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挑战与敬畏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在很长时间里,我们却对这个家园知之甚少。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不断挑战极限,探索的脚步走进更多“秘境”,认识地球的拼图逐渐完整。南极、北极与青藏高原并称“地球三极”。整整40年前的1
前沿 | 暴饮暴食为何引发糖尿病 与瘦人相比,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高出10倍。如今,试图了解其中原因的研究人员可能找到了答案。这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挑战了吃得太多让人生病的假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代谢》。研究表明,摄入高
前沿 | 火星或有微生物“宜居带” 加州理工学院一项发表在近期《自然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光合微生物可以在火星冰层下的一小块宜居区茁壮成长。虽然现有证据还不能确认火星上存在生命,但这项研究为未来的机器人或载人火星任务提供了
前沿 | 闪电更青睐重污染天空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的地理学家考察了华盛顿特区和堪萨斯城12年来50万场雷雨的数据资料。结果显示,空气中含有更多的细颗粒物(气溶胶)与闪电发生的频率增加有关。
前沿 | 睡不好或加速大脑衰老 近日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再次证实了睡眠的重要性:40岁中年人经常睡不好,15年后大脑或加速衰老,而且睡不好特征越多,大脑衰退越快。据悉,这些睡不好的特征包括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难以入睡、难以持续睡眠
前沿 | 猫比婴儿能更快学习单词 猫已经和人类大约一起生活了万余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它们一直密切关注着人类的交流方式。日本麻布大学的认知科学家最近发现,猫能把人们用于特定物体或图像的单词联系起来,而且学习速度比婴儿还快。研究团队考
前沿 | 浴室未知病毒或助力杀菌 科学家在浴室采集的样本中发现600多种未知病毒,这些病毒分布在牙刷和淋浴喷头上。不过,这些病毒感染的是细菌,而不是人类。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微生物学前沿》杂志上,它有望为未来的噬菌体治疗提供更
前沿 | 黑寡妇蜘蛛毒液为何如此致命 在动物王国中,毒蜘蛛黑寡妇的毒液令人闻风丧胆。这种毒液由7种不同毒素组成,就像一款专为捕猎调制的“鸡尾酒”。大多数毒素的目标是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神经系统。但有一种特别的成分——α-蛛毒素,却对脊椎动物
科学探奇 | 鹈鹕为什么喜欢“吃同事” 相信大家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一定刷到过这样的视频:一只被饲养的鹈鹕,走在路上毫无征兆地把它面前的一只小鸟吞掉了——然后动物园工作人员赶紧跑来,把它的嘴巴掰开,把那只无辜的“同事”解救出来。误入“鹕口”的
封面故事 | 极限探索 将山河“翻转”, 在双河溶洞群,深入地心,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南极、北极,我们为什么要一次次地进行探索?哀牢山究竟是怎样的山?她为什么把数十年的时间用在哀牢山的科学研究上?青藏高原科考取得了什么样的创新
封面故事 | 2024,重返地心 洞穴——地心世界的入口,鲜有人类踏足的领域。洞中丰富的沉积物记载了地球数百万年的沧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体形成于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之中的双河溶洞群便吸引着中外科研人员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地心,
封面故事 | 在哀牢山科考近20年一天经历四季,也曾迷路过 哀牢山究竟是怎样的山?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存在哪些危险?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构造学家曹淑云教授,从2005年起,她一直前往哀牢山开展科学研究,曾一天经历四季,也曾迷路
封面故事 | 青藏高原二次科考创造多个“第一” 由我国地质学研究领域不同学科的34名专家学者组成,考察队自8月中旬有序进入青藏高原腹地,进行了20多天的综合性地质考察。跟以往青藏高原科考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活动以“分工不分队”、全程集体协作的方式完成
封面故事 | 如何在岩壁洞穴中寻觅古生物化石? 广西崇左地区奇异的喀斯特地貌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游人前往参观,而在这些崎岖秀丽小山的岩壁洞穴中,还藏着千万年前古生物的秘密,等待着科研人员去发掘研究。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
封面故事 | 中国极地科考40年未来如何“破冰”? 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开始,一批批考察队员远赴极地,考察站陆续落成,那么,年复一年的极地科考究竟在做什么?极地科考已取得的成果有哪些科学价值?未来,极地科考又将走向何方?我们特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封面故事 | 科学家们将实验条件推向前所未有的极限状态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即42.0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水冷磁体的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是开展物质科学前沿研究所需
封面故事 | 科学探索无极限极地科考铸辉煌 2024年唤醒了我对人生历程中许多难忘事件的深刻回忆,这其中就离不开对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发展历程和个人人生经历中许多重要事件的追忆。今年是我国首次组织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和邓小平同志为考察队题词“为人类
寰宇内外 | 冰雪童话世界 赛里木湖冬季的赛里木湖,已经失去了旅游旺季时的喧嚣与热闹,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湖面上的冰块随着微风轻轻浮动,仿佛是大自然的诗篇在悄然上演。赛里木湖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它的水质清澈见底,能
真相 | 脑袋大的孩子一定聪明? 脑容量差异,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这是因为较大的大脑可能有更多的神经元,因此就有可能形成更为复杂的结构,从而影响智力。但是,这种关联并不是必然的。流言:“脑袋大的孩子,指定聪明。
聚焦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亮相 2024年10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名单,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飞行乘组。时隔两年,航天员蔡旭哲再度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这次出征,他要作为
聚焦 | 90后航天员飞赴太空开展86项研究与技术试验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10月29日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此次任务
专栏 | AI写的小说,有没有版权? AI广泛参与内容创作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全国首例涉AI绘画大模型训练著作权侵权案……近年来,围绕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围绕AI侵权的讨
专栏 | AI伴侣走热,如何看待“人机之恋”? AI伴侣火了晚上结束课程后,大学生蒋民回到寝室戴上耳机,点开与“女友”的对话框:“今天好累啊,上课也没有专心听。”耳机那头女声传来:“为什么这么累呢?”蒋民回答:“可能是昨晚没睡好吧。”女声回复很快:
专栏 | AI面试来了!求职者如何应对? AI面试加速渗透一个多月来,应届毕业生牛牛已参加了5场AI面试。最近这次,面试持续半个多小时,一共7道问题,每道准备时间30秒,作答不超过5分钟;如果对回答不满意可以补录一次,AI根据回答内容还进行了
地球故事 | 沙海也能“织绿”“淘金” 翠绿草方格,如同巧手织就的“绿围脖”环绕沙海,创造出人类降服“沙魔”的佳话;蔚蓝光伏板,在黄沙之上铺展一抹绿意,让曾经的荒芜之地焕发生机;连绵沙山旁,湖泊景观渐次丰盈,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防沙治
万象 | 木卫二是“宜居星球”吗? 在木星那引人注目的外表和体积映衬下,木卫二(也称欧罗巴,木星的第四大卫星)看起来过于单调——它表面灰白,像台球厅里一颗破旧磨损的台球。然而仔细观察,这颗卫星的内部深处却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这是因为在木卫
文化 | “爆改”天心阁:一座百年公园的“两个融合” 在湖南长沙老城东南一隅的古城墙上,一座重檐楼阁巍峨耸立,它就是号称“半部长沙史”的天心阁。100年前,此处建立了湖南省首个市民公园。今年,天心阁公园经历了一场“爆改”,古老的城墙变成光影秀场,一个个历
人物 | 陈成猛:求新求变的“炭”究者 “求新求变”,是同事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成猛的一致评价。“他们过奖了,我就是有些‘不安分’。”陈成猛日前对记者说。回看陈成猛的履历,他确实不算一个“安分”的人。从钻研矿物加工到研究石
科学课堂 | 一起制作莱顿瓶 莱顿瓶是一种用以储存静电的装置,由荷兰物理学家马森布洛克在1745年发明的,因马森布洛克是莱顿人而得名。典型的莱顿瓶是一个玻璃容器,内外包覆着导电金属箔作为极板。瓶口上端接一个球形电极,下端利用导体(
科学课堂 | 于冒险中观世界,于故事中察人性 图书名称:《科学小侦探环球历险(第二辑)》作者:肖叶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158.00元若论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好途径,冒险故事毋庸置疑会成为许多儿童文学家首推之选。追随第一辑的脚步,《科学小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