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2年第12期

读书

读书2022年第12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

目录

短长书 | 探索公共生活的意义

当年我到了美国以后,离开了中国的文化环境,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成都的点点滴滴开始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因此,在博士论文开始选题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研究成都这个城市。当时我有三个选择,街头文化

短长书 | 大众何谓?公共何为?

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笛近年出版了多本关于成都的“大众历史读物”,如《消失的古城》和《那间街角的茶铺》。王笛在两书的“后记”中明言:要“把学术研究转化为大众阅读”。但从某大众书评网站的评论来看,这两本书

短长书 | 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

一、新冠疫情、数字货币和元宇宙全世界近些年的三大热点,新冠疫情、数字货币和元宇宙,令人情绪起伏,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现实与魔幻交织的世界似乎正在到来。新冠疫情是出悲剧,病了那么多人,生产滑坡,市场冷清

短长书 | “ 法治国”理想 :杨廷栋的启示

如今知道杨廷栋的人已不多,在清末民初,他却是相当活跃的人物。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刻,他提供了有关政治的新知识,深度参与了立宪运动和清王朝的“退位”,突然又急流勇退,转入实业界,亦成就斐然。在波涛

短长书 | 《先秦政治思想史》的「百年孤独」

梁启超所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在一九二二年问世,距今已有百年。这常常被视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独立学术领域在现代诞生的标志。说来惭愧,对于这本书,我知之虽早,却很长时期并未用心去读。就好像看待初生婴孩

短长书 | 社会进化中的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一词源于希腊词根,意思是“相似”和“稳定状态”,通俗的解释就是: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这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而从生物学

短长书 | 从同年到同乡

南宋布衣士人赵升的官制小词典《朝野类要》最后一条为“同年乡会”,如是写道:诸处士大夫同乡曲并同路者,共在朝及在三学,相聚作会曰乡会。若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这条短短的记述讲了京城中的两种聚会,一是

短长书 | 舒芜先生的三封信

我与舒芜先生交往是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八十年代就拜读过他不少关于周作人研究的文章,大气磅礴,有理有据,才华横溢,钦佩至极。尤其是他为《周作人散文选》写的一篇序言,最初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因为

短长书 | 说俳句的短

日本貌似有两个骄傲,一是《源氏物语》乃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二是俳句为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诗。说来日本有三种定型诗:汉诗、短歌、俳句。短歌是和歌的代表形式;所谓和歌(倭歌),是与中国的诗相对而言。日本古代

短长书 | 在上野公园看凡·高

一那一刻,从地铁站鱼贯而出,融入东京城明净的光线里。之形坡道将街景垂直切分,底部我们行走、赶步;腰间是长满鲜草的回旋路的竖剖面;斜后方越过头顶,望见上野公园绿意朦胧的入口。知觉在膨胀、延时。起先因身处

短长书 | 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我读亚里士多德著作,至今已经四十多年。最初读亚里士多德著作,读的是罗斯(W.Ross)主编的英译本《工具论》,随后又读了他翻译的《形而上学》和他写的《亚里士多德〈前后分析篇〉注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

短长书 | 厄琉息斯之梦

在前基督教时代,除了雅典或罗马,古典世界还有一个隐秘的中心—厄琉息斯。西塞罗就曾说过:“神圣的厄琉息斯地位卓越,地上所有的人都要去那儿参与秘仪。”厄琉息斯不过是雅典西北部的一座小城,但每年在那里都会举

短长书 | 柏林墙为谁而倒?

引言二0一四年,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在其文章中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柏林墙为谁而倒?”是为了大多数的人民,还是一小部分人?伴随着柏林墙的倒

品书录 | 微小与永恒

西汉高祖九年( 前一九八)十一月,为了安定东方,刘邦命令齐、楚两国的旧贵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与田氏举家迁徙,定居关中。第二年,齐国临淄一位名字叫“阑”的狱史被捕,他被指控的罪名是“从诸侯来诱”。阑

品书录 | 秦吏与岳麓秦律令简

初看睡虎地秦墓发掘报告,喜这个人家底较厚, 比较富裕,有一棺一椁,有小型青铜器,法律竹简更是举世闻名!当时人活到四十多岁也算高寿。荆州博物馆陈列的凤凰山168 号汉墓是一九七五年发掘的汉文帝初年墓葬,

品书录 | 在“影响的焦虑”中发现南极洲

《发现南极洲》是俄国航海探险家别林斯高晋撰写的一部航海日记,记载了他于一八一九至一八二一年率领俄国船队在南半球探险并首次发现南极大陆的历程。日记描写了临行前与亲友同事依依惜别的场景;记录了航行区域的经

品书录 | 杨荫榆的“尴尬”:一个现代女性教育的视角

杨先生家学渊源,精通史籍……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女高师……由日本归来,任本校数理化学教员,兼学监主任……她办学的精神、能力和成效,以前和她共事的人及毕业同学,个个佩服,至今称道……民

品书录 | 史悠明与清末民初之际的中印关系

一中国与印度,一方面象征人类历史悠久的文明传统,另一方面作为当代世界体系中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二者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印双方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品书录 | 马神信仰与辽西走廊的「多元互构」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古代王朝而言,祭祀提供基本的精神秩序,战争提供基本的生存能力,马神信仰则是“祀”与“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马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可谓“国之大事在戎”,

品书录 | 作为文化的海权

提到“海权”这个概念,中文读者大多会联想到美国海军军官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的“海权论”一说。马汉的“海权论”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军事发展方向,为日后美国海军发展和海洋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

品书录 | 无线电与中国革命

十九世纪中后期电磁波和无线电的发明,使得人类摆脱物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远距离即时信息传播,进入脱域化信息传播的时代。无线电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传递信息的模式,而且在交通、商业、新闻等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

读书短札 | 公子士、泄堵俞弥说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杜预注:“堵俞弥,郑大夫。”据此注,杜预以堵俞弥为一人,公子士泄为一人,是以“泄”上属。然僖二十年传“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杜注:“公子士,

读书短札 | “锺王”

书法史上大家名流,世人常以姓氏并称。此类简称东汉已见,张芝自称草书“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草书序》)。“崔杜”指张芝前的崔瑗、杜度,“罗赵”指张芝同时的罗晖、赵袭。魏晋新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