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21期

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21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聚焦热点话题,探索人与自然;汇集奇闻异趣,网罗超自然现象。旨在把科学的严谨性与普及方式的多

目录

卷首语 | 科学文化建设正当时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既有科技硬实力的竞争,又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创新高地,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需要建设我们时代的科学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前沿 | 奶昔为何让人“上头”

冰激凌、奶昔等高脂肪食物之所以深受欢迎,不仅因为味道,还和它们在口腔中产生的物理感觉,即口感有关。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一个特殊区域,它既能对高脂肪食物的顺滑口感做出反应,又能利用这一信息评估食物的诱惑力

前沿 | 3D人体扫描仪5分钟成像

英国卫生部门近期宣称,最新研制的超灵敏3D人体扫描仪在治疗癌症、痴呆症等方面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性检测出严重疾病。这种新型设备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人体全身扫描,在1分钟内完成儿童全

前沿 | 激光融化月壤可在“月球上铺路”

《科学报告》10月12日发表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表明,使用激光融化月壤能造出更坚硬的层状物质,这种方式可在月球上建造道路和着陆坪。尽管这些实验是在地球上使用月尘替代物进行的,但展示了技术的可行性,表明其

前沿 | 南极臭氧洞面积激增

最新卫星数据显示,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已达到巴西国土面积的3倍,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臭氧洞之一。一些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2022年汤加水下火山爆发有关。原本,臭氧洞的大小存在规律性波动,随着每年8月份南极进

前沿 | 蚯蚓每年为全球贡献1.4亿吨粮食

根据近期《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在全球粮食生产中,蚯蚓可能每年贡献了1.4亿吨,包括6.5%的谷物和2.3%的豆类产出。科学家认为,支持蚯蚓种群及整体土壤多样性的农业生态学政策和实践的投入,对于

前沿 | 夜间暴露在光线中易抑郁

一项新研究发现,夜间暴露在光线中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但白天的光照会减少这一风险。该发现启发一种新思路,用于改善心理健康。人体的昼夜节律通过环境光线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警觉和睡眠周期。

前沿 | 1200万年前古猿面貌复原

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发的论文,科学家利用 CT 扫描技术重建了一个保存完好的欧洲巨猿头骨,它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之一。这个名为“皮耶罗猿”(Pierolapithecus catalau

封面故事 | 文化与科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如何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在新征程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

封面故事 |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熠熠生辉。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

封面故事 |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力点在哪儿?

“科技对文化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赓续传承、演绎呈现、交流传播三方面,科技的深度介入延伸了文化赓续的长度、探寻了文化呈现的深度、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2023年9月21日,在2023文化和科技融合

封面故事 | 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

关于文化的确切含义,学术界理解各异、众说纷纭,各种定义多达340余种。钱穆曾提出,“文化只是‘人生’,只是人类生活。……文化是指集体的、大众的人类生活”。依此类推,则科学文化本质上就是科学家的生活方式

封面故事 | 为文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

封面故事 | 科技赋能创意古城焕发新光彩

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实施,西安紧随其后

寰宇内外 | 中国古代黑科技有多牛?

战国·冰鉴——冰箱空调一体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叫“冰鉴”的降温神器。《周礼·天官·凌人》中记载,“祭祀共(供)冰鉴。”1978年,曾出土两件战国曾侯乙楚墓鉴缶,青铜制造,分里外两层,外层放

真相 | 夏天过去巧克力为啥白了头?

夏天过去,气温由高回低。拿出存放的巧克力准备品尝时,却发现巧克力表面被一层白色的薄膜覆盖着。难道是巧克力发霉了?别着急,情况不至于这么坏,这是巧克力起霜了。说来有趣,人类食用可可已经三千多年了,至今仍

聚焦 | 科技绘就“一带一路”美好生活画卷

来自中国的棉花品种遍布肯尼亚大地,雅万高铁带给印尼人民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丝路电商”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这些只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科技合作的缩影。

聚焦 | 长风破浪携手共同发展繁荣

十月的北京,丹桂飘香,叠翠流金。10月17日,中国贸促会、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场活动,大会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专栏 | 韩松:拥抱科幻,创造明天

10月18日开幕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是这个有80多年历史、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嘉年华,第一次走进中国。成都也继日本横滨后,成为亚洲第二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有想象力的人的大

专栏 | 刘慈欣:期待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

10月18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大会荣誉主宾、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出席了第一场媒体见面会,分享了他的创作感悟以及对青年科幻创作者的建议,也畅谈了科幻的现在与未来。谈现在:科幻急需一

专栏 | 聚焦现实,让想象力腾飞

10月18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市开幕。本届大会汇聚国内外顶尖科幻作家、杂志主编、产业从业者,将举办超200场主题活动,共同探讨科幻如何照进现实,如何让中国科幻持续

地球故事 | 控制全球变暖保护生物多样性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19世纪中叶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约1.1℃,海平面上升约20厘米。这些看似微小的数字变化,已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在严峻的自然选

万象 | 面对肺炎,老年人该怎么办?

冬季是老年人肺炎的多发季节。老年人患上肺炎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通常较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本文介绍一下老年肺炎患者的病因、症状以及护理措施。老年肺炎患者的病因感染。绝大多数肺炎是由

文化 | 中国科幻何以“漫游未来”?

1903年,鲁迅将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由日文翻译为中文后,写道:“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120年来,中国诞生了《猫城记》《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三

人物 | 傅文韬驾“蛟龙”百潜深海

坐在讲台上,面对台下众多青年学子,国家深海基地潜航员傅文韬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讲述自己探秘深海的故事了。“十一”假期前夕,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蛟龙”号)团队中首名下潜百次的潜航员,

科学课堂 | 用纸杯做一个马格努斯飞行器

纸飞机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折纸玩具,样式也是各种各样,发射前对着机头哈一口气,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比拼,谁的飞得更远更平稳。那如果一个飞行器没有翅膀,它还能飞起来吗?实验材料两个纸杯、胶带、橡皮筋。实验步

阳光童书 | 一份“死亡地图”拯救了伦敦

图书名称:《DK打开我自己》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装帧:精装定价:198.00元1854年8月底的伦敦,暴发了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一万余人的生命被夺走。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会严重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