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 无法避开的隐患 我被罚款了,原因只是因为一枚小小的钉子。半个月前,我来到这家装修队工作,负责做一些装运、整理、清扫等后勤工作。这天,上司在施工现场发现了一枚小小的钉子,立刻脸色大变,把我叫了过来。“地面为什么没有清理
关注 | 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 一、序:美国对华“芯片战”——管窥“逆全球化”缩影北京时间2022年8月2日至3日,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高调窜访我国台湾地区,引发了一次重大的国际外交事故。相较于纷繁的媒体猜测,笔者认为佩洛
人物 | 黑奴的“摩西” 2016年4月,在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通过的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美国财政部宣布,计划在新版20美元纸币上使用哈丽特·塔布曼 (Harriet Tubman)的肖像,她将取代前任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
人物 | 波德莱尔:游荡在城市中的行吟诗人 波德莱尔的一生1821年,波德莱尔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母的婚姻给波德莱尔的思想及成长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他在1864年写给朋友的信里说:“我是病态的,性情极恶劣,由于我父母的过错,因为他
艺术 | 从《摩加迪沙》看当代韩国电影的困局与突破 近年来,以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为标志,韩国影视作品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而在全球电影市场陷入低迷的“后《寄生虫》”时代,由柳昇完执导,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韩国
艺术 | 《村姑》:挑战传统规范 《波浪中的裸体女子》《绝望的人》《塞纳河边的少妇们》《美丽的爱尔兰女子》《睡》《女人和鹦鹉》《库尔贝先生,你好》《村姑》……2008年5月号《今日美国》上的《居斯塔夫·库尔贝:法国无畏的煽动家》(Gu
书林无界 | 消费文化下的身体困境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 1948— )是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1972年他以短篇小说《家庭制造》(Homemade)步入文坛,从此笔耕不辍,至今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两部短
书林无界 | 黑塞:挖掘灵魂深处的自我 谈起德国文学,人们必然会想到歌德笔下那一边向往飞升、一边紧贴尘世的浮士德,也会想起卡夫卡世界中变成甲虫被家人抛弃的格里高尔,人们也不会忘记20世纪德语文学中杰出的散文大师,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
文化交流 | 晚清史料价值最高的出使日记(中) 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西方的挑战,开始有先行者将眼光看向了西方那些遥远的国度,开始用审视的眼光看向
“大家”阅读 | 印花税传奇 “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
采风 | 与世界不期而遇 悉尼写意(下)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提起澳大
采风 | 剑桥大学的科学传奇 剑桥大学里雄伟的哥特建筑雕满大大小小的都铎徽章,庞大的教学楼与高耸的教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学院草坪修剪得像地毯,又厚又滑,没有一丝杂草。英国奶牛无处不在,悠闲地吃草。剑河里满是撑篙(Punting)
包罗万象 | 日本的行政执法文化 日本明治维新后借鉴德国创立了自己的行政法,但 “二战”后日本行政法受美国行政法的影响,呈现出英美法系行政法的特色。日本废除了极具大陆法系特色的行政法院制度,由普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但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
包罗万象 | 三座城,三扇窗 地处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北毗邻中国,一直是我们的“铁杆兄弟”。实际上,1947年独立的巴基斯坦与新中国一样,都是年轻的文明古国。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创造出了璀璨的古印度河文明。但千百年来
包罗万象 | 中外文化差异与误读 在国内给留学生上课,常有初来乍到的美国学生好奇地问我同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中国的饭店里都没有幸运饼干?这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吗?怎么中国没有啊?”起初,我一脸茫然,无法作答,只能如实相告,中国的饭店从
文化纵览 | 外媒导读 荷兰学生团队发明“捕碳”电动车为更有效地降低车辆碳排放,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一个学生团队打造了一款非常特别的电动原型车。这台被命名为ZEM的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仅不会产生碳排放,还会吸收和储存其周边
展示 | 泰国的三象神博物馆 旅游的时候,去博物馆、美术馆是最有意思的内容。旅游是没有门槛的,但是博物馆是有门槛的。除了感受生活美学,其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往往会更有价值。要知道文明和艺术并不是进化的,不是从低到高、从劣到优的,它们
展示 | 秋 看见一棵树,远处还有两棵小树,共有三棵树。草原已经黄了,这棵树还顶着应有的浓重的绿色,衬着蓝天,传递出光阴的信息。不管天色如何变化,它都在那里,看云来雨去,感严寒酷暑,忍暗夜凄凉,本是树,所以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