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纯净 洁白 致命 糖发生诱惑的原因与其产生的结果,是自然界与人类之间最为复杂和纠结的融合关系。智慧如乔达摩·悉达多,曾为这种诱惑感到迷惑。在觉悟后的一段时间里,佛陀的智慧已经使他从世俗欲望中解脱,食物或者财富等,不再给
前沿 | 大脑中也能植入电极了 你能想象吗?在未来,只需要轻轻一针,就能在脑内植入电极,外加一些医疗手段的协助,就能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解决困扰生活的病症。这个看似遥远的设想,可能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据发表在最近一期《科学》杂志上的研究
前沿 | “耳机”神器35秒内清除耳垢 乍一看,以为是一款豪华耳机,实际上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耳垢清除装置——能将水喷入人的耳道,并在35秒内清除耳垢。该产品被命名为“OtoSet”,由美国一家医疗公司设计,是首款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审批的
前沿 | 睡眠不足或减弱抗体对疫苗反应 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法国国立卫生与医学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在疫苗接种前后的几天里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抗体反应迟钝。这表明,在免疫接种前努力促进健康的睡眠时间或是提高疫苗有效性的一种简单方法。该
前沿 | 细胞疗法或能治心衰 慢性心脏衰竭是一种能逐渐削弱心脏肌肉、破坏心脏向其他器官输送足够氧气和血液能力的疾病。长期以来,心衰患者主要依靠对心脏复杂的神经激素通路起作用的药物,但在及时降低死亡率方面收效甚微。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
前沿 | 蟹壳可用于制造新的电池材料 品尝过新鲜蟹腿的人都知道,蟹壳到底有多么坚硬。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研究人员不是简单地把它们扔掉,而是将这些壳“升级”成具有广泛用途的多孔、碳填充材料。他们在最新一期《ACS Omega
前沿 | 纳米塑料或导致生长畸形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环境》杂志上的研究,荷兰莱顿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使用鸡胚作为模型,研究了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可能产生的极端影响,结果发现纳米塑料会导致畸形。研究人员使用了高浓度的聚苯乙烯颗粒,这种颗粒
前沿 | 人类何时开始骑马? 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从大约5000年前的人类骨骼遗骸中发现迄今已知最早的骑马证据。研究人员调查了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克等地博物馆收藏的超过
科学探奇 | 室温超导“再现”《三体》成真? 当地时间3月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年度会议有着不一般的热闹场面。原本只能容纳不到100人的小会场,自一个有关室温超导的报告开始后不久,一度被挤得水泄不通。来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助理教
封面故事 | 控糖战争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人均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天,成人肥胖增长率应持续减缓,这对全民的合理膳食规划提出了要求。然而,目前中国人均糖摄入量已达50g/天,远高于上述标
封面故事 | 近30年来我国因摄糖致死人数翻倍 饮用含糖饮料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摄入过多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发生。含糖饮料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或双糖,且含糖量≥5%的饮料,摄入过多可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威胁人
封面故事 | 被“糖”捆绑的一生社会在认知层面对糖尿病仍然几乎是空白的 关注为什么冰激凌只能吃一半?为什么吃比萨就要多打一针?为什么不想吃糖的时候也要吃糖?6岁的橙子一直追着妈妈问这些问题。时刻绷紧的弦吴瑛在商场的儿童乐园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小朋友在泡泡池里无
封面故事 | 从“糖控”到“控糖”控糖饮食在年轻人中悄然盛行 从人手一杯奶茶的“糖控”,到习惯性查看升糖指数的“控糖”,控糖并非局限于糖尿病患者,控糖饮食方式在年轻人中悄然盛行。肥胖、长痘、皮肤老化,被年轻人视作糖的“三宗罪”。《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
封面故事 | 食物与血糖的关系控糖进行时 饮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与血糖成因果关系。控制饮食是控制血糖的根本。因此,充分了解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吃不同食物血糖的变化特点,糖尿病患者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更好地控制血糖。1. 餐后血糖是如何变
封面故事 | 别着急给代糖判死刑相比蔗糖的危害,代糖仍是更好的选择 当代糖的出现终于可以打破甜蜜魔咒时,新的焦虑又诞生了——2月末,《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赤藓糖醇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消息一出来就在国内引起了巨大讨论,只看到结论的人们慌了,“完
封面故事 | 被疯狂追捧的“戒糖”真能抗衰老吗? 抗糖有用,但不吃甜食有用吗?爱美人士之所以信奉“抗糖大法”,是因为忌惮糖在体内发生的糖化反应。所谓糖化反应,是指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乳糖等)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晚期糖化终末
封面故事 | 从人工代糖到天然代糖控糖运动为何旷日持久? 今天,控糖运动方兴未艾。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人均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天,成人肥胖增长率应持续减缓,这对全民的合理膳食规划提出了要求。然而,目前中国人均糖摄入量已达
封面故事 | 戒糖,是真的如此神奇还是时髦生活的伪命题? 王潞接受采访时正是她戒糖的第21天。我们相约在一家有甜品的咖啡馆见面,这无疑是对她戒糖计划的严峻考验。但她出人意料地淡定,“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没了吃甜食的欲望”。我问她为什么要戒糖,她
寰宇内外 | “千杯不倒”的动物们 酒罐子出生的果蝇雌果蝇会将卵产在腐烂的水果中,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泡在酒里。空气中的酵母菌逐渐分解水果中的糖,使其腐烂并产生酒精,但是果蝇已经进化出了对酒精极强的容忍度。酒精能杀死寄生蜂的幼虫,却不会
真相 | 牙膏蘸水后功效打折?真相恰恰相反 请回想一个细节,你在每天早、晚刷牙的时候,有没有将抹了牙膏的牙刷蘸下水再放入口中?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说法,蘸水会降低牙膏中摩擦剂的摩擦力,影响刷牙效果。别紧张,这又是一个健康伪知识。这个小细节对刷牙没啥
聚焦 | 花粉过敏“真凶”是谁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社交网络上的人悄悄分成了两个阵营。其中一个阵营歌颂春日美好,与此同时,“过敏”成为另一个阵营中的高频词汇。过敏机制并不简单虽然过敏常见,但很多人对过敏的认知较为局限,认为过敏就是单
聚焦 | 多地上线花粉指数给过敏的你一份“生存指南” 春天北京气温回暖,树木已见新绿。这是一年中北京同仁医院鼻过敏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欧阳昱晖最忙碌的时节,也是花粉过敏者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每年此时,来鼻过敏科求医者大多有着相似的症状——眼睛发红、喷嚏不止、
专栏 | “破五唯”后,遴选一流人才靠什么 “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是非常难得的……科研最难的地方,都要依靠人,然后才是成果本身。”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回答如何推动加强基础研究的问题时,把人才放在了成果前面。然而
专栏 | 在乡村振兴中科技如何“挑大梁” “真是玩命地想把乡村振兴这条路创出来。”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为探索一条延长农业产业链、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张福锁2022年在云南洱海待了2
专栏 | 对话菲尔兹奖得主: 伟大的数学家都是“普通人” 3月14日是国际数学日,因其为圆周率数值最接近的数字而确定,又称为“π日(Pi Day)”。今年国际数学日的主题是“给每一个人的数学”。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邀请国际著名数论学家伊万·费先科(Iv
地球故事 | 在成都,发现城市的“只此青绿” 当人被视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绝对的主体,描绘人际生态的“烟火气”自然十分贴切。然而,在城市面积逐年扩大、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密集的当下,城市舞台的B面——自然生态,渐渐在危机中走近城市议题的前台。2022年1
万象 | 真假雪莲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大概都知道天山雪莲,它们仅生长在新疆天山山脉的高海拔地带,长得雪白如莲,在武侠世界中被赋予了起死回生之效。其在小说中的神奇功效,导致很多人对它非常好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摘
文化 | 研究“地球科学”有何重要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提出了“关于将中学地理课程升级为地球科学课程的提案”,他直言:“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缺少地球科学整体视野,难以容纳其他分支学科内容,无法适应高校对地学人
人物 | 王晋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科幻作家 从1993年发表《亚当回归》算起,王晋康的科幻创作之旅已经走过整整30年。在这30年间,他笔耕不辍,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上百篇,近600万字,汇成21卷《王晋康文集》。王晋康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其作
科学课堂 | 声音也能杀人? 历史上发生过这样令人费解的惨案:1890年,有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的帆船在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竟然意外地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让人奇怪的是,船上的东西完好如初,那些死去
阳光童书 | 灵感的触动 图书名称:《儿童创新思维故事:天文地理》作者:于启斋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35.00元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变幻莫测的月相,移动的行星……世界的宽广,宇宙的浩瀚无垠,总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与希冀。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