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友2022年第3期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2022年第3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科学之友》创刊于1980年,办刊宗旨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创

目录

卷首语 | 但凡上场,皆为“冠军”

二月之盛事,莫过于北京冬奥会,来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儿争金夺银,全力以赴的比赛场景看得人心潮澎湃,一些直播画面至今记忆犹新。在双人滑自由金牌比赛中,最后一组出场的隋文静和韩聪面对强大的劲敌,顶着巨大的压力

前沿 | 迄今最精确宇宙虚拟形象被揭示

迄今最精确宇宙虚拟形象被揭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使用计算机模拟制作了迄今规模最大、最精确的3D宇宙模拟图,覆盖了距离地球6亿光年的范围,展示了自大爆炸以来宇宙的整个演化过程,

专题 | 北京冬奥:冰雪盛会里的中国智慧

2022年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华丽焰火再次闪耀“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完美收官。17天,北京见证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多项奥运纪录和世

专题 | 踏雪逐梦,我国如何实现“用雪自由”

迎难而上,瞄准“卡脖子”技术作为一支特殊的“无名英雄”团队——北京冬奥会雪务保障攻关团队,在2021年的奥运测试赛中,利用赛道雪质等级判别模型,发布一系列雪质分析报告。赛事启动后,为应对冬奥会期间首钢

专题 | 探访奥运健儿备战的“秘密基地”

黑龙江七台河——“冬奥冠军之乡”如何炼成北京冬奥会期间,被誉为“冬奥冠军之乡”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备受关注。40年间,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东北小城“滑”出了10位世界冠军,

专题 | 科技升级的国产冰雪装备

“刀枪不入”的短道速滑“战衣”2月7日,任子威在短道速滑男子1 000米A组决赛中,成功斩获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届冬奥会的第二枚金牌。任子威这一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其自身卓越的实力,而他所穿的一

传承 | 梁平竹帘:素雅竹韵下的一帘幽梦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梁平竹帘,又称梁山竹帘,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竹帘画的一种,也是流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辞海

传承 | “天下第一帘”养成记

梁平竹帘历史悠久,至今已逾千年。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梁平竹帘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四方,享有“天下第一帘”的美称。梁平竹帘工艺精美,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装饰意义,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传承 | 耄耋老人的竹帘情

结缘竹帘人送外号“牟老虎”牟秉衡出生于梁平书画世家,自幼跟随外公杨润先学习绘画、书法,尤其擅长画山水、老虎。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自己又排行老大,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12岁后,牟秉衡就跟随父亲找活干。晴

传承 | 经纬相织终成帘

梁平竹帘工艺复杂、制作精细,其流程主要分为竹丝制作、牵梳(备蚕丝)、提纵(制纵)、织帘、上油、装订、绘画7个部分。如果进一步细分,可达90多个步骤。以竹丝作纬,以蚕丝为经,进行耐心编织,再经过上油、修

传承 | 竹帘上的艺术之美

梁平竹帘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韵。在竹帘上作画,可绘山水、人物,亦可绘花草、动物,凡世间百态,皆可随画匠之笔呈现于竹帘之上。梁平竹帘传承人多年来苦心钻研,创作出一幅幅或大气磅礴

创新 | 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我得赶快回国”“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的一所旧居堂屋,挂着用毛笔书写的“李氏家训”,家训里的80个字,影响了李德仁的一生。1957年,李德仁从江苏省泰州中学毕

创新 | 生活里的黑科技 科技里的新生活

——睡眠闹钟从外观上来看,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脚垫,但它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闹钟。这款睡眠闹钟配有压力传感器,当我们起床以后,双脚必须站立在它上面3秒以上,闹钟的声音才会停止。同时它的表面使用了高密度记忆海

视界 | 虎年说“虎”

凶残如虎 不负虎名虎鲨牙齿锋利,生性凶残,动作迅猛,身上有虎纹,所以成为名副其实的鲨中“猛虎”。它在饥饿时,连同类也不会放过,不失为水中的“冷血杀手”。虎鲨扫帚形的尾巴,就像舵一样,能灵活掌控前进方向

视界 | 绿色王国的抗旱能手

空气草“餐风饮露”有一种灰色的野草,外形如同一顶假发或蓬乱的胡须,高悬在树木、电线杆、空中的电线和陡峭的崖壁上,不见水土滋养,甚至连根在哪儿也看不到,这就是松萝凤梨。它全身暴露于空气中,离地正常生长,

视界 | 人影作业面面观

高炮人影作业说到人影,大家并不陌生,它包含人工增雨、增雪、消雾、防雹等,尤其近些年,随着人工影响天气的频次、范围增多,甚至在保障国家或国际重大赛事、活动中取得明显效果,“人影”一词被大众广泛知晓。目前

视界 | 掉落的尽头

1男人醒来后,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上身。我怔住了,没想到他居然能有力气坐起来。男人穿着船外作业保护壳工作时,从他所作业的那艘船上被弹开,在拉格朗日点漂流了整整180个小时。被救生艇带回来的时候,他因为极

社区 | 直播带货如何才能“火”得长久

现状: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这是我的事业,我会坚持走下去。”“90后”带货主播刘梓涵说。在广西某果业公司担任带货主播后,她每天坚持直播不少于6小时,将来自东南亚和国内多个果园的火龙果、榴莲、山竹、龙

社区 | 让“我想静静”不再成为一种奢望

“睡个安稳觉咋这么难”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桥附近某小区的租户小樊,经常休息不好。“工作了一天很疲惫,睡个安稳觉咋这么难?”小樊感慨道。原来,小樊所在小区的旁边是东四环,车流量大,白天上班不在家还好,一到

社区 | “低空飞行”的旅行体验

近几年,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每个月都会出行,走访日本各地,找寻能够彰显本地特色的旅馆场所。2019年,原研哉启动了一个叫作“低空飞行”的旅行网站,记录了他前往日本各地旅行的私人体验。在这里,“低空飞行”指

社区 | 预防近视,这些护眼产品可信吗

蓝光不是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不少家长觉得,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是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去寻找防蓝光、无蓝光、降蓝光的“神器”。比如,网上大卖的护眼平板。相关厂家称,其采用蓝光波峰红移技术,

社区 |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飞机餐难吃

湿度原来也是“调味剂”几年前,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发现,飞机上的乘客对于番茄汁的消耗量要比在地面上大得多。在地面上,大家都不太喜欢喝番茄汁,但在飞机上,番茄汁却好像变得好喝了起来。研究者将一群人放进了地面

社区 | 青铜神树“复活”记

神树初现出土时碎片达上千片青铜神树的发现是个偶然。1986年7月18日,四川省广汉市当地一家砖厂工人在取土做砖坯时,无意中挖到了三星堆1号祭祀坑的一个角,出土了一些玉器和石器,随后,考古队组织正式发掘

健康 | 脏腑好不好,穴位先知道

声音出问题,可能是脏腑生病了五脏会“说话”。中医根据人们日常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大致听出是哪个脏腑出现问题。说话声音小:脾虚如果一个人说话声音洪亮,脾相对来说比较健康。相反,如果总是低声细语,唱歌也没有

健康 | 学会控炎,身体会感激你

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土壤”炎症属于基本免疫反应,是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时,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炎症反应可以防止感染的扩散、清除坏死组织、恢复器官功能,如果人体没有炎症反应,机

健康 | 别让自我设限阻碍你前行

小恩是一名高三学生,一次月考落下帷幕后,他找到我进行咨询。他说,自己成绩退步了,实在没有天分,太笨了,再怎么努力都没用。我知道他早已瞄准了一所985大学,便问他:“你觉得高考是主要看天分吗?想取得好成

健康 | “一墩难求”背后的心理奥秘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顶流,非冰墩墩莫属。人们争相抢购冰墩墩,出现“一墩难求”的现象。网店里的冰墩墩被抢购一空,北京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门口人山人海,有人甚至提前12小时排队购买。对于大家“一户一墩”的

健康 | 与冰雪相约 寻东北味道

在古老街巷中领略市井百态老道外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里虽然古旧破败,却是最能体现哈尔滨日常之处,有颇具东北味的商铺,还有淳朴真实的市井之态。老建筑:巴洛克风格与

妙论 | 微观妙论

“摩托大军”变迁彰显时代进步“以前过年回家骑摩托车,从广州回广西藤县要八九个小时,现在坐动车两小时就到家了,关键是安全、舒服,不用受风吹雨淋之苦。”这是一名返乡人的真实感受,也是“摩托大军”中不少人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