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10期

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10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聚焦热点话题,探索人与自然;汇集奇闻异趣,网罗超自然现象。旨在把科学的严谨性与普及方式的多

目录

卷首语 | 海洋,无尽的吸引

在中国传统神话中,天有天宫,海有龙宫,神话人物被赋予上天下海入地的本领。这些神话故事寄托了中国古人对探索自身生活经验以外的世界的渴望。他们不会想到的是,时过境迁,这些神话都在逐渐成为现实。有一个广泛流

前沿 | 仅靠想象就能控制热量摄入?

嚷着要减肥,奈何“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近日,一项由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开展的研究,为苦于体重管理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脑补”。该研究显示,想象最近一顿饭吃得(比实际上)更多更饱,下一顿会吃得更少。

前沿 | 纳米纤维素敷料可防止伤口感染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在《今日生物材料》上发表文章,宣称发明纳米纤维素伤口敷料,在伤口护理领域有了新突破。传统的伤口处理,会定期更换敷料,为检查伤口是否感染,护理人员通常会揭起敷料,根据伤口外观进行评

前沿 | 系外行星大气首现稀有元素铽

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分析系外行星的新方法,首次在系外行星KELT-9b的大气层中发现了稀有元素铽,了解较重元素有助于科学家确定系外行星的年龄,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KELT-9b是银河系内最

前沿 | 企鹅减少或影响南冰洋铁循环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帽带企鹅每年估计参与循环521吨铁,由于它们在南极数量锐减或影响南冰洋的铁循环,或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浮游植物生长和碳储存。论文作

前沿 | 运动可致血液中免疫细胞增多

芬兰科学家开展的两项最新研究得出结论称,仅仅10分钟的锻炼就能增加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这对抗癌非常重要。最新研究负责人、图尔库大学研究助理缇娅·科伊武拉表示,以前人们认为,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应该休息。

前沿 | 人工胶囊治疗食欲不振

目前,使用电刺激缓解胃肠道症状的干预措施需要侵入性手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瓦尼·特拉韦尔索和同事设计了一种葡萄干大小的非侵入性胶囊,可以产生小的电刺激。这种胶囊被用来电刺激猪的胃细胞,以提高胃饥饿素

前沿 | 大声朗读真的能加深记忆?

阅读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小学语文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答案是肯定的。”解放军总

科学探奇 | 日食奇观背后有多少科学奥秘

日全食和日环食都是令人震撼的天文现象,在一次日食过程中二者兼具更是难得一见。虽然受限于地理位置,我国仅有东南部地区可见食分极小的日偏食,但我们可以先来了解日食的科技价值及观测知识,为下一次2035年光

封面故事 | 向海底进发

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是海洋。深海生态系统非常独特,极端的环境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而由于深海勘测技术和设备的缺陷,使得如今的海洋仍是一个待探索与待开发的领域。深海究竟有什么重要资源和战略价值?我们为

封面故事 | 中国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

“深海勇士”号。中国载人深潜不断刷新纪录《海底两万里》扉页有句话:“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我们的征途除了星辰,还有大海。不过长久以来,大部分人对于海洋的了解仅仅浮于表面,而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即被

封面故事 | 深海一号海上“巨无霸”升级新技能

“深海一号”能源站上部组块完成建造后顺利装船。国际能源网从三亚乘直升机飞行大约50分钟后,记者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看到一抹明艳的黄色。直升机舷窗下方,一座“巨无霸”越来越近,其上方伸出的“铁臂”,正将一

封面故事 | “科学”号十年科考在深海

三代科考船,载着中国科学家走向深海大洋进入21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科学研究是基础。而科学考察船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没有性能卓越的科考船

封面故事 | 我们为什么要挺进深海

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与我国深海研究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1999年,汪品先作为首席科学家在南海主持实施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成功实施了中国海的首次深海科学钻探,推进我国地质科学进入

封面故事 | 利用新兴技术揭开深海生物神秘面纱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的“悟空”号全海深AUV,创造了超万米深度下潜。图片|搜狐新闻1.深海平原位于海底5000米,环境极端,阳光无法到达,难以进行勘探。2.新科技的发展,给深海探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20

封面故事 | 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

对生物学家来说,章鱼和乌贼不仅仅是种动物,更是研究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绝佳对象。它们曾经为神经科学的崛起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因为和人类差别过大、研究手段限制等原因,逐渐沉寂。近年来,

封面故事 | 推动全球海洋事业发展不断开启新篇章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

寰宇内外 | “水果之王”你吃过几种?

榴莲榴莲的特殊气味具有开胃、促进食欲的功效,但有的人认为臭如猫尿,有的人认为香气馥郁。榴莲之所以被称为“水果之王”,正是因为其中脂肪、碳水和蛋白质三大产能营养素含量比较丰富,当然能量也比较丰富,所以减

真相 | 健康用眼远离视频终端综合征

科技的发展使视频终端普及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手机、电脑等视频终端产品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便利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白领已经成为视频终端视疲劳的高发人群,约有70%

聚焦 | 诡异大火烧垮芝加哥摩天大楼自此拔地而起

在现代,摩天大楼是评判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位于美国中部的芝加哥就因壮观巍峨的建筑而颇受赞誉。它不仅是现代摩天大楼的发源地,也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馆。然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多世纪前的一场滔天大火

聚焦 | “飞入”火场科技重塑高层救援多维生态

城市向天空“生长”的现实动态画面,莫过于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高楼实现了超级城市向空中要地的理想,也带来了城市消防隐患和高层消防救援的全球性难题。到今年6月,为期一年的全国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专项整

专栏 | 中学地理课,该不该改名“地球科学”?

童金南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他在教学时经常发现,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地球科学的了解十分有限。他在野外考察地质公园时还发觉,一些游客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辨识能力。他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国

地球故事 | 桂林漓江:上苍眷顾的宝地

漓江渔火。百里画廊——漓江,位于广西东北部,发源于有“华南之巅”美誉的猫儿山,是世界上著名的岩溶地貌区,是“甲天下”桂林山水的灵魂。几千年来,还没有哪一处自然景观得到过世人这么高的赞叹、这么长时间的歌

万象 | 地上地下搭起“通讯网”植物间交流无处不在

自然界中,植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常与其他生物产生形式各异的互动。科学家已深入研究了植物间通过地上和地下部分产生的挥发物以及利用根际分泌物进行交流互作。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强团

文化 | “银发知播”如何感动中国?

步入信息化时代,当形形色色、良莠交杂的网络短视频日益影响人们生活之时,当我们忧心于老年人和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之际,一个群体的出现,让无数人为之振奋、感动、满心敬佩,也为高质量网络知识传播注入信心

人物 | 侯旭:在微观世界里建造“液体之门”

侯旭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小型棕色双人沙发。沙发上坐过化学化工领域的专家、研究材料科学的学者,也有生物医药专业的学生、人工智能工程师……作为在多学科交叉前沿开展研究的青年科学家,侯旭的朋友圈覆盖物理、化学、

科学课堂 | 无处不在的二氧化碳

地球被透明且无色无味的空气包围,空气中包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等。氧气占比约为21%,是我们每天呼吸着的“生命气体”,二氧化碳占比约为0.034%,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几

科学课堂 | 让孩子们“贴”起来开发脑力

图书名称:《乐高哈利·波特贴纸书》作者:英国DK出版社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79.00元如果说,以前父母的爱体现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殷切期待与默默无私,当代的父母则会让爱更加多维。越来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