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21期

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21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聚焦热点话题,探索人与自然;汇集奇闻异趣,网罗超自然现象。旨在把科学的严谨性与普及方式的多

目录

卷首语 | 诺奖的距离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累计有900多人获奖,其中中国人仅有两位,为什么诺奖离我们这么远?这一方面与诺奖的设立规则有关,诺奖的设立基本都是按照西方的价值观评选,天然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另一方面,诺奖在化学

前沿 | 人类口腔发现“能跑会跳”的“超级生物”

害怕吗?你的口腔中,细菌和真菌正“跨界合作”,融为一体。而它们强强联合的产物,不仅“能走”“会跳”,生命力也更顽强,或将引发严重的蛀牙危机。“我们几乎能将它看作一种新生物——一种‘超级生物’(supe

前沿 | 狗狗嗅闻下便知人高不高兴

当你感到压力或者情绪低落时,你的宠物狗是否会感知到?是的,它们似乎具有神奇能力,当主人情绪低落时会主动上前安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压力状态下,狗会通过探测主人呼吸和汗液中

前沿 | 花蕊为何突然“弹走”昆虫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双全课题组解析了植物中雄蕊演化出触敏运动能力的奥秘。研究发现,在小檗属等植物的花中,雄蕊被触碰后会突然弹动,赶走访花昆虫,以此缩短访花昆虫采食花蜜和花粉的时间,同时

前沿 | 远紫外线LED灯能杀菌且无害

紫外线杀菌灯在消灭细菌和病毒方面十分有效,经常被用于医院消毒操作,同时,这种LED灯非常节能。然而,传统LED灯产生的紫外线在一定范围内会破坏DNA,因此并不建议在人类周围环境使用。据国外媒体报道,日

前沿 | 空气污染引发女性肥胖

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肥胖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也是影响女性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和体脂的因素之一。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糖尿病护理》。论文第

前沿 | AI能准确预测“AI的未来”

人工智能模型正用来预测人工智能研究的未来。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7日报道,德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人工智能研究在5年内将如何发展,其预测结果准确率超过99%。马克斯·普朗克光

前沿 | 男女患心血管病风险相同

一项全球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大体相同。该研究数据来自“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涉及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参与者,而心血管疾病在后者中更为普遍。这项研究涵盖了五大洲21个国家

封面故事 | 诺奖百年

中国作家莫言曾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早的还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裔科学家获得物理学奖。今年的诺贝尔奖更凸显了一个明显特征,一些获奖者是中国科

封面故事 | 斩获诺奖的量子纠缠到底是何方神圣?

近期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此表彰他们为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性的量子

封面故事 | 诺奖公布多所高校攀亲

随着诺贝尔化学奖的公布,备受关注的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全部产生,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多位诺奖得主都与国内高校、院所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或是知名高校的名誉教授、荣誉教授,或是知名高校教授的导师或师兄

封面故事 | 诺贝尔的奖金为什么永远发不完?

每年的诺奖得主收获的不只来自科技殿堂的最高荣誉,还有诺奖的证书、奖章以及一笔奖金,随着今年的诺贝尔奖陆续揭晓,2021年这笔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大约是740万元人民币,从1901年的第一届诺贝尔

封面故事 | 被误解的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解析诺奖

为什么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也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的选择会不会太中规中矩了?诺奖会不会只能代表评委会的个人趣味?他们真的具备面对世界文学的批判眼光吗?瑞典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曾7次出任诺贝尔文

封面故事 | 影响人类生活的十大诺奖成果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的宗旨便是奖励那些经过反复论证和时间考验,对人类世界带来深远影响的重要的成果和发现。《科技日报》日前盘点了“影响人类生活的十大诺奖成果”,一起回顾一下吧。1青蒿素“拯

封面故事 | 如果没有诺奖世界将会怎样?

——也许不会怎样。对诺贝尔奖的迷恋是病态的,至少过于浪漫。这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该奖自我投射的光环,因为异常耀眼,外界往往以为那是一个圣洁的、一贯正确的所在,而想不到那里同样沾染了傲慢、昏聩、丑恶与肮

封面故事 | 百年诺奖的争议与遗憾

诺贝尔奖一直充满争议,这些争议或许撕破了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完美无缺。但是,也正是这些争议为其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让其从神坛走下,生机盎然地走入历史长河。当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

封面故事 | 研究诺奖何以在中国成为一门“学问”?

冲击诺贝尔奖此其时也在对诺贝尔奖的研究中,有一项根据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一个国家一般在立国30年左右便会诞生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例如,苏联1917年立国,39年后获得了第一个诺奖 达到这一目标,捷

封面故事 | 诺奖之于中国如何实现从跟跑到超越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 3位物理学家虽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还是特别为之欢欣,因为:在本届物理学诺奖的背后,有中

寰宇内外 | 中国最美露营地你去过几个?

阿那亚“阿那亚”一词源于梵语,意思是“寂静处”。远离人间热闹处,愿为闲客此闲行。这片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的优质滩涂和天然湿地是那样的令人神往。大面积的滩涂,稀有的大片刺槐林与连成片的天然湿地。湿地

聚焦 |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

“天宫课堂”第三课地面课堂精彩瞬间。图片|中国载人航天官网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讲了一节精彩的太

聚焦 | 这些“首次”很亮眼多项技术保障课堂进行

太空教师蔡旭哲。图片|新华社太空教师刘洋。图片|新华社太空教师陈冬。图片|新华社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专栏 | 推动更多科普精品的生产与传播

9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科普作品创作 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

专栏 | 如何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也是靠人才。今年以来,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已被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也在“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而航空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又有着怎样的特

专栏 | 二十大观察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十大报告再有重要论述。独立成章的设计有何深意?如何“办

万象 | 微观世界里的“清明上河图”

继科学家拍到宏观宇宙中的黑洞照片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拍到了一幅来自微观世界的、特殊的“清明上河图”。这支“拍摄”团队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

文化 | 天坛蕴藏的声学奥秘

天坛位于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6公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明、清两代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中国古人在建筑史上展现智慧和最高学问的标志性建筑。著名的文物古建专家罗哲

人物 | 钱素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大家的信任,作为党代表,更要做好每一件事。”有着30年党龄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和内科教研室名誉主任钱素云说,党员不仅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责任。

科学课堂 | 光是波还是粒子

阳光、灯光、曙光、寸光、光阴如梭……跟光有关的词汇一大串,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是信息的理想载体或传播媒质。光的研究历史悠久,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人类对于光的本质的理解却经过

阳光童书 | 让风继续吹

图书名称:《追风的人》作者:金风科技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38.00元提到风,我们可以想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草香春意 想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慷慨豪情。风无处不在,却又捉摸不透。但在我们身边有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