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欲流远者,必浚泉源 考古工作和新闻采访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偶然中打开一些未知的东西,然后穷尽力气去追求真相,掘地三尺也要搞个明白。在挖掘真相的过程中,如果出了差错,新闻会失去公信力,而考古则会认错老祖宗,把朝代搞错
前沿 | 汗味或有助治疗“社恐” 一在公共场合说话就浑身发抖,与不熟的同事独处尴尬得脚趾抠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社恐”患者正出现在我们身边。为更好地帮助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欧洲科研团队近日开展了一项“有味道”的试点研究。这项研究表明,
前沿 | 飞机噪音将加剧心肌梗死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飞机噪音将加剧心肌梗死造成的身体损害。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心脏病系研究人员发现,老鼠暴露在噪音(平均声压72分贝,峰值85分贝)下4天时间,会导致老鼠促炎主动脉基因表达增加。研究
前沿 | 柯基犬为何天生“泡泡臀” 许多人对柯基犬的“泡泡臀”十分着迷,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可爱的狗狗臀部存在漂浮结构,当它们跳入水中时会漂浮起来,尤其是屁股,从而不会被水浸湿。宠物专家称,柯基犬臀部近80%都是脂肪,而不是肌肉纤维,因此
前沿 | 智能袜子能提醒老人跌倒风险 英国诺丁汉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纺织品专家开发出一种新型智能袜子,可提醒老年人注意跌倒的风险,准确率超过94%。这种智能袜子也可在老人跌倒后提醒家属或急救人员,以便尽快采取措施。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材
前沿 | 心脏越圆患病风可能越高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患房颤或心肌病这两种疾病的风险吗?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斯密特心脏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长有棒球形状的圆形心脏的人比心脏形状更长、更像传统心形的人未来更有可能出现上述两种心脏疾病。相关论文
前沿 | 人类太空冬眠研究或开启 欧洲航天局日前表示,首个以人类为对象的冬眠研究可能在未来10年内开启,为类似科幻小说里提到的长期太空任务铺平道路。在太空旅行中,宇航员将处于保护性睡眠状态数周或数月时间。研究显示,太空环境中一些非冬眠
前沿 | 原来霸王龙“凶不露齿” 作为恐龙时代的终极猎食者,霸王龙被描绘得凶相毕露:无论张嘴闭嘴,一嘴尖牙总是露在外面。然而,一项新研究显示,霸王龙也有嘴唇,且能够将它的牙齿覆盖住。霸王龙尽管凶猛,却是“凶不露齿”。据美国杂志《科学》
科学探奇 | 电脑“泡澡”并非虚幻 今年年初,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一经上映,热度居高不下。影片中一系列前沿科技引发观众热议,在剧情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智能量子计算机更是将剧情推向高潮。无论是什么样的电子产品,发热始终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
封面故事 | 考据文明之源 百年来,“五千年中华文明”始终面临着科学的审视。寻找切实可信的中华文明之源,成为数代学人的情结和使命。1921年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初,文明起源就是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后来不断出现的远古遗迹,持续为这个问
封面故事 | 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从荒野求索到满天星斗 如果说100年前,中国的考古事业是一片荒野,那么今天,已然是璀璨的满天星斗了。回望这百余年历程,先贤们正是从荒野出发,筚路蓝缕,融贯东西,不仅在“术”(如考古技术)的方面日益精进,更在“道”(如历史观
封面故事 | 我们为什么要考古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在带来“科学”“民主”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人的妄自尊大,一些西方学者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国内也有人妄自菲薄,否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封面故事 | 王巍:最近10年,中国考古学迎来黄金时代 世纪之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前所未有的20个学科、400多位学者的力量,研究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大脉络。这一迄今中国考古领域规模最大、参与学科最多的综合研究工程启动至今的20年,恰好覆盖了中国考古学会
封面故事 | 满城汉墓出土了多少国宝?满城汉墓出土了多少国宝? 50年前,满城汉墓因一次国防施工中的意外被发现,再现了两千年之前的中国历史。随着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闻名世界的稀世文物被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揭开神秘面纱。爆破山洞 炸出古墓
封面故事 | 故宫考古如何走向世界拾取遗落的文明碎片 3月24日,故宫博物院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媒体通报活动举行,考古部主任徐海峰介绍故宫博物院近年来承担和参与的对外重大考古调查发掘项目。徐海峰介绍,故宫考古的基本宗旨是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发展与特点的宏
封面故事 | 解读中华文明基因的古老密码殷墟考古成果探查 实证商王朝,架构中华文明探源支点初冬,穿安阳城而过的古老洹河涓流淌漾,迎着暖阳,泛起粼粼波光。在洹河南岸,走过仿照甲骨文象形字“门”建造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游人往来不绝,期盼一睹它
封面故事 | 霍巍:为何三星堆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来认识?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川大博物馆馆长、四川考古学会会长霍巍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在霍巍看来,三星堆文化不仅能体现中国青铜文化的内涵、中国青铜时代的艺术创造,还能通过三星
封面故事 | 从只会挖土到爱上考古 位于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的官田遗址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考古发掘。在这些忙碌的考古工作人员中,除了来自文博单位的专业考古工作者,还有一群“编外”考古队员——来自官田遗址考古现场附近村庄的村
封面故事 | 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农业经济的复杂化和生业技术的多样化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和推动了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进程。交通工具的发展,拓展了王国经略的地域范围,加强了内部的政治经济联系,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外来物种、
寰宇内外 | 硬坚果大功效 花生花生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坚果类食物,营养价值非常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铁元素,能够帮助起到补气养血的效果,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问题产生,而且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同时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能够
真相 | 睡眠的低谷30至50岁的人睡眠时间最少 睡不好不仅会影响人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整体的健康状况。对此,睡眠医学研究者已经识别出不少与睡眠相关的健康风险,比如心血管、免疫、代谢和精神等方面的健康问题,以及癌症。特别是精神健康,
聚焦 | ChatGPT缘何突然被禁 3月份,ChatGPT引发的浪潮冲击世界,风头无两,已经不需赘言。英伟达CEO黄仁勋赞叹说,ChatGPT的出现,是AI界的“iPhone时刻”,势必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一次变革中,获益最多的无疑是
聚焦 | GPT-4再燃热点拷问科技伦理边界 2023年仅仅过了3个月,ChatGPT就已将社交媒体“点燃”了两次。在第一次舆论热潮中,人们更多关注这一技术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关注它能够在哪些领域带来无法忽视的变化与发展。甚嚣尘上的讨论声中,有对
专栏 | 重视老年人科普工作让爸妈远离“苦情直播” 今年的3·15晚会有好几个话题上了热搜,苦情直播诱骗老年人一事尤其刺眼,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家中也可能都有老人,而恰恰是这些老人成为骗子们眼中的“榜一大哥”。有时候,乐观偏差会让我们觉得这种事
专栏 | 一个社区科普“大学”为何如此红火 “每天喝多少牛奶才够?”“骨质疏松该怎样养护?”日前,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科普大学开了一堂“骨质疏松”健康知识课。像其他课程一样,巴南区人民医院医生卢旻鹏讲授完一些基本知识后,学员们就开始争
专栏 | 聊聊另类学者躺平现象 我们一般谈论大学教师躺平现象主要指那些多少年来基本不做科学研究,只是简单应付最基本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有的青年教师同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10多年过去了有的依然在讲师(属于博士学位直接享受的职称待遇)职称
地球故事 | 黄土高原不土了 这千沟万壑,已绿意盎然。大约在800万年以前,这里有一片汪洋的湖泊。它西起青海日月山,东到河南洛阳,南至陕西秦岭,北到陕北长城,面积有现在的6个渤海这么大,湖面辽阔,水如汪洋,称为黄土原湖。那时期,地
万象 | 细胞生长快慢决定命运走向 3月2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雄飞团队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的研究,通过定量实验和数理模型手段,深入探究了经典人工合成基因线路“拨动开关”的表观状态对细胞生长速率
文化 | 宋代人的“主食厨房”究竟啥模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一方面,宋代的粮食种类和产量都较之前有较大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宋代人提倡勤俭节约的家训、格言等也大量涌现。
人物 | 张存浩:国之需,我之责 张存浩家学渊源。其伯父张锐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著名的市政建设专家;姑姑张锦23岁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学位,是我国较早的有机化学女博士,姑父傅鹰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首届学部委员;叔叔张镈是著名建筑师,
科学课堂 | 颜色的奥秘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世界里,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给我们美好愉悦的视觉盛宴。蓝天白云绿草蓝瓦灰墙 ,五颜六色的花朵,葱黄浅紫……仅绿色就可分为柳绿、浅绿、深绿、碧绿、青绿、青白色、翡翠绿、草绿、豆绿、艾绿
阳光童书 | 大美湿地 和谐共生 图书名称:《大美盐城:黄海湿地》作者: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198.00元这里是百河之城,是东方湿地之都,是仙鹤神鹿的故乡,是美丽的盐城湿地。江苏盐城地处中国东部黄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