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杂志2023年第1期

文史杂志

文史杂志2023年第1期

双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文史杂志》是一本综合性的通俗文史读物,让历史告诉今天与未来。

目录

文苑漫步 | 新兴文学理论的创建

摘 要:裴斐的《文学原理》是中国新历史时期解放思想的学术背景下的最富学术个性的著作。它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反思并批判了文学理论的庸俗社会学思潮,强调文学的主体性和审美性,提出了诸多创新的文学观点

文苑漫步 | 裴启与他的《语林》

摘 要:裴启《语林》初出,轰动一时,但很快便因谢安的诋毁而身价骤降,但在南朝梁、宋间还有流传。刘义庆编《世说新语》时,便采录《语林》达八十二条之多。鲁迅将所辑佚的《语林》定名为《裴子语林》,但经他手的

文苑漫步 | 柳研三题

摘&nbsp 要:柳文难懂,这与柳宗元独特的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有关。《柳集》里的碑、铭、赞更是难解,所以少见有人谈及。可是细究起来,读懂《柳集》里这些篇章,不但有助我们了解和认识柳宗元,还能通过解析柳

文苑漫步 | 论创作“三顾茅庐”对史料的成功取舍

摘 要:刘备与诸葛亮的第一次相见,典籍有刘备“凡三往,乃见”和诸葛亮“毛遂自荐”于刘备这两种记载。“凡三往,乃见”给三国故事演绎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后来成型的“三顾茅庐”故事不仅是非常有文学技巧的

文化透视 | 保护渭南皮影戏之我见

34年前,我曾应渭南地区群众艺术馆范源远先生之邀,参加“渭南地区一九八八年(元月1—5日)皮影、木偶、曲艺、杂技调演”,至今我还保留着当时的节目单。想当年,经过“文革”摧残的渭南皮影戏又枯木逢春,一派

文化透视 | 李调元节日诗歌刍议

摘 要:李调元写下了不少节日诗歌,记述了清代中期民间过节的诸多习俗,这些习俗的大部分传承至今。研读这些节日诗歌,我们会发现:李调元是一个特别喜欢“诗和远方”、逢年过节经常“不落屋”的人,好多节日都是在

文化透视 | 东方文明与演化科学

摘 要:伏羲以“阳(—)爻”、“阴( )”爻二进制原码来表示宇宙运动的两种基本形态“外旋”和“内旋”。东方文明是用“以数化形”来认识事件的本质、运动形态,变化规律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容的相互作用原

文化透视 | 论富顺刘本传说的形成及其流传

摘 要:源自富顺县的刘本传说是川南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作。刘本传说主要讲述了明代的富顺人刘本经科举入仕,后来清廉为民、惠政一方,并受世人称颂的传奇故事。其中最为神异的情节是,刘本亡殁后,其神魂犹念百姓疾苦

巴蜀文化 | “三星堆”之名当为“宽山”论

摘 要:“三星堆”这个地名,系在1956年文物普查时,根据当地人称呼的“三星伴月堆”而正式使用的。而“宽山”地名出现时间比“三星伴月堆”更早,历史文化内涵也更丰富。为尊重广汉地名历史,笔者建议,宜将“

巴蜀文化 | “棘戈”与“巴蜀铭文戈”研究辨析

摘 要:洪梅《“棘戈”研究》确认战国时期有“棘戈”24件,其形制是楚式戈。其实,楚式铭文戈上的楚文字都可解读,绝大多数已被释读;巴蜀铭文戈上的文字是巴蜀文字,自成体系,自有特点,至今不能释读,这是区分

人物春秋 | 沈三白与华萼

摘 要:有收藏爱好者在华夏收藏网上发布了一幅《七夕相会图》,其上题诗落款为“雨堂外史华萼”。而清《浮生六记》的作者沈三白(沈复)的姬人即为华萼。尽管此华萼是否为彼华萼,尚待考订,但当年沈三白佐史琉球,

人物春秋 | 一代贤后马皇后

摘 要:马秀英,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协助丈夫成就帝业,被立为皇后。她为后期间,母仪天下,慈德昭彰,成为一代贤后。关键词:朱元璋;言谏;母仪天下明代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是中国古代

人物春秋 | 唐代才女薛涛生年考辨

摘 要:薛涛是唐代著名才女,其生年没有明确记载;学界观点不一,皆未找到可以准确定位的时间点。梳理薛涛生平记载和留存诗作,结合相关史实,能够准确定位“薛涛被罚赴边”这个时间点。最终结论:薛涛生年在建中二

人物春秋 | 名高汉室二千石 可叹世人有谁知

摘 要:边有猷是封邑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封丘籍历史人物,被明朝状元孙继皋誉为“名高汉室二千石”,被后人尊为先贤。进士出生的边公,为官政绩卓著,造福百性,辞官后修志续史,延续家乡文脉。关键词:先贤;《封丘县

人物春秋 | 宫廷画家笔下的张栻

摘 要: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关蜀人张栻的研究和文章可谓浩如烟海。然而,从图像学的角度,张栻的画像,包括面貌、特征、年代、写本、刻本等,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中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则可以说还是一个无人涉足的学术空

人物春秋 | 两宋社会思潮下的舞蹈姿态内收

摘 要:宋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这时的舞蹈不仅从内容方面由纯舞转向叙事,更从形式方面一步一步走向内收。北宋时期的“进取”与南宋时期的“保守”社会思想都会对舞蹈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两宋出土的

史坛纵论 | 《五帝本纪》及《夏本纪》的可靠性问题

摘 要:《史记》之《五帝本纪》和《夏本纪》得益于甲骨文的发现与解读,应基本可靠。但其他历史文献却多有不能与考古材料相对应者;或者考古材料明显不是,或对其解读亦有偏差。这便造成历史文献的可信性或可信度问

史坛纵论 | 从营养学角度看北魏马匹饲料成分

摘 要: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拓跋鲜卑创立的政权,其统治者是出身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正因为这一民族特点,自代北复国到迁都洛阳,中国北方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拥有足够天然牧草的西北和草原地区不同

文史信息 | 图像与历史的考辨力作

摘 要:贺西林教授的新作《读图观史: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发表的十篇有关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的论文,展现了他在学术视野与研究方面的开拓创新。作者将图像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拓展了美术

文史信息 | 21世纪以来《鬻子》研究述评

摘 要:21世纪以来关于《鬻子》的研究在逐渐深入,在《鬻子》作者和成书年代方面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不确定;在《鬻子》版本流传方面分为白文本和逢行珪注本两个系统进行细致分析,清晰梳理《鬻子》的流

文史杂谈 | 从三星堆文化的围观者到关注者

摘 要:三星堆文明丰富精深、博大厚重,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二十多年来,我不断接近三星堆文化,从一个围观者成为关注者,其间渐萌生出助力三星堆遗址保护利用的责任意识。关键词:青铜立人像;责任意识;提案二十

文史杂谈 | 复活节岛巨石人像可能是中国殷商后人建造

摘 要: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因大量雕刻精美的巨石人像而闻名于世。然而,这些石像是谁建造、怎样建造、为何毁灭等问题还没有统一定论。我们认为复活节岛文明的缔造者是殷商后裔,修建石像的目的

文史杂谈 | 冯玉祥将军抗战题刻(三)

我对祖父抗战题刻最早的了解,来自父母家客厅墙上那幅“还我河山”的油画,那是母亲收藏的著名油画家陈可之先生的一幅早期作品。几十年来,尽管几经搬家,但这幅作品始终悬挂在家中客厅的重要位置。西北师范大学历史

文史杂谈 | 包河侧畔话包公

摘 要:包拯主政端州期间,排沥屯田,挖井除疾,治理砚赋,建仓修驿,兴文办学,为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时称“神明之政”,呼之为“包青天”。关键词:端州;春瘴;端砚;开封府题名记在我故乡省会(合肥)旧

文史杂谈 | 论“三顾茅庐”在日韩的传播和影响

摘 要:“三顾茅庐”是三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三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三分天下的伟

文史杂谈 | 略论扬雄对夫妻伦理的阐述

摘 要:号称“汉代大儒”的董仲舒表面上是把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都斥为邪僻之说,其实他的思想体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来解释宇宙秩序,解释天的功能,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并将“贵阳而贱阴”之说引申到人

文史杂谈 | 说一说那些易读错的地名

摘 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易读错的地名。而误植或误读又常见于各类媒体平台。这些易读错的地名,又往往蕴含有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关键词:铅山县;易读错;地名;历史文化2021年

文史杂谈 | 从“老子化胡”说佛道之争(一)

中国文化系统的开放精神是古已有之,且以兼收并蓄,容纳百川而称著世界的;但只是旧时国人往往以老大中华自居,瞧不起所谓“夷狄”“胡越”,其唯我独尊的心态渊源颇古,不可谓不深。他们对“胡人”带进的外来道术一

文史杂谈 | 桑树修枝技术何时有?

《诗经》的多个篇章都记载了我国先民盛大的蚕事活动。反过来,养蚕业的兴旺又对桑叶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靠桑树的自然生长,已经不能适应养蚕业的需要。在大量种植桑树仍不能化解这一矛盾的情况下,人们

文史杂谈 |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

在1986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一号坑里的金杖。它的芯部应用木棍(留有炭化物)制成,外面包卷一层纯金皮。金皮纯重463克。金杖的上端有46厘米的一段平雕纹饰图案。图案分成三组,雕有

文史杂谈 | 替人着想是美德

替他人着想,是为人的一种美德。春秋时期,有个不愿两头蛇殃及他人的孙叔敖。刘向《新序·杂事一》云: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

蜀江吟苑 | 满庭芳·巢湖秋月

桂魄醍醐,情怀浩宇,八皖珍爱焦湖。碧波旖旎,环都市新庐。恒我神州巾帼,谐吴楚,姑姥琼梳。中秋莅,诗情画意,璀璨炫明珠。天涯悬合璧,穷赊月色,奢品河鲈。八百里清流,生态澄湖。瑞世金风送爽,嘉名片,省会枢

蜀江吟苑 | 诗颂二十大

群贤书壮志,万物竞欣荣。天下勤劳手,沧桑世纪情。长征旗率舞,创业自先行。奋斗宏图绘,中华气象明。

蜀江吟苑 | 重五日游青羊宫

柱史艾年出函潼,氤氲紫气满天东。抱关忍使道德丧,强留著作为雕龙。寝馈精义需千日,到时相期青羊宫。二子去后遗陈迹,浴兰时节觅仙踪。羽人敷演黄白术,玉府闲敞侵霓虹。俨尔登真神仙会,绝胜青城卅六峰。我来振衣

蜀江吟苑 | 文明饮酒

与时俱进移观念,科学岂容脾性诌。剧饮堪虞常失格,微醺即止莫昏头。怡情助兴趋高雅,赌胜拼豪累应酬。好护健康除陋习,文明唱和嬗神州。

蜀江吟苑 | 老成都匠人杂咏二首

剃头匠头颅刮似电灯泡,片面霜锋手段高。按入铜盆搓洗后,鉴光无处觅秋毫。刀儿匠挂排鲜肉亮肥膘,斤两掂来只一刀。搭点骨头须笑纳,抓根挽子就拴牢。

蜀江吟苑 | 沁园春·咏风

懒似闲云,软似轻纱,源自山冈。有一丝细雨,满河鸭绿;三春嫩柳,遍野鹅黄。倏尔成刀,须臾当剪,装点川原巧手忙。彩霞映,待绵绵衰草,托起斜阳。窟窿洞里深藏,任变斗针尖锋露芒。正融冰搅雪,摧枯拉朽;送秋迎夏

蜀江吟苑 | 金陵怀古

接趾千年帝子洲,六朝故事上心头。漫思富丽谢康乐,无觅英雄孙仲谋。二水渌波明似镜,一山王气寂如秋。凭栏莫问兴衰主,坐看长风送白鸥。

蜀江吟苑 | 咏兰二首

远客休看下蔡花,可知丛薄有灵葩。仙家沆瀣常同饮,一片馨香散迩遐。久近芝兰香不闻,贤人君子自清芬。素心花放同怡悦,不待山中赠白云。

蜀江吟苑 | 点绛唇·厥湫

千载灵湫,华夏文明发源地。波光熠熠,更有鱼龙起。&nbsp &nbsp &nbsp &nbsp 秦楚交戈,成败时难计。&nbsp 问天帝,谁当天意,斯世谁堪继?注:《厥湫》,先秦石刻《诅楚文》之一,出

蜀江吟苑 | 聂耳墓

义勇军歌四海倾,音符筑起我长城。滇云七色如霞彩,豪韵千秋赛凤笙。一曲风传扬宇内,万人心壮镇东瀛。青松肃穆幽篁静,犹听雷鸣发浩声。

蜀江吟苑 | 鹧鸪天·乐山大佛

汹涌波涛拍峻山。三江雾锁翠龙环。碧崖栈道拜弥勒,紫气禅光耀宇寰。踏恶水,护轻船。慈悲为善普人间。春秋寒暑披星月,万载沉香袅袅烟。

蜀江吟苑 | 红船领航

一楫红舟启,丹心向井冈。合兵于陕北,跃马踏东洋。百舸争流渡,三军奏凯忙。汉家天下盛,我自谱华章。

蜀江吟苑 | 江城子·平都漫游

汉皇和帝置平都,水丰腴,鬼通巫。一座名山,方斗蒋家余。黄草三元添社寺,渠溪润,大沙濡。&nbsp &nbsp &nbsp &nbsp 虎威龙孔贯通途,战周瑜,胜东吴。戏凤包鸾,三坝映天湖。栗子树人游湛

蜀江吟苑 | 冬寒

苍天四季有阴晴,恰便深杯一坐倾。风雨岂由人把握,江山应许意纵横。已多楚痛来惊梦,最厌微醺说养生。时到冬寒都寂寞,持觞谁劝老侯嬴。冬晴访贺麟故居天阔沱江曲,丘山郁翠微。梅依院墙发,鸟避柏枝飞。漫说前途直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