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探索2024年第5期

大自然探索

大自然探索2024年第5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大自然探索杂志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术季刊。刊物设有“科技论坛”、“

目录

视野 | 永不停歇的鱼

金枪鱼一出生就必须不停地游,否则就会死去。金枪鱼具有独特的鱼雷形体形、光滑的皮肤和流线型的鳍,这一切让金枪鱼成了“游泳健将”。长鳍金枪鱼的游泳速度可超过每小时80千米。大多数鱼类通过口腔、鳃盖的一张一

视野 | 胎生植物

植物也能胎生?是的。有花植物的种子成熟时大多在脱离母体植物后萌发,而秋茄树却很古怪 —— 它们的果实成熟后并不立刻脱离母体,里面的种子直接在果实中萌发、长成幼苗,并在适当的时候脱离母体,成长为独立的新

视野 | 帽带企鹅每天打盹儿上万次!

帽带企鹅因下巴有一道黑色纹带,有如系了帽带而得名。一项新研究发现,帽带企鹅在拥挤、吵闹的企鹅群里看护企鹅蛋或宝宝时,一天要打盹儿超一万次,一次仅约4 秒。简直太会打盹儿了!原来,为了警惕贼鸥捕食和其他

视野 | 常吃柑橘容易变黑吗?

据称,柑橘类水果中含有名为“柑橘类光敏物”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可能会流向皮肤,进而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紫外线是太阳光的组成部分,对身体有多种益处,比如促进维生素D 的生成,但紫外线过量照射

视野 | 短吻针鼹的降温妙招

日光毒辣,沙漠滚烫,对于所有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的动物,乘凉是它们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保持凉爽也是短吻针鼹的日常功课,这种古老的小型哺乳动物有特殊的解决之道 —— 吹鼻涕泡。短吻针鼹的鼻涕泡破裂时会使

视野 | 为什么银杏果放入水中仿佛变成了银色

银杏果的表面有一层白色蜡质,这层蜡有超强的疏水性,在水中会聚起气泡膜。由于水是光密介质,空气是光疏介质,光从水中射向气泡膜时,会在银杏果的表面发生全反射,让银杏果变得亮闪闪的,再加上银杏果表面本来就有

视野 | 为什么一积雪室外就安静了?

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进入了人耳。堆积起来的雪花像一团大棉花,多孔多缝,声波在雪堆里多次反射,直至能量损失大半,反射出来的很少,因此积雪多时人在室外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虽然在大雪天人耳能感受到的声

视野 | 会模仿蛇的鸟

看到一只蚁䴕在地面蹦蹦跳跳行走,不熟悉鸟儿的人可能会把它认作“长得比较大”的麻雀——羽毛黑褐,枕背部有黑色菱形斑块,腹部遍布横斑,斑驳杂乱,体色花纹恰似一段老树皮,体型比麻雀大不了多少。但蚁䴕是啄木鸟

特别策划 | 大熊猫的小秘密

2018年和2022年,美姑县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先后在保护区的同一个树洞中发现大熊猫幼崽。看似巧合,却有必然性,因为大型树洞是大熊猫钟爱的育幼地。进行野外监测的工作人员发现,大熊猫

太空 | 俄罗斯火箭之父

1857年,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俄罗斯出生。十岁时,他因猩红热近乎失聪,但这没有阻碍他继续求学,并在日后成为一名老师。就职期间,受凡尔纳的太空旅行科幻故事启发,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创作科幻故事。齐

太空 | 火箭推进剂革命

人类目前的火箭推进剂技术还停留在化学推进阶段,主要使用的推进剂有液体推进剂(如液氢-液氧、煤油-液氧)和固体推进剂,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例如,固体推进剂可以在常温下保存,不像液体推进剂需要低温保存。但

太空 | 铁60破解宇宙爆发事件

大质量恒星一旦烧完自己的“燃料”,就会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其星核会坍缩成一颗致密(密度极大)的中子星或一个黑洞。与此同时,炽热的气体和尘埃以极高的速度从星核向外喷发,其中大部分会分散在一些恒星之间,随

地球 | 地热能热起来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或利用地热水取暖。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中叶。地热能是蕴藏于地球内部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

植物 | 活根桥

印度的毛辛拉姆是陆地上最湿的地方之一,来自孟加拉湾的潮湿气流在这个海拔1491米的高原上停滞、凝聚,当地年均降雨量高达11871毫米。从毛辛拉姆往东十几千米的乞拉朋齐,也是陆地上很潮湿的地方。这两个极

植物 | 高尔基体的秘密

高尔基体是一种细胞器,由一系列被膜覆盖的杯形小囊组成,其外形有时被形容就像是一堆泄了气的气球。高尔基体将细胞里的不同分子分类,确保它们去往正确地点。“邮局”和“邮递员”形象地说,高尔基体就像是细胞的邮

植物 | 栓皮栎不怕“扒皮”

2010年,人们在波罗的海的一艘沉船中发现了30瓶香槟(产自法国香槟产区的气泡葡萄酒)。这些200多年前的香槟打开后居然没有一点儿变质,滋味甘甜饱满,甚至完美保留了用于陈化香槟的橡木桶的香气。要知道,

动物 | 鸟类散热奇招

2022年夏季,印度古吉拉特邦某动物收容站的数千只鸟儿,因耐受不了当地白天最高44℃的高温,纷纷惊厥昏迷。鸟对散热的需求很高,这是因为:鸟类体温普遍在40℃以上(这是鸟类的高代谢率造成的);鸟类没有汗

动物 | 豆娘体色之谜

过去20年里,一个科研团队一直在研究蓝尾豆娘。这种豆娘的雌性有三种不同的体色,其中一种与雄性的体色很相似。研究发现,这些雌性豆娘之所以进化出与雄性相似的体色,是为了避开雄性的求偶骚扰。一个延续了五百万

动物 | 这种羊,只吃海藻

美味又营养的海带,不仅我们人类喜欢,苏格兰一个小岛上的羊也喜欢。除了海带,这些羊还吃别的海藻,因此被人们叫作海藻羊。海藻羊的“大名”是北罗纳德赛绵羊。世界上唯一能找到这种羊的地方,就是北罗纳德赛岛(苏

动物 | 鼻涕“护卫队”

通常我们在感冒、鼻腔发炎时才会注意到鼻涕的存在,但其实鼻腔里每时每刻都有鼻涕。鼻涕能保护鼻黏膜,防止鼻腔干燥,还能黏附从空气中吸入的微生物、灰尘、过敏原等异物,以免它们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鼻涕有什么

专栏 | 用阿秒光脉冲探索微观世界

阿秒光脉冲技术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技术,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了我们对量子世界的理解。它不仅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更在无数次实验中揭示了量子世界的奇妙特性。在这段科研征程中,主角是瑞典物理学家安妮·吕利耶

生命科学 | 胚胎发育中的数学

关于生命,最基本、最长久的奥秘之一是:生命是怎样开始的?以人体发育为例:单个细胞怎样聚集到一起,最终形成像皮肤、肌肉、骨骼、大脑这样的复杂结构?预测与观测完全吻合虽然诸如此类的奥秘依然未解,但科学家最

生命科学 | 分子探案有助破解生命科学难题

虽然全球每年感染东部马脑炎病毒的人不多,但感染者中大约三分之一会死亡,就算幸存也几乎都会有长期的后遗症。观察 复杂狡猾的结合方式作为防治东部马脑炎病毒的第一步,科学家最近调查了该病毒怎样附着在它的一个

博览 | 同位素与饮食

民以食为天。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食物也不例外,吃东西就是吃原子。那么,你是否知道,同种元素的原子还有“胖”有“瘦”,“体重”不尽相同?这些胖瘦不一的原子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科学家也通过研究它们,发展出

博览 | 黏糊糊的科学

糯米,作为一种食物,其成分在长城的城墙黏合物中被检测到。由糯米汁和石灰调制而成的“糯米灰浆”被认为是长城巨石的主要粘连材料。贻贝,通过足丝分泌黏蛋白,将自己固定在岩石、船体和漂流瓶上。科学家用贻贝黏蛋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