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9期

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9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聚焦热点话题,探索人与自然;汇集奇闻异趣,网罗超自然现象。旨在把科学的严谨性与普及方式的多

目录

卷首语 | 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

关于人类寿命增长的意义,有一个外祖母理论可以作为说明。这个理论讲的是,人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生存,对男女责任进行了分工。女性以收纳为主,她们负责采集,将采集到的物品进行归纳分放。男性以扩张为主,他

前沿 | 过度挖鼻孔或造成脑膜炎

近日,外媒报道,过度挖鼻孔或造成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名8岁男童平时喜欢挖鼻孔,有时候会挖得流鼻血。一开始家里人没有太在意,后来才发现孩子鼻腔里长了一个包,身体还出现了高热,最

前沿 | 高强度减肥可降患病风险

美国《循环:心血管质量与结果》期刊最新研究报告称,对于超重或者肥胖人群而言,高强度减肥行为计划仍十分必要,因为它会降低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风险,且至少保持5年时间。减肥行为计划通过鼓励良好的生活方式

前沿 | 122岁长寿纪录或将刷新

很多人认为人类的寿命已达到极限,但最新研究表明,122岁的长寿纪录将在未来40年内刷新。这项研究发表在日前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科学家分析了19个国家数亿人的死亡率数据,这些人出生在1

前沿 | 混凝土加小苏打减少碳排放

混凝土作为一种现代建筑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较好的建筑强度、低成本和易于制造,但它的制造也占据了全球碳排放量的8%。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部分化学副产物。大约50%与混凝土生产相关的

前沿 | 给癌细胞植入“特洛伊木马”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和侵袭性的原发性脑癌。尽管目前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案,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5个月左右。目前GBM患者的全球治疗标准包括使用替莫唑胺(TMZ)进行化疗,与仅

前沿 | “月球-26”探测器将奔月

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科研主任、俄罗斯科学院太空委员会副主席泽列内表示,“月球-26”自动轨道站和“月球-27”着陆站将分别于2026年和2027年出发前往月球。泽列内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前沿 | 厕所内烘手器“喷”细菌?

许多人在购物中心、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洗完手后会使用烘手器,但实验表明,烘手器会将空气中的细菌通过强风吹到手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将载有“细菌食物”的培养皿放在没有烘手器的卫生间里,发现18小

科学探奇 | 少壮不“学舞”老大采蜜难

春光正好,蜜蜂正忙。蜜蜂每年的授粉工作价值超过1700亿美元,一只工蜂一天可以光顾2000朵花;为生产1千克蜂蜜,蜜蜂需要飞行145000千米……为了实现最佳的任务分配,蜂群内蜜蜂个体间需要进行准确的

封面故事 | 寿命阶梯

题为《中国到2035年的未来预期寿命预测:一项建模研究》的研究论文预测,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长到81.3岁,将实现国家提高预期寿命的目标。而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医学的进步,过去几十年全世界

封面故事 | 上海如何解决540多万老人的养老问题?

上海不仅是一个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1496万户籍人口的巨型城市,也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比全国早20年左右。老龄化趋势下,上海如何解决540多万老人的养老问题?目前的

封面故事 | 延迟退休会从今年开始吗?

去年年底以来,延迟退休开始频频出现在最高级别的会议上,这意味着经过了多年讨论之后,延迟退休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去年10月份召开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当延迟退休写进了党的二

封面故事 | 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地球人口会不会过剩

很多人认为,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这将导致人口过剩,也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和我们以为的完全不一样,当人类的预期寿命变得越来越长时,通常不会出现人口过剩。反而,由于人们更倾向于推迟生

封面故事 | 党俊武:不必对人口老龄化谈虎色变

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早已席卷全球。2000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0%,标志着全球进入老龄社会。同时,老龄化的进程还在加快。据联合国统计,2021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0.83亿,占全球总

寰宇内外 | 高营养的驯养珍禽

家鸽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之一,祖先为原鸽。按通途,可分为食用、观赏、通信竞赛等品种。传书鸽具有强烈的归巢性,可供通信,飞翔时速可达70km。雌雄双栖,喜群飞,主要生活在农田及沙漠的绿洲之中,大多10多只

真相 | 手上长倒刺是缺维生素?两码事儿!

手上长倒刺说明缺少维生素真相:有些人认为手指长倒刺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6或维生素C,只要多补充这些维生素,就不会长倒刺。真实情况是——若只是单纯的甲周倒刺,多数都只是局部皮肤异常,而非全身性疾病的反映

聚焦 | 沙尘都吹到福建了我们怎么躲

今年春天,土味风大作。过于喧嚣的蒙古气旋,卷起了戈壁荒漠中的沙尘,强迫它们上天,离开故土,一路南下。于是北京被沙尘渲染成了“北宋”,生活在江浙沪包邮区的人们也纷纷“吃上了土”,甚至连常年在全国空气质量

聚焦 | 今年已有8次沙尘天气未来会越来越多吗

沙尘暴又来了。近期沙尘暴频发究竟为何?近年来公众印象里明显减少的沙尘天气如今卷“土”重来,是否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的沙尘活跃周期?如何更好地治理沙尘天气?今年已有8次沙尘天气中国北方每年都会受到沙尘烦扰

专栏 | 山林相依 植物相伴

临近清晨,雨停了,雾气散开,远处传来潺潺水声,沉寂的大山渐渐苏醒。太阳出来了,周厚林收拾行囊,一个背包、一台相机、一根登山竹棍……幽静的里河大峡谷里,风吹起树叶响起沙沙声,伴着他出发的轻快脚步。这里是

地球故事 | 两湖两广两河山从何而来?

中国的省名很多是以河、湖、山为名,比如“两湖两广两河山”,这些地区都与山脉、江河湖海组合在一起,而且成双成对。你能说出河南河北究竟是哪条河,湖南湖北又是哪个湖,山东山西隔的是哪个山,广东广西是什么广吗

万象 | 研究发现长颈主龙型类新属种隐秘细颈龙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以往采集的化石中,发现了一件与已知物种都不相同的标本,它包含了头骨和大部分颈椎,保存在两块岩板上。依据该标本的特征,科研人员认为其为一个新属

文化 | 小小蚯蚓为何能被如此重视?

世界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蚯蚓被视为世界上的基础生物之一。早在1837年,生物学家达尔文就称蚯蚓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大量的研究认定,蚯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大约起源于5.7亿年前,这甚至比侏罗

人物 | 陈蓉:成为“规则改变者”

陈蓉。图片|华中科技大学官网起初,投身科学研究的陈蓉没有想到,自己如今与产业界有如此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们这个领域,从基础研究到真正的产业应用至少要经历10到20年。这是必须走的路。”华中科技大学教

科学课堂 | 心电感应式的传递方式

两个线圈彼此间没有直接接触,却能实现能量或信号的传递,你相信吗?这种神奇的传递方式挺像神奇的心电感应,心电感应超能力能将某些讯息通过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径传到遥远地方另一人的心中,或是人体释放能量远程操控

阳光童书 | 孩子足不出户就能游历世界?

图书名称:《漫画地球环游记·第一辑》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298.00元漫步欧洲的街头巷尾,感受城市中的气息;打卡耳熟能详的博物馆、艺术馆,深度触摸人文环境;走进欧洲普通人的生活,体验不同国家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