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朝的英烈 有新朝,便会有前朝。新朝的开国有多么气势恢宏,前朝的崩解就会有多么颓败无助。而每至更迭交替之际,新朝自有一批攻城略地的名帅悍将,前朝也会涌现出若干忠诚之士,进行最后的无望拼搏,虽九死而不悔。他们是前朝
| 北京人力车夫与中国现代性转型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陈独秀在《告北京劳动界》一文中,对自己一向鄙视、严厉批判的梅兰芳难得地赞扬了一句:“前几天梅兰芳一班戏子,在新明大戏院唱戏为车夫休息所筹款,倒很令人佩服,不知道北京的士大夫对于这件事
| “ 太一”究竟是什么? “太一”究竟是什么?这曾经是民国时期顾颉刚、钱宝琮、杨向奎诸先生关心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太一考》《三皇考》两篇名文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为古史辨派的思想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时隔近百年,林勰宇博士完成了
| 大同立教与儒学普遍主义 康有为是清代今文经学的殿军,也是重建儒学普遍主义最重要的人物。他的著作明显地贯穿着两条线索:变法改制以拯救中国和大同世界,前者贯穿了他的政治实践,后者贯穿了他对这一实践过程及其语境的全面思考。他通过最
| 无名时代的节日:古尔纳小说中的移民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并不想在艺术和生活之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限,好像艺术乃是命运的洞察者和生活的升华。他不介意写那些没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和缺乏戏剧性的情节,更是放弃使用一个权威的叙事声音来讲述他作品中小
| 现代主义与失语症 近三十年来,中国读者对俄罗斯现代主义诗歌与小说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别雷、勃洛克、帕斯捷尔纳克、纳博科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人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粉丝,更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中国作家的创作意识
短长书 | 刘绍铭教授晚年的学术与散文 二000年夏志清在香港岭南大学“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 “感谢刘绍铭和王德威。如果没有身边这两位朋友的鼓励催促,我今天不会来香港开会。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刘绍铭是王德威的老师。我
短长书 | 思想史研究的概念思维 刘泽华先生一生以治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业。先生于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个人记忆的。因为委托培养的单位不愿意继续提供培养经费,我一九八九年硕士研究生课程读完以后,提前毕业留校。
短长书 | 读鲁小札 “描红纸上的”话究竟为何意鲁迅小说《孔乙己》在提到“孔乙己”名称的来历时说:“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上大人孔乙己”在字面上的
短长书 | 文姜的“文” 遥远的两千七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春秋时代,有这样一个谜一般的女子:她生于公侯世家,在那个讲究周礼的时代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同父异母的兄长存有私情;贵为鲁君夫人,安康富足,然其夫君终因她的这场
短长书 | 技术最后的诱惑:虚拟世界的美好生活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可能在失望与希望之间摇摆,感慨于狄更斯的名句:“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未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让人感到挫败与伤痛。但与此同时,新近的
短长书 | 遍历与死亡:游戏存档的媒介考古 “遗留在二手游戏卡带中的存档,是一个陌生人的历史。”虽然今天的电子游戏早已不再使用卡带,但是《如龙7》中的这句台词依然指出了游戏存档的意义所在——它是对玩家在游戏中所投注的生命经历的一次物质性存储,在
短长书 | 经典与阐释:说不尽的《新青年》 回眸我国二十世纪的思想天空,如果推选当时最耀眼的一份刊物,《新青年》肯定当之无愧。这也是我将其称作“二十世纪最为壮丽的一轮精神日出”的根本所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源泉,《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相互成就
短长书 | 胡适的证据法之思 胡适先生一生虽然没有学习法律,也未从事法律工作,但他一直保持着对于法律问题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哥伦比亚大学所作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末尾一章,他就专门讨论了法家所提出的所谓法治背后的逻辑,其中不乏富于
短长书 | 当马丁成为路德 这个马丁的故事始于一次疯狂。在修道院的唱诗班,年轻的马丁,后来那个著名的马丁·路德突然跌倒,“如同着魔一般”,并怒吼:“我不是!”此时距他发布引发了宗教改革的《九十五条论纲》还有大约十年。这个故事在历
品书录 | “社会思想丛书”与三根连续旋转的主轴 在思考“社会思想丛书”涉及的范围时,一直牵动我相关思绪的,是三根连续旋转的主轴。第一根连续旋转的主轴,围绕着“我思”与“他思”的关系。照我看来,夫子所讲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在人类思想
品书录 | 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文言小说》(Historian of the Strange:Pu Songling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Tale )的英文版于一九九三年付梓,那时
品书录 | 讲述未被讲述的战时女性故事 回忆起母亲弗兰·施特恩,儿子杰德总是觉得她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她的思维是高度分析性的。”当老年弗兰准备去参加鸡尾酒俱乐部的聚会时,她会从地址开始,倒推出行车的路线。弗兰的特别不仅体现在回溯推理式的思
品书录 | 内部紧张如何转化成社会问题? 回望历史,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有些问题,一开始只是某个群体、某个机构,至多只是困扰某个特定领域内小部分人的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却因某个偶发事件而引起了公共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演变为声势浩大的社
品书录 | 知错能否即改? 认错与知错即改常常被视为一种应为之善,但涉及纠纷、诉讼问题,当事人认错与法院对判决的知错即改则非常稀缺。认错意味着承担相应约定责任,法院觉察判决有错,不经过严格程序纠错在现代制度中通常不被允许。对普通
品书录 | 华莱士的马来群岛之行 在有关东南亚海岛地区的游记作品当中,最著名的或许要数《马来群岛》,它也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自然史书籍之一”,其作者是与达尔文共同提出自然选择理论的著名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
品书录 | 劳工的知识分子,考古学的革命者,历史现实的参与者 维尔·戈登·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 1892-1957),出生于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史前学家,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文学者之一。他自一九二五年出版《欧洲文明的曙光》一书
读书短札 | 《集蓼编》中的全球大流感 待兔轩札记 《集蓼编》是罗振玉自传。他回忆说, 辛亥东渡, 久居京都。一九一六年,袁世凯死,柯劭忞写信,招他回国。罗回信说:“郿坞虽倾,李郭尚在,非其时也。”“郿坞”是董卓的坞堡,李郭是李傕、郭氾,意思是,袁虽然
读书短札 | 邲之战,赵旃夜至楚军门是甲寅日抑是乙卯日? 宣十二年《传》:“潘党既逐魏锜,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乙卯,王
读书短札 | 尴尬 有一年,在海峡两岸论坛的欢迎晚宴上,我与来自台湾的数位名流共坐一桌,其中有两位祖籍山东,因有故乡话题,于是相谈甚欢。台湾要客前来敬酒,大家纷纷站起来。只见那要客与台湾名流逐一碰杯寒暄,独把我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