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22期

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22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聚焦热点话题,探索人与自然;汇集奇闻异趣,网罗超自然现象。旨在把科学的严谨性与普及方式的多

目录

卷首语 | 我们怎么丢失了睡眠

“睡眠”是什么?按汉字起源来解释,睡为坐寐,即垂目打瞌睡的意思。古代表示睡觉还有“寐”“寝”“眠”“卧”等汉字。而今天我们所指的睡眠,其意义实际是落在“眠”字上,“眠”特指躺下睡觉。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

前沿 | 警惕!挖鼻孔或增加痴呆风险

一碰鼻子,手指就不自觉伸进鼻孔,一通行云流水后,只觉得身心舒畅、欲罢不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然而,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证明,挖鼻孔有风险,爱好者须警惕。来自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团

前沿 | 全球12.5%的鸟类面临灭绝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国际鸟类联盟最新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全球近50%的鸟类物种数量呈下降趋势,至少12.5%的鸟类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在过去500年里,我们已失去了160多种鸟类,而且鸟类灭绝速度正在

前沿 | “甜口”的吸入式新冠疫苗来了

深呼一口气,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无雾,憋气5秒以上,然后正常呼吸,接种结束……无需打针,轻松呼吸即可完成免疫。10月26日,上海市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已全程接种肌注式重组新冠疫苗

前沿 | 电动汽车充电完成将仅需5分钟

据外媒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项新技术,通过“冷却”载流导体产生的热量,在短短5分钟内对电动车辆装置充电。当前充电设备的充电时间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即使快速充电模式下,车辆充电完成也至

前沿 | 有些景色拍出来为何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看见金黄的银杏叶,相信许多人都想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美景。可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无论变换多少角度,都只能拍出一些平平无奇的照片。为什么我们眼睛看到的美丽景物,用手机拍下来就没那么好看呢?是我们的摄影

前沿 | 外骨骼“靴子”让人行走更快

《自然》最新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外骨骼“靴子”。能帮助使用者行走得更快,行走速度提高9%,相当于卸下9.2公斤包袱。外骨骼“靴子”比穿着普通鞋子自然行走节省了17%的能量,支持腿部运动的外骨骼能

前沿 | 生育永久改变女性骨骼

基于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科学家发现,生育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永久改变女性的骨骼。这一发现为搞清生育如何永久改变身体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们的发现佐证了生育会对女性机体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证明骨骼不是一个静

科学探奇 | 银河系的“体重”也能“称”出来吗?

一支国际合作团队近日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以及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精确测量出银河系的质量为5500亿倍的太阳质量。该结果与国际其他团队测量的平均值(约1万亿倍太阳质量)相比,小了近一半,测量

封面故事 | 致睡眠

国人的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10年间减少了近1.5个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71.7%的人因花时间在手机上而导致失眠。人

封面故事 | 失眠现代人的“成人礼”

“无论我怎么叫他起来上学,他都醒不过来。哪怕我摇晃他,还是不能把他弄起来。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上小学的时候从不迟到,我心想别人该对我这个当妈的有看法了。”因为嗜睡,16岁的文森特无法像同龄人一样正常学习

封面故事 | 解读睡眠的真相人为什么要睡眠?

养过老鼠当宠物的人都知道,动物都特别会睡。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各说各的。一般说来,越是小的动物,需要的睡眠越多。大象每天只需要站着睡三四个小时,狗要睡10个小时,猫12.5小时,负鼠每天则要睡18到2

封面故事 | 缺乏睡眠让人变得自私

你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对许多人来说,答案可能是“不怎么样”。在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睡眠时间少于7个小时,而7小时是专家对于最少睡眠时间的建议。我们大多数人都熟悉睡眠不足的后果——我们可能会感到昏昏沉

封面故事 | 睡觉的六个误区

目前我国睡眠障碍发生率日益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我国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率约为26%,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5.9%。睡眠障碍是“慢性杀手”人类睡眠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整夜睡眠中

封面故事 | 导致睡眠不足的10个原因

每晚连睡8个小时,这只是一个近来才有的发明,而不是身体自然的需要。美国埃默里大学英语教授本杰明·里斯在《狂野的夜晚》一书中说,我们目前对睡眠的要求的历史并不长。罗杰·埃克奇在《黑夜史》一书中说,过去,

封面故事 | 睡眠的心养行效从中医看睡眠

优质的睡眠,成为与故乡的原风景类似的存在——心向往之,却是人们快速行进的路上最易舍弃的东西。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所用,足够值得我们重视。优质的睡眠需得人心涵养,才可行之有效,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医博士刘兵

封面故事 | 睡眠不足或增加肥胖风险

2022年10月24日,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47.564)刊登了一篇综述,探讨了睡眠不足和昼夜节律失调与肥胖的相互影响,并总结了可以改善睡眠

封面故事 | 10-3-2-1公式完美睡眠密码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8月8日报道,为了获得夜间良好睡眠,专家提出了“10-3-2-1公式”。报道称,专家建议每天睡8小时来补充能量,以从白天的紧张和压力中恢复过来,并维护身体健康。这就像是

封面故事 | 吃药与睡眠不靠吃药能拯救睡眠吗?

睡眠问题,一种现代病症睡眠对健康如此重要,但医学上对它的研究却是一个新兴的领域。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纳沙尼尔·克莱特曼博士注意到人在睡眠时偶尔会发生快速眼动,于是开始研究睡眠过程中的这个现象。在睡

寰宇内外 | 网红草到底是何方神圣?

粉黛乱子草粉黛乱子草又名毛芒乱子草,原产于北美洲的草原和开阔林地,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水湿、耐干旱、耐盐碱,在各种土质中均可生长。每年的9—11月是粉黛乱子草的最佳观赏季,它的单棵植株高达30~90

真相 | 分手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无论是否已结婚领证,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人走到要分手的地步时,所要面对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经通过美好记忆和日复一日的陪伴所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归属感,要再度剥离,这个过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理、生理和社

聚焦 | “梦天”升空中国空间站打响收官战

梦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图片|中国载人航天官网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碧海蓝天,椰风习习。10月31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再一次吸引世界

专栏 | 谁是等等透过参考文献看科研素养

俗话说,以小见大。一个科研人员或研究生,到底在科研素养上有多好的修养,可以从参考文献上一窥端倪。对本专业熟悉的,应该清楚相关期刊、会议的名称、格式。比如说,期刊一般是有卷、号的。如果一篇文章在5年前发

专栏 | 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世界更美好

近日,《星河一叶》《诗与真》《谷魂》《我是医生》《袁隆平》《钱学森》等6部国产科学家主题电影在中国科技馆4D影院免费展映。同时,《科学偶像》系列动画微电影也以映前秀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这些电影聚焦科学家

专栏 | 人才的探照灯是时候该关注产业界了

近日沈阳针对高技能人才不仅出台了购房补贴和生活补贴政策,还专门开发了申领生活补贴的系统。那些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技师们可以获得与硕士博士直接比肩的房补,这则消息迅速火遍网络。联想到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地球故事 | 湘鄂渝黔振兴发展跑出“加速度”

巍巍武陵山,浩荡长江水,见证着湘鄂渝黔革命老区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同上笃定毅行的豪迈。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是孕育红二方面军的摇篮。这一区域高山连绵、河谷纵横,曾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

万象 | 红色星球上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从地质意义上来看,火星已经“死”了。这颗星球上到处都是火山,有些地方还有古老的熔岩流。但这个寒冷、贫瘠的星球似乎早已失去了如其名字一样的火般的热情。最新研究显示,火星可能不

万象 | 中国首台汉字激光照排机是怎样诞生的?

你能想象20世纪70年代一张报纸从排版到印刷要一至两天时间吗?光是一家报社的印刷厂,就要分铸字、排字、浇版、轮印、照相制版等多个车间。1979年7月27日,我国第一台汉字激光照排样机——华光Ⅰ型计算机

人物 | 颜宁:回国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2022年11月1日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在此之前,颜宁的声名早已超出科学界而被公众所熟知。她未满30岁即

科学课堂 | 人类身边的“电五官”

信息时代的今天,形形色色的传感器发挥着巨大作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传感器。电子计算机、生产自动化、现代军事、交通、环境监测、海洋开发、遥感、宇航等,传感器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自动门、手机触摸屏、鼠标、烟

阳光童书 | 走进中国人自己的国家公园

图书名称:《中国国家公园:中国给世界的礼物》作者:洋洋兔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定价:118.00 元自古以来,生态与文明便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