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十年磨一剑 人工智能正在走进日常生活,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铁为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切身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嫦娥”“天问”和“奋斗者”号捷报频传,充分彰显了大国的底气。科技不仅是当今社会最受
前沿 | 二维码的黑白方块代表什么 “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扫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扫码支付、扫码乘车、扫码点餐、扫码查看快递信息……一个个或黑或白的小方块经过排列组合后形成的图案,就能表达特定的信息
前沿 | 鲨鱼因天热攻击人类 近期,美国佛罗里达海域鲨鱼袭击人类事件时有发生,今年6月7日,在德斯汀和巴拿马城海域之间的沃尔顿县海岸,就有3人在两次鲨鱼攻击中受伤,受害者包括一位45岁妇女和两位青少年。人们原本以为这与墨西哥湾逆戟
前沿 | 月球和地球上的时间一样吗 月球和地球上的时间一样吗?如果不同,需要统一吗?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6月2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计算表明,月球表面时间比地球表面时间每个地球日快57.5微秒。在人类月球探索中,
前沿 | 植物被咬食时会“警告”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植物具有某种形式的智慧,当被昆虫咬食时,它能通过感知来解决问题并逐步适应环境,避免遭受更多伤害。科学家通常将智力定义为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电信号将信号传递给其他
前沿 | “哄娃神器”或影响孩子情绪调节 近年来,不少父母都会随身携带“哄娃神器”,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每当孩子闹别扭,就播放他们喜欢的卡通片,或者让他们玩游戏,以安抚他们的情绪。那么,这种方式对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情绪调节有什么影响呢?匈牙
前沿 | 慢跑可促进心脏更强壮 跑步对很多人来说是一项追求速度的运动,但近年来,慢跑已经成为一种健身趋势,不仅得到健康专家的推广,也获得越来越多教练和运动科学家的支持。他们认为,放慢速度可能是享受锻炼好处的快速方式。慢跑通常被定义为
前沿 | 吃多种维生素可降死亡风险? 一项大型数据分析发现,定期服用多种维生素与降低死亡风险之间没有关联。这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家主持的研究,对近40万名健康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为期20多年的跟踪调查。6月26日,相关研
科学探奇 | 把正在吸血的蚊子拍死它的嘴会断在肉里吗? 某个夏天的傍晚,你正在惬意地吹空调,突然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嗡嗡声。你立刻警觉地四处查看声音的来源——发现一只嚣张的蚊子就趴在你的小腿上,一动不动。你眼疾手快,趁着蚊子没有一点点防备就将它“就地正法”。那
封面故事 | 科技盛会 一场科技的盛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首次共同举行。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
封面故事 | 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一代代人铸就的科学家精神,正指引着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们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6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
封面故事 | 一场科技盛会召开习近平强调锚定这个战略目标 今年这次“科技盛会”,堪称一个“新组合”。也就是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前都开过,但合在一起,还是头一回。“三合一”,这场大会令人瞩目今年这次“科技盛会”,堪称一个“新
封面故事 | 时隔两年多颁出国家科技奖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有何特点 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二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三大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三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
封面故事 | 他们因何获奖 获奖成果中,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在交
封面故事 | 科技自立自强 高校奋勇担当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高校团队。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
封面故事 | 李德仁为国家创新到老 “科研工作者最先考虑的,应该是国家在一个领域是否被‘卡脖子’,是否具有优势,是否急需应用成果。为国家解决重大问题、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李德仁李德仁,1939年12月生于江苏泰州。中国科
封面故事 | 薛其坤勇攀“量子之巅” 61岁!6月2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迎来有史以来最年轻得主。他就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巴克利奖首位中国籍获得者——薛其坤。61岁
寰宇内外 | 动物界里的“自愈 大师” 沙袋鼠雌性沙袋鼠产出胎儿后,胎儿仅仅有豆粒大小,需要100天时间,胎儿免疫系统才能发育完善,但是几乎所有的袋鼠幼儿都可以逃过感染关。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发现,沙袋鼠奶水中具有一种特殊的抗生素,其抗菌
真相 | “黑科技”防晒衣降温驱蚊还补水? 市场上出现多种“黑科技”防晒衣,想法虽然很好,可其实噱头远大于实际。驱蚊防晒衣驱蚊效果一般,并且普通衣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遮挡蚊虫叮咬作用。随着夏季开启高温炙烤模式,防晒衣又成了香饽饽。最近,市场上
聚焦 | 追梦十四载 大道跨伶仃 假如超级工程有记忆,14年记忆中的难忘片段,少不了方案反复修改论证的百折不挠,忘不了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胜利欢呼,还有伶仃洋海底的“深海初吻”,和海上矗立起的中国高度……“回首参与深中通道建设的这些
聚焦 | 深中通道加速大湾区融合发展 一桥飞架深中,“零丁洋”不再“零丁”。从卫星视角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珠江两岸蓄势腾飞!浩瀚辽阔的海面之上,白天,金色的阳光中,由水上潜入水下的深中通道穿云破浪,如潜龙出海,这雄伟的“交通脊梁”
专栏 | “AI考生”闯关高考,谁是最会做题大模型? 作为国内最权威的考试之一,高考覆盖各类学科及题型,同时在开考前这些题属于“绝密”,非常适合用来作为考查大模型智能水平的评测工具,堪称大模型综合能力的“试金石”。2024年全国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
地球故事 | 海洋温度达历史新高,我们正在 走向未知 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水平、地表温度、海洋热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海洋冰盖和冰川退缩等纪录再次被打破,有些甚至是大幅度刷新。热量足以
万象 | 复活节岛未曾崩溃 人们普遍认为,由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复活节岛上的古代居民经历了社会崩溃。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质疑。一项对农业耕作方式的分析表明,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有少量稳定的人口,生活了几个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由
文化 | 揭开千年文物的“保护密码” 历经沧桑的遗址,如何抵抗岁月的侵蚀?从文物核心本体保护到文化遗产的综合性保护,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文物保护中的诸多难题?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标志,更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赓续不绝
人物 |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航天人已投入新的战斗 定位、搜索、检查状态……返回器工作正常,任务圆满成功,胡浩悬着的心才放下来。6月25日下午2时许,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终于迎回了自己牵挂53天的“六姑娘”——实现人类首
科学课堂 | 胸口碎大石的奥秘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石头表面进行了特殊处理吗?答案肯定不是。胸口碎大石,是过去卖艺人的一套把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街串巷偶有见到,现在,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无论是影视还是现实生活
阳光童书 | 与孩子一起行走世界 跨越七大洲与四大洋,追随风靡全球的艺术家们,在他们驻足过的街道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在他们描绘过的奇景中留下自己的身影。  图书名称:《行走世界:500个艺术的冒险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