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把自然的归还自然 绝大多数现代生物的灭绝现象都可追溯到人类的行为,这个结论大概是错不了的。生物灭绝的原因有很多,但背后总有人类的影子。有一种长得酷似企鹅的鸟,名叫大海雀,生活在北大西洋岛屿上,它不会飞,只会游泳,在大航
前沿 | 早吃晚吃哪个减肥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节食的人在早上还是晚上摄入每天的大部分热量对减肥并没有影响,但确实会影响他们的饥饿感。之前关于膳食中热量分配对减肥效果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表明,早餐时吃饱能促进减肥,而
前沿 | 6200万年前企鹅弃飞行转游泳 可爱呆萌的企鹅长着翅膀,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飞行呢?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考古研究通过企鹅基因和化石分析,揭示了它们的进化历程:大约6200万年前,企鹅失去了飞行能力,变成了流线型游泳者。研究报告合著作
前沿 | 世界首例克隆狼崽“过百天” 9月19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迎来自己的“百日宴”。经过保育人员百天的精心照顾,它体态特征明显、健康状态良好。今年6月10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在北京呱呱坠地。克隆北极狼的供体细胞来自哈尔
前沿 | 火星种植农作物苜蓿是首选 理论上,火星地形可以种植农作物,但这并非易事,沙砾和灰尘不仅没有有机物和有益微生物,还充满了让大多数植物难以生存的盐分和矿物质。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新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种植
前沿 | 3.8亿年前鱼类心脏化石现形 据外媒9月19日报道,近日,科学家在位于澳大利亚的一大块沉积物中发现了距今3.8亿年前的鱼类心脏化石。负责该研究项目的科学家们为此发现感到兴奋,并表示,该器官化石不仅状况良好,而且还为有关有颌脊椎动物
前沿 | 陨石坠落地球每年大约有6100颗 每年约有数百万块陨石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层燃烧,在空中形成“流星”,但大多数会在大气层燃烧殆尽,那又有多少会坠落地面呢?据国外媒体《生活科学》杂志报道,乌拉圭天文学家萨洛·唐克雷迪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前沿 |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 日前,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上的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
科学探奇 | 超大质量黑洞星系中心的“怪兽” 不久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使用欧洲空天局的XMM-Newton和美国宇航局的NuSTAR太空望远镜观察到了一个黑洞背后的光线。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直接观察到来自黑洞背后的光,或许将让我们对黑
封面故事 | 灭绝危机 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报告显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而在今年的早些时候,世界自
封面故事 | 中国淡水鱼之王谢幕长江白鲟灭绝 2022年7月21日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次名录上,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长江白鲟最早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的白垩纪,它们熬过了白垩纪末
封面故事 | 大白鲨被送上网红博主餐桌 网红博主“提子”在采访里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食用的并非大白鲨,只是普通“尖齿鲨”。而随后,南充警方鉴定,涉事视频中的鲨鱼确是大白鲨。这一进展,让本快被大众遗忘的“网红食鲨事件”,再度引爆网络。舆论铺天
封面故事 | 在中国海域儒艮已功能性灭绝 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日前发表文章,认为儒艮在中国海域已经功能性灭绝,这是中科院和伦敦动物学会的共同研究。研究团队梳理了儒艮在中国出现的最后时
封面故事 | 这么努力保护的大熊猫真的要走向灭绝了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论调,认为受到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遗传多样性低、繁殖能力低下以及专吃竹子等生物学特征的限制,大熊猫必将走向灭绝,它们将走向演化的尽头,或者说演化的死胡同。时至近年,这一论调
封面故事 | 本土猪也濒临灭绝? 中国既是世界第一大生猪养殖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根据数据,2019年中国养殖了全球超过40%的生猪(年产量4.4亿头),也消费了全球45%的猪肉。不过虽然中国的养猪量如此巨大而且还有年年扩大的
封面故事 | 学不会求爱“曲子”的鸟可能濒临灭绝 除了你自己,似乎其他人都知道这首歌,唱K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鸟类也是如此,这对澳大利亚食蜜鸟来说是个大问题。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多年来,由于极度濒危的食蜜鸟数量急剧下降,一些幼鸟再也找不到年长的同类来
封面故事 | 白鲟、儒艮之后又有两种长臂猿野外灭绝 又是一则悲伤的消息。9月6日,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发布。报告显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
封面故事 | 愈发温暖的海洋是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温床 每一次物种大灭绝,背后都像是有一个程序员在给地球调参,对着地球生态系统左调右控,在漫长的地质尺度下雕刻着这个星球的温度与脾气。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中,各物种相继涌现又渐次退场,三叶虫、奇虾、恐龙,以及现正
封面故事 | 朱鹮保护40余载摆脱种群极度濒危状态 朱鹮是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吉祥之鸟,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曾一度濒临灭绝。198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刘荫增在陕西省洋县的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40多年过去,朱鹮这一极小
封面故事 | 云南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 日前,“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举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表示,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
封面故事 | 黄胸鹀从灭绝边缘到曙光重现 1914年9月1日中午1点,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一只名叫玛莎的温柔小鸟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它的离世却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旅鸽(Ectopistes migra-torius)家族的最
寰宇内外 | 谁是最快的冠军? 巴布亚企鹅世界上游得最快的鸟类,最高时速可达35km,在水下百米成绩仅为10秒,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体形仅次于帝企鹅、王企鹅的世界第三大企鹅,因其模样憨态有趣,有如绅士一般,十分可爱,因而俗称绅士企
真相 | 夏日谣言泛滥秋风“吹来”真相 今年夏天,酷暑难熬,许多人被高温折磨得苦不堪言,每天靠躲在空调房里“续命”。不过,烈日骄阳并没有影响到谣言的活跃度,它们依旧在网上兴风作浪:空调制冷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今年是未来10年中最凉爽的一年
聚焦 | 科学骑行让健康、美景、快乐随行 骑行有多火?看看夜晚的北京长安街就知道了。“原来‘刷长安街’遇到红灯,车能挨着斑马线停。现在就跟‘下饺子’一样,前边‘乌泱乌泱’停一大片人。”有着10年骑龄的骑行爱好者夏扬说。区别于骑车通行,骑行运动
聚焦 | 100多年前的“勇敢者游戏”如今火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我要拉爆你们。”“那你这是要单飞了。”别以为这是杨子荣和座山雕的“黑话”,这是自行车骑友间的暗语,意思是“我要远远地甩掉你们”。穿梭在晚霞中的北京长安街、上海苗江路……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一个特别的
专栏 | 加强科学普及科学家不能缺位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专栏 | 康绍忠院士: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话改变学生 在我的脑海中,对老师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我的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熊运章在我的入党支部会上,讲述他上初中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每天18点,我们从食堂打饭回来,武汉水利水电学院教师胡家延还站
专栏 | 织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须久久为功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需要平台、社会、家长等多主体联动,单靠一方肯定不行。平台是很重要的抓手,在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内容治理。”日前在北京举办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行业研讨
地球故事 | 海陆丰革命老区一颗红色种子结出累累硕果 晚春,粤东。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细雨沁润下的红墙愈发鲜艳,广场中央的彭湃烈士铜像依然挺拔。1927年11月,海陆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建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这颗在海陆丰人民世代生长的土地上,
万象 | 桃花水母频现京城水域 近日,怀柔水库再现桃花水母的消息引发关注。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8月以来,本市还在亦庄调节池、黄松峪水库发现了桃花水母的身影。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频频现身北京水域,标志着北京水质改善和水生态健
文化 | 档案守护人类历史记忆 档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是记载人们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细数之下,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档案”的拉格什铭文距今已有5000年之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用各种档案方式守护着历史
人物 | 王志均为祖国生理学事业奋斗一生 89岁时,王志均院士回顾一生以诗明志:“淡泊名利终一生,灯红酒绿似烟云。忠诚勤奋思报国,清廉朴素教儿孙。但求正直无私意,不做趋炎附势人。此生来日无多也,白鹤黄鹄任我乘。”这就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我出
科学课堂 | 形状的妙用 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拱形等,广泛应用于地球各个角落。三角形最显著特点是稳定性,不易变形,稳固耐压。自行车架、篮球架、斜拉索桥、起重机三角形吊臂、屋顶、三角形支架、相机三脚架、高压线
阳光童书 | 让孩子爱上那片自然 一个夏日周末,我们三五家好友相约京郊民宿游。颇具中式禅意的四合院落,庭院中长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枣树,上面已是硕果累累。大人们三三两两坐卧休憩,而孩子们则开始了他们的探险。就在那小小的院落的草丛中,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