧郁的黑色衣服。文珈十分惊讶,她所看到的一切都那么神奇。所有人的衣服都印着图案,而且这些图案大多是
编读互动 | “见字如面·对话未来”书信征集活动优秀征文 我们对未来都有不同的期许,想象着自己朝梦想前进,期望世界的发展更加繁荣。当我们展望未来时,不仅要了解当下,更要了解过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探究产生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和古代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