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4年第1期

读书

读书2024年第1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

目录

短长书 | 信用扩张、货币内生与经济周期

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哈耶克是举世公认的影响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思想家。他在四十年代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两本著作,深刻剖析了德国纳粹体制和苏联斯大林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

短长书 | 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及思考

中国的经济前景是众所瞩目的议题。中国是否能如二00八年金融危机之后那般,带领全球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否会告一段落?这些都是事关重大的问题。如今在疫情缓解之后,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并不如预期,从而引

短长书 | 中文系的使命、困境与出路

人文学者喜欢说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实则很大程度受制于大环境—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放长视线,具体学者,小困难可以自己克服,若碰上大运势,个人无能为力,只能在观察、思考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我不

短长书 | 蒙童字书的近代演变

一蒙童字书又称蒙童杂字书,杂字书意思指把各种常用字缀集成韵,以便于记诵的字册,是古代发蒙的识字书。宋代陆游《秋日郊居》“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句的自注写道:“农家十月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

短长书 | “人类新史”何以可能?

让·雅克·卢梭在其杰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称,最初的人生活在“自然状态”下,无不平等现象存在,人们对不平等没什么感受。随着文明的到来,不平等出现了。文明先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开发和思想的进步,接

短长书 | 成为康拉德

一九一三年末,马林诺夫斯基在一位名叫托斯卡的年轻波兰女士的引荐下,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文学英雄康拉德,康拉德用法语与马林诺夫斯基进行了简单交流,马氏向康拉德赠送了自己签名题献的《澳大利亚土著家庭》

短长书 | 富裕的河流

关于宁夏平原“塞北江南”的称誉,若论传播流布之功,当首推唐代诗人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却使六番诸子

短长书 | “哥廷根七君子”和德意志学术文化

哥廷根的出名,自然是因为有哥廷根大学。今天这座小城约有十二万人,近四分之一是大学生,而大部分都是该大学的学生。这一比例估计在一七三七年哥廷根大学建校的时候,就差不多是这样了。在欧洲历史上,城市的兴起与

短长书 | 朱子读书法的易学渊源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朱熹及其精心建构的理学体系至今对我国乃至东亚文化圈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格物论则是朱子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作为“格物致知”之一途,读书尤受朱

短长书 | 以物说话

自从沈福文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编《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一九九二年易名为《中国漆艺美术史》出版以来,一个甲子过去了,国内外再没有出版过一本中国髹漆工艺美术史,可见沈氏著作的开启意义,以及写作难度。六

短长书 | 一切历史都是对话史

一学术研究并非个人的独白,并非寂寞的欢愉,而是不断交流、不断对话的历史。即使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的甲骨学、简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等研究,它们也既需要与历史传统对话,又需要与现实关怀对话;既需要与思想

短长书 | 古典学研究的津梁

西方古典学在当下中国,不敢称显学,但也是有相当吸引力的学科。很多聪明的头脑,看到空中放出的一道又一道烟火,便纷纷调转方向,奔向这新的竞技场。但烟花散尽之后,曾让人血脉偾张的口号和魅惑张狂的理论,因为无

短长书 | 识小与宏论

我笃嗜笔记、讲座实录写法的书,尤其是不太厚的册子,而《后素》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十篇或长或短的笔记体文本读起来如同聊天一般,貌似谈的都是小问题,可读着读着就觉得有点烧脑了。第一篇《纹样与形象》的话题基于

短长书 | 洗“黑”贝多芬

美国作家邝丽莎以《雪花秘扇》等一系列中国题材小说蜚声中外文坛。她金发白肤,高鼻深目。仅从外貌来看,并无黄种人特征。然而,她本人却始终坚持强调自己的华裔身份,也被归入华裔作家的行列。除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

短长书 | 金克木的“信”与“疑”

自称“哭着来,笑着走”的金克木先生(一九一二至二000)活了八十八岁。庞杂多元的知识兴趣与游走四方的人生阅历,让他成为一位似乎难以归类的二十世纪学人—县城中学肄业生、大学蹭课人、图书馆馆员、世界语发烧

短长书 | 《西潮》之外:蒋梦麟与“草棚文明”风波

一九三0年六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蒋梦麟化名“莫愁”,撰写了一篇题为《垃圾文明,草棚文明》的小品文投寄南京《民生报》。六月二十二日,《民生报》刊出该文。由于南京《民生报》并非主流大报,这篇文章又采取化

品书录 | 民族有肚脐吗?

土耳其作家萨巴哈廷·阿里(Sabahat t in Al i)在《穿裘皮大衣的圣母》中说:“出于某种原因,人们更喜欢调查他们认为肯定会找到的东西。毫无疑问,找到一个勇敢的人下到一口已知有龙的井底,要比

品书录 | 从“法律多元”到“世界帝国”

“我们是法律帝国的臣民,是法律之方法与理想的信徒,当我们争论着由此应当如何行事之时,我们的心灵正受着法律的约束。”在其经典著作《法律帝国》(Law’sEmpi re ) 中,美国法学家德沃金(Rona

品书录 | 人类世、大历史与“我”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韩非子》)“我!”奥地利新锐作家菲利普·韦斯(Philipp Weiss)回答说。这一联想缘于韦斯的长篇小说《人坐在世界的边缘,笑》。小说由形态各异的五卷

品书录 | 后人类视野中的斯芬克斯

一斯芬克斯,经典的异质客体。狮身人面且生有双翼的斯芬克斯是人与兽的完美结合,既有人的理智,又有兽的胆魄。在《俄狄浦斯王》中,斯芬克斯蹲踞在忒拜城的路口,向人抛出了那个著名的问题:“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

品书录 | “神圣的俄罗斯”之争

一九七四年,冷战最高潮之际,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后来定居美国。同一年,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派普斯出版了《旧制度下的俄国》(Rus s ia under the Old Regime

品书录 | 卢梭:“我要变成植物”

一七六五年八月一日,正在莫提耶避难的卢梭给弗朗索瓦- 亨利·迪维尔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我的脑中只有些草堆,某天清晨,我要变成植物。”这个想法十分古怪离奇,似乎与卢梭历来对人的看重并不一致。或

读书短札 | 西方的龙

西方( 欧洲、近东) 重鹰、狮,中国(和东亚)重龙、凤。龙在中国是瑞兽,在西方却是邪恶的象征。西方的龙长什么样?小时候,看苏联动画片,《青蛙公主》(一九五四)有伊凡屠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龙是三头凶龙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