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5期

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5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聚焦热点话题,探索人与自然;汇集奇闻异趣,网罗超自然现象。旨在把科学的严谨性与普及方式的多

目录

卷首语 | 情感基础之源

一个叫约翰·华生的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种叫“哭声免疫法”的婴儿训练方法,他以自己的孩子为实验对象:孩子哭,就不抱;孩子不哭,他才抱。华生的核心理论为“婴儿是环境的产物,可以根据需要塑造”。我们看看他

前沿 | 全球最毒蘑菇竟然自体受精

“死亡帽”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蘑菇之一。很多人以为它可以食用,实际上,每年美国都有人因此丧命,而更多的人则因其患病。过去几十年里,该物种已席卷北美,特别是西海岸,其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据《科学》报道,现在,

前沿 | 濒危物种黑叶猴“添丁”

2月11日,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一只黑叶猴幼仔成了当天耀眼的小“明星”。只见一身金色毛发的黑叶猴幼仔躲在妈妈怀中,黑黑的眼珠不时看向四周,灰褐色的长尾巴一甩一甩,古灵精怪的模样赢得了广大游客们的喜爱。

前沿 | 冷冻人类粪便或能避免灭绝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类粪便样本,现已打包邮寄至瑞士,并将接受冷冻处理。科学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微生物金库”,此举或许有一天能拯救人类免于灭绝。瑞士苏黎世大学微生物学家阿德里安·埃格里表示,地球上最濒危的生

前沿 | 蚂蚁闻尿或判断是否患癌症

一项最新研究称,蚂蚁经过人工训练后,能通过嗅闻尿液判断人是否患有癌症。虽然蚂蚁作为人类癌症的“嗅探器”无法立即实现,但该研究结果仍然令科学家振奋。蚂蚁没有鼻子,它们使用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寻找食物或者嗅

前沿 | 渡渡鸟或能复活

渡渡鸟是地球上最著名的灭绝物种之一,它们有可能复活吗?目前,美国一家名为“巨型生物科学”的初创公司声称将利用干细胞培育法复活渡渡鸟,该物种于17世纪在毛里求斯岛上灭绝,距今已有360多年。该公司现已投

前沿 | 肿瘤“种子”如何“潜逃”

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原发灶肿瘤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种子”。这些“种子”是如何逃脱宿主免疫监视的?最新一期《癌细胞》封面给出了答案。研究发现,胰腺

前沿 | 打电游无损儿童认知

人们过去认为,孩子玩几个小时电子游戏,认知能力方面会出现不良后果。但一项新的研究打消了父母多年来的担忧。“我们的研究并未发现这样的联系,且不管孩子玩多长时间、选择了什么类型的游戏。”美国休斯敦大学教育

科学探奇 | 气凝胶世界上最轻的固体

2023年1月,中外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天问一号传回来的数据,获得了“火星日凌”的最新研究成果。2021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这并非一次轻松的旅程,天问一号必须要经历“冰与火”的

封面故事 | 少年心事

“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 这是少年胡鑫宇写下的留言。2月2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警方认定胡鑫宇系自缢身亡,其生前录音笔中的音频表达了自杀意愿。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

封面故事 | “不想上学”的孩子走进心理科诊室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前不久新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公布了上述数据。抑郁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走进心理科诊室求助的孩子是什么

封面故事 | 微笑型抑郁症阳光面具背后的崩塌

梳理胡鑫宇人生最后几年的心理路程,我们会发现这个悲痛的结局并非偶然。现在回过头来看,胡鑫宇的言谈举止中早已浮现出各种各样心理错位的小细节。而这些细节在胡鑫宇表面上开心阳光的面具下没有得到重视,使其深刻

封面故事 | 实验视角抑郁症患者到底怎么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我们从实验视角来看看抑郁症患者到底怎么了。2013 年,两位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的Ph.D (Steve Ramirez 和 Xu Liu)给老鼠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在老鼠头上植入

寰宇内外 | 春天该吃哪些应季菜

春笋春笋被誉为“山八珍”,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春笋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帮助消化,春天吃春笋对喉部有很好的湿润作用。除此之外,春笋中含有的胡萝卜素能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保持皮肤光滑细嫩。最常见的

真相 | 新的一年这些不实信息当打住

1月份,春节假期让很多人的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腾出时间好好休整了几天,可谣言却没“打年盹”。汽车“喝”国六B汽油会“水土不服”、燃放烟花爆竹可消毒防疫、月球年龄为20.3亿年、普通口罩打个结就成N95

聚焦 | ChatGPT走红聊天机器人是怎么诞生的

2022年11月底,AI 创业公司OpenAI推出ChatGPT,正值美国高校期末考试时间,这让它迅速在校园风靡,因为学生们很快发现这个聊天机器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试利器。不同于Siri这样的语音助手

聚焦 | 狼来了?ChatGPT引教育界“封杀”

美国OpenAI公司去年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工智能将颠覆哪些行业,再次引发人们讨论。这其中,一个不常在此类话题出现的领域,率先感受到ChatGPT的影响——教育。

专栏 | 论社会道德情操的基础

《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是世界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他的伟大著作《国富论》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如雷贯耳,可谁曾想到他一生中最为钟爱、花心血最多的著作却是《道德情操论》。温家宝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向公众推

专栏 | 推动商业航天走近大众

《三体》作者刘慈欣曾说:“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事实上,中国人对天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古代,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就寄托着劳动人民对浩瀚星空的美好想象。

地球故事 | 中国最洋气的省人称“陕不列颠”

隔着8000多公里的两个大陆板块会很相似?我是不信的,直到遇到了——英国和陕西。不看不知道,它们无论在“身形”“面积”还是“历史意义(都曾作为世界中心的存在)”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其实,关于英国和陕西

万象 | 五项考古成果再次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等5项考古的重要成果。无论是北方新型史前文化的发现,还是边疆地区祭祀制度、手工业技术发展,抑或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文化 | 伪装术走进战地迷彩的“进化史”

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官兵身着新式迷彩服闪亮登场。新式迷彩服被军迷们亲切地称为“星空迷彩”,初次亮相,便引发广泛关注。如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迷彩服。迷彩服作为

人物 | 从寒门学子到青年科学家他这样“点亮”科研路

“在科研路上,我经历过无数的艰难岁月,也有过一些自信满满的时刻,现在的心态则越来越平和。”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志明讲述了他从寒门学子成长为一名青年科学家的故事。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志明与德国

科学课堂 | 过山车快速停下的秘密

为何很多电表把线圈绕在闭合的铝框上?电气列车中的电磁制动器如何工作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如何有效隔离外界振动对其的扰动?灵敏电流计在运输过程中,为何在两个接线柱上接上一根导线?这些都跟电磁阻尼有

阳光童书 | 在思考中创新

图书名称:《儿童创新思维故事:逻辑斗智》作者:于启斋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35.00元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素质教育面向未来的关键因素和必然要求。什么是创新思维?有人说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