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如何看待元宇宙开出的繁花 “元宇宙”概念之花已开遍多个领域。众多企业从品牌到技术都在发力“元宇宙”,数据也显示,国内申请“元宇宙”商标的企业近期呈现倍数增长。从银行到地产,从教育到艺术,好像没有哪个领域在元宇宙事态前选择无动于
前沿 | 找个对象,睡得更香 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你可能是缺个对象!当地时间6月5日,一项发表于《睡眠》杂志的新研究发现,与伴侣同床共枕的成年人,比独自入眠的成年人睡得更好。有对象时失眠,有人建议你分床睡 没对象时失眠,又有人建议
前沿 | 白石棘龙或为“欧洲最大陆地捕食者” 据外媒6月13日报道,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25亿年前,当一条33英尺长(约10米长)的鳄鱼脸恐龙正在英格兰怀特岛徘徊,如果你当时是猎物,遇到了那只恐龙,你肯定会大呼救命。这只长着一副鳄鱼脸的恐龙,以
前沿 | 黑洞也“流浪” 6月13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首个隐藏在自身引力不可避免的黑洞中的“流浪”黑洞。据介绍,这是第一次通过观察相同的力如何扭曲来自更远恒星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引力微透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前沿 | 3D打印重建外耳治疗小耳畸形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年轻女性成为全球首位使用自己身体细胞制作3D打印耳朵的患者。她今年20岁,名叫亚历克莎,出生时就患有一种罕见的先天缺陷,导致外耳小且畸形,严重影响听力。阿图罗·博尼拉博士是
前沿 | 保存三天的人体肝脏成功移植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最近发表一篇医学论文称,一名接受利用机械灌注技术在体外保存3天的人类肝脏的移植患者,在术后一年依然身体健康。这项技术或能扩大可移植肝脏的数量,同时有望为
前沿 | 日冕新图像揭开太阳秘密 据欧洲航天局近期通报,自从2020年2月发射以来,“太阳轨道飞行器”一直在使用一套仪器试图揭开太阳的一些秘密。上面这一令人不可思议的日冕新图像,是不久前被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太阳轨道飞行器”上的“
前沿 | 常见大麦虫能吃掉塑料垃圾 据6月10日发表在《微生物基因组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大麦虫(Zophobas morio,又称“超级麦皮虫”)可以在其肠道中一种细菌酶的帮助下吞噬聚苯乙烯。这种
科学探奇 | 生命起源线索藏在“龙宫”中? 近日,“首次在地球外确认生命之源存在”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据悉,科学家在“隼鸟2号”从3亿多公里外的小行星“龙宫”带回的样本中发现了氨基酸,包括了异亮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至少23种氨基酸,其中一
封面故事 | 繁花异景元宇宙 “元宇宙”现象的出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同时,它也给社会生活带来技术、经济和伦理三大类风险隐忧。我们如何看待元宇宙?脚踏实地做技术、真正理解和实现元宇宙的价值是第一位。此外,要警惕借元宇
封面故事 | 身份认证元宇宙到底是谁 听一下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或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之类科技公司CEO的说法,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未来。或者它是一款电子游戏,抑或可能是视讯软件Zoom的一
封面故事 | “风口”还是“虎口”元宇宙带来的考验 随着Facebook宣布正式改名为“Meta”,迅速蹿红的“元宇宙”概念再次掀起关注热潮。元宇宙是什么?大热之下,元宇宙是“风口”还是“虎口”?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元宇宙?近日,长江商学院副教授李洋分析
封面故事 | 用历史唯物主义探析“元宇宙”现象 从2021开始,“元宇宙”热潮席卷全球,其牵涉的利益主体、应用场景和社会影响异常广泛,引发的关注已超越一般性社会事件。从不同视角看,“元宇宙”现象主要有三重内涵:一是从底层逻辑看,“元宇宙”技术触及人
封面故事 | 元宇宙之花正摇曳盛开 自30多年前互联网商用以来,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叫“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而且每次还都不一样。元宇宙要成功“上位”为下一代互联网,最关键的是核心技术路线不能有硬伤,因为有硬伤的技术能够一票否决候选资
封面故事 | “元宇宙”热点下的畸形之花 Meta公司的元宇宙平台现性侵事件。一名女性用户称,在进入Meta一款名为《地平线世界》(Horizon Worlds)的虚拟现实(VR)游戏后,其虚拟化身遭到了陌生人的“性侵”,当时边上还有另一位旁
封面故事 | 八年后元宇宙世界有多大? 图片|经济观察报全球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企业和消费者每年与元宇宙相关的支出可能高达5万亿美元。麦肯锡预计,电子商务将占这一总规模数字中的2万亿~2.6万亿美元,
封面故事 | 由于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苹果、迪士尼、英伟达、微软,以及刚刚改名为Meta的脸书等多家科技巨头的强势推动下,元宇宙成功地出现在了千家万户。然而,尽管元宇宙一直强调的是虚拟世界,但是将这一数字世界运行起来却需要现实中电子设备
封面故事 | 连接未来生活“元宇宙”会带来什么 当前,不仅一些科技类、投资类企业对元宇宙的发展保持高度重视,更有上海、武汉、合肥等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加速布局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那么,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元宇宙,到底前景如何?成熟以后的元宇宙将以什么样的
寰宇内外 | 地球上的“老寿星” 黑角珊瑚:4000岁以上珊瑚看起来像五颜六色的水下岩石和植物,但实际上它们由无脊椎动物珊瑚虫的外骨骼组合而成。这些珊瑚虫会不断繁殖,并创造一个基因完全相同的副本来取代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珊瑚外骨骼结
真相 | 男人适合学理,女人学文?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我们一般只会用到10%的大脑”“右脑型人格VS左脑型人格”……诸如此类的大脑和心理迷思,你一定听过不少,当然也应该听过不少的辟谣。但再多的辟谣,也拦不住畅销书和营销活动
聚焦 |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 6月5日10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3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开启。在神舟十四号载人
聚焦 | 飞天接力跨越52年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图片|新华社2022年6月5日,随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23次飞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启了一段新征程——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结束,建造阶段的一系列任务正
专栏 | 推进5G演进要做好生态动员 有句老话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在更加高速的动车中,动力分散在各节车厢里,车速主要由整车动力来决定。只有各节车厢“齐心协力”,车才能跑得更快。我国5G演进想要跑出速度,同样需要整个产业生态动起
专栏 | 理解专业,做出面向未来的选择 高考成绩公布在即。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这段时间里,深入了解各学科特色,并从中选择中意的专业,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分为14个学科门类,各学科又分为一级学科和
专栏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新趋势 线上中文学习并非是新鲜事物,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社会机构的远程中文教育,特别是少儿中文市场较为火爆。在高校,除个别短期项目,中文教学一般不会采用线上方式,因为纯粹的线上方式与实际的现场体验和沉浸式学
地球故事 | 天下之脊,革命之脊 巍巍太行八百里,自北而南贯穿于华北大地,上接燕山,下连秦岭。这里拥有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有《愚公移山》的故事,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活动地区之一,著名的北京猿人、许家窑人就生活在山麓
万象 | 缅甸琥珀中发现亿万年前萤火虫 生物发光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生物中。在陆生动物中,能进行生物发光的物种多属于鞘翅目昆虫(俗称甲虫),其中又以叩甲总科(萤火虫及其近亲)的物种最多。能够生物发光的叩甲总科的物种大部分归属于“萤类”(la
文化 | 古人避暑有何诀窍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现代人有空调可用,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夏日清凉。在古代没有制冷的技术,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穿衣讲究“冰丝裀”盛夏之时,古代富贵人家在衣着方面比较讲究。周朝的时候,人们利用植物作为材
人物 | 曾经的“孩子王”陈冬再飞天 挑大梁 6月4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后,引发热评:“史上最年轻乘组”“三位75后领命出征”“都只有40多岁”……作为指令长的陈冬,更是乘组中最年轻的一位。当被问及是否有压力时,他说:“从年龄上看,我们
科学课堂 | 石拱桥:千年不倒的奥秘 你知道中国石拱桥千年不倒的奥秘吗?斜拉桥为何有那么多拉索?为什么桥建得越高,引桥就越长?为什么盘山路修得弯弯曲曲?为什么刀刃的夹角越小越锋利?这些都跟力的分解有关。将一个力化作等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
阳光童书 | 记忆力的强弱,只能靠天生吗? 图书名称:《记忆转起来》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79.80元柏拉图认为理性是人类本质的最高标志,它的物质基础是头脑。因为头脑处于人体的最高位置,它要支配人体的一切行为,而又不会受到人体的玷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