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 天上有彩虹 一凡一悉至今还记得二〇一四年三月八日那个早晨,他在机场到达处得知父亲和母亲乘坐的国际航班没有按时抵达后的那份心慌和恐惧。他当时两眼死死盯住显示航班抵达的电子屏幕,企望奇迹发生,但三十分钟过去,六十分钟
短篇小说 | 卡特的悲泣 我的名字叫卡特,有一身黄白相间的绒毛,一对高高竖起的、特别灵敏的耳朵,还有一双漂亮的黄眼睛,我的眼睛不止漂亮,还如猎人般敏锐,我敢肯定,任何小偷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的主人是一对三十左右的夫妇,男的中等
中篇小说 | 元音 A 黑,E 白,I 红,U 绿,O 蓝:元音终有一天我要道破你们隐秘的身世——兰波A 黑孩子在低声部的心跳声,比乐曲高声部,特意融合掩饰的明亮音色,更显得突兀与焦虑。我已然忘却,自己曾经是怎样,被一道
中篇小说 | 美男子 一村西小河边光秃秃的老杨树梢,一只斗笠大的鸟巢随风摇晃。寒风刺骨,雪花星星点点地飘落在苏南原野。全队社员在清理着麦垄沟泥,不过,时不时地,总有人面朝山道的东头,滴溜溜转着眼珠子。我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三
文化散文 | 船行天下 一在每年不同季节的不同周末,我曾多次到过黄河,南岸或北岸,有时陪朋友,有时和家人。从花园口沿黄河大堤西至荥阳境内的古柏渡:广阔的黄河滩地和邙山,广武镇桃花峪三皇山上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邙山上的霸王城遗
文化散文 | 货币里的山西印记 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可见文献记载,至今最少已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从已知的钱币史研究资料看,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在使用实物货币进行交易了。当时,最常
生活随笔 | 夕阳笼罩的珊瑚 一你关注“珊瑚屋”经年,眼前的珊瑚屋,怎么看都像房子,人的庇护所。光天化日下,人们将一块块珊瑚石任意削切、赋形、叠砌,还不用什么黏合剂,水一浇,珊瑚石就已黏结,垒起坚硬的墙,珊瑚屋即耸起焉,冬暖夏凉,
生活随笔 | 夕阳红 一你年轻过,但你可曾老过?人老了,每过一天都不容易。这些年,我们先后送走了几位老人,对老人的晚年生活,简直有点噤若寒蝉了。最美莫过夕阳红,但并不是每轮夕阳都光彩照人。二母亲大父亲三岁。女大三,抱金砖。
生活随笔 | 祝福你,我掌声里的中国 年年国庆,今又国庆。今夜,我恭敬地把中国地图捧放在桌前,请我伟大的祖国,接受我虔诚的礼拜。今夜,亿万儿女在为她庆生,为她梳妆,为她欢歌。烟花在深情的夜空中绽放,梦想在辽阔的版图上振翅。西域的长歌东海的
生活随笔 | 下扬州 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我就跟你一道走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五河民歌《摘石榴》五河民歌第一次听说扬州,是因为五河民歌《摘石榴》。我的家乡安徽怀远盛产石榴,“怀远的石榴,砀山的梨,萧县的葡萄不吐皮
生活随笔 | 瞬间 一站在两面镜子的中间,那镜像中的层层身影无穷地远去。对于我,影子越小越好,如果因视觉引发争议,我不会选站任何一边。有时想说说前途和命运,说说梦过想过做过或更多的瞬间。冬天的雪是清白的,没有花草的遮掩,
生活随笔 | 父亲的船 老家门前的河埠头泊着一排水泥船。从斑驳的船身和船舱的绿苔可以看出,这些船已经被遗弃很久了,内里有一只大水泥船特别抢眼,船身干净,舱内几乎无积水。它是父亲的。这是父亲这辈子的第三只船。那时水乡的路狭窄简
生活随笔 | 后皇嘉树 五月初正好有几天空闲,受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张杰兄邀请,去浙江黄岩参加采风活动。我对黄岩事先没有太多了解,黄岩对我基本就像一张白纸,我仿佛看见,这张白纸已铺展在我的面前,让我勾勒与书写。也许可勾勒成一幅山
生活随笔 | 旧闻组装 一几次来龙港参加采风活动,都能遇见她。初次见面时,他总觉得有种天然的亲近,总觉得有隐隐的关联密码存在,具体是什么,说不清。后来证实,这是他与龙港的另一个缘分。她喜欢穿一袭红色长裙,比较容易从人群中“跳
生活随笔 | 关于王阳明 明朝有诸多文章家,公安派、竟陵派,还有徐文长、张宗子、李笠翁、王思任,亦幸亏还有王夫之、李卓吾、顾炎武、王阳明,这等人物生在彼时,更可谓异数。没有他们,明朝的天空会暗淡很多。明人风气,皮肤滥淫,难得有
生活随笔 | 空碗 它是一只普通的陶瓷碗,内里洁白,碗外一层红釉,镶上间隔相当的四个“寿”字。空碗按随礼本上的名单发放,与名字后面附加的数字无关。不能亲自前来打照面的,替代登记的那个人,也要代领空碗,回去转交。送出空碗的
生活随笔 | 梅雨过,家家晒红绿 老屋地面是泥巴地,逢梅雨天,就回潮得很,整天湿漉漉的,即便穿着布鞋,稍不留神,也会脚底打滑,人猛地向后仰去,接着是一屁股坐到地上,裤子已被粘上两块巴掌大的印渍,这是儿时常有的事。黄梅时节家家雨。母亲坐
生活随笔 | 杨家沟的冲锋号 1976 年元宵节刚过,我受家乡园子辿生产队委派,前往黄河天桥电站做民工。天桥电站是山西陕西两省8 县上万人参加建设的水电工程,是拦腰截断黄河的第六坝。我来到府谷营第六连所在地杨家沟报到时,民工没有住
生活随笔 | 茶是有生命的 又是一年黑茶开园节,我收到安化寄来的快递,是一包绿茶,透过那一方纸袋,可以看见青绿的条索,紧结圆直,挺细秀丽,绿润显毫。显然,这以芽尖为料,赶在清明前做好寄给我的,是用心而成的好茶。我并不认识快递单上
生活随笔 | 疑似故人来 他,虽然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但在我心中,他却是我的启蒙老师。1977 年的秋天,我和几个青年被分配到县制药厂工作,当办完报到手续后,车间主任领着我们这批新人,七拐八拐地来到了一个两间屋大的平房,门沿上挂
生活随笔 | 去海明威家串串门 儿子一个人在美国东北部的耶鲁大学学习,由于疫情的缘故,我已经三年没见到他了。今年春节,我想利用假期时间,飞过去看望一下他。主要还是想让他陪陪我,借此也让儿子舒缓一下那紧张的科研生活。我独自飞往美国,刚
生活随笔 | 像花儿一样 很多年前的冬天,我来到了这个南方的都市。从机场到市区的一路上,在车窗外迅疾变幻的风景中,最令我心旷神怡的就是那一簇簇云霞般灿烂的紫红色花儿。直到见到当地的朋友,我才知道,原来,那一丛丛在冬天里依然灿烂
生活随笔 | 草木小品 杏儿黄了又到五月杏黄时,农家院响起预备割麦子的磨镰刀声,杏树林那里传来“咕,咕,咕,咕”的布谷鸟叫声。故乡盛产杏。柳堤上除了飘拂丝绦的杨柳和梗直的榆树之外,就是桃圃、梨园和杏林了。杏花落瓣时,正是春燕
生活随笔 | 初访观音山 心仪一个地方,犹如年轻时暗恋一个人,总在想方设法去靠近。观音山之于我,正是如此,萦绕心头已久。感谢中国林业文联,在2023 年8 月15 日中国首个生态日,组织了生态作协重点作家采风活动,终于圆了我叩
生活随笔 | 壶缘 我认识一老文友,安徽马鞍山人,现已76 岁高龄,叫王长胜,退休于市文联,曾是杂志《作家天地》的主编,妥妥的写作前辈。老师码了一辈子字还嫌不够,如此高龄依然坚持执着,怎不受人尊敬。1983 年每月仅38
生活随笔 | 天衣有缝 小区长廊木凳上,一个八九岁男孩来回抓摸多多毛茸茸的脖颈。多多是拉布拉多导盲犬,形象气质自不用夸。小区一位遛弯大妈诙谐地夸赞:“这只狗最像狗。”多多的好脾气、胖墩墩萌态、会说话的眼神吸粉多多。男孩眼睛亮
生活随笔 | 阿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这所学校二十多年,不仅目睹一位位老教师退休,一位位新教师加入,也看着一个个校园保洁员来了又走了。别看保洁员并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可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都值
生活随笔 | 外婆的粉蒸排骨 我从小是被外婆带大的。外婆是大盐商李氏家族的媳妇儿,烟姿玉骨,掬了一怀舒心。虽然历经坎坷,在自由路“清真教门馆”做切菜工,但乐观的人生态度,好像切什么菜都很厉害的样子。那时,我心智尚浅,白白嫩嫩的婴儿
生活随笔 | 废墟 车子一个巷子一个巷子地穿行。村庄的背后,有一处民居吸引了我。楼房顶层,彩瓦覆盖,四角翘起,透露出古典气息,下层排列着弧形的窗户,欧式风格,氤氲着现代化气息,只是大门紧锁,门前有草正旺,不知房主去了哪里
生活随笔 | 那两次车祸 人这一辈子,要经历许多的喜事、伤心事,有的事让你一过就忘记,有的事则会让你一辈子刻骨铭心。我第一次车祸发生在2003 年4 月1 日。头天下午,我用办公室座机电话联系了胡家区广播站小刘,说明天早上7
生活随笔 | 文学之缘 初一的一堂作文课上,新的语文老师说要写身边的真实的事,写出真情实感来,题目不限。于是,我写了篇《写春联》。这篇作文当时在学校里引起其他几位语文老师关注。有一天,语文老师把我喊到老师们的集体办公室里,问
生活随笔 | 戒目食记 清朝著名美食大师袁枚在《随园食单》不无嘲讽地说,“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说的是一丈见方的桌子上摆满了奢华名贵的食物,这样一来,吃东西变成看东西了。每每读到这段文字,忍俊不禁之
生活随笔 | 铁饭盒 在整个初中的生活里,让我记得最深刻的是内宿生自己蒸饭吃。我们每一位内宿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铁饭盒,用油漆在饭盒盖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编号,作为领饭盒时的识别标记。每天早上,我们除了洗漱,还必须要做一
生活随笔 | 巧脱壮丁役 上世纪的上半叶,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战火连年,民不聊生。于是,派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兵役政策又死灰复燃了。一九三四年初冬的一天,我爷爷正在家门口的竹林下翻犁冬水田。突然,两个彪形大汉耸
生活随笔 | 摇到外婆桥 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一些人,一些事。恍惚之中,木板房依然摇摇欲坠,推开松垮的门,外婆依旧歪在烧破了一个小洞的藤椅上打盹,黑白电视里抹着浓彩的小旦水袖轻舞,咿咿呀呀拖着绵长的尾音。据说,那把藤椅上
生活随笔 | 檐下的蜘蛛 天要下雨了,阴沉沉的云从西边弥漫到东边。站在老家的屋檐下,那雨急骤而至,那么突然。目光所及,忽然,一个小黑点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一忽儿往下,一忽儿往上,急速地运动着,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蜘蛛网挂在屋檐下
生活随笔 | 我们的牛肉和狗肉 我的好朋友慧说,一位大师曾告诫她不要吃牛肉和狗肉,原因是牛和狗的灵魂与人类相近,吃后智慧会下降,运气将会变糟。慧从此不吃牛肉狗肉了。牛肉在牛身上长着,蓬勃而健壮,而牛屠夫磨刀霍霍,龇牙咧嘴地将牛们开膛
生活随笔 | 一本家谱 在我家书房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家谱,那是2020 年的除夕,公公发给我们的。这本家谱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纸质材料,它只是用二三十张白纸和两个螺丝简易装订而成的册子,其封面和内容都是由公公亲
生活随笔 | 捋瓦匠 在辽南这疙瘩,老早就有瓦匠。这里说的瓦匠,不仅是会砌墙垒房子的工匠,还是捋瓦师傅。屯子里有一处瓦窑,烟囱直冲云霄,长年累月冒黑烟,烧窑人从里面出来,浑身墨黑墨黑。小瓦匠姓张,名叫难生。他娘生他时正是寒
生活随笔 | 青青子衿 五年前的一天早晨,我在集市遇见了你,你那时只是一棵裸着的小小的幼苗。我将你植根在门前的沃土中,在你的周围培起了一个“小山包”,就像为你建筑一座堡垒来保护你。起初,我几乎每天都去看看你,看你萌芽、看你发
生活随笔 | 跋涉记 “今天我的心/对昨天的眼泪微笑/仿佛潮湿的树木/在雨后的阳光里熠熠生辉。”——泰戈尔四方猪肉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猪是“六畜”之一,还是“十二生肖”之一,其历史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独具特色,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