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历久弥新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百折不挠荡气回肠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艰苦卓绝披荆斩棘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余年波澜壮阔开拓创新的发展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遗产 | 王家屏紫禁城行迹 紫禁城之禁,禁庶民而不禁官宦。进士出身的官员,自殿试之日便有幸步入皇宫,授官后也时有入宫觐见的机会。京官更能参与各类朝会活动,乃至在宫中当值、随侍皇帝。晚明内阁首辅王家屏,经科举入仕,二十余年的仕宦生
遗产 | 玉器在古代缘何备受推崇 美玉奇石,是自然造化的杰作,为历代人们所珍爱。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说明了玉的珍贵。玉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晶莹可爱、赏心悦目,更在于被精心加工后赋予的深厚文化含义。玉的涵盖面相当宽广。1863年
经典 | 李承乾的“多面作风”《资治通鉴·唐纪》 初,太子承乾喜声色及畋猎a,所为奢靡,畏上知之,对宫臣常论忠孝,或至于涕泣。退归宫中,则与群小相亵狎b。宫臣有欲谏者,太子先揣知其意,辄迎拜,敛容危坐,引咎自责,言辞辩给,宫臣拜答不暇。宫省秘密,外人
经典 | 寻南溪常道士 寻南溪常道士〔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解析】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如果一定要有忧伤,那就告诉忧伤,让它永远捧着一束
经典 | 南柯子 南柯子〔明末清初〕毛奇龄喜摘唯红豆,难攀是白榆。百花亭外展氍毹。藏得宜男、临赛又踟蹰。绡帕牵藤刺,缃襕裹露珠。朦胧却把翠钿输。暗拣花枝、插补鬓边虚。【赏析】古来有斗百草的游戏,称斗草或斗花。据载,春秋
经典 | 我的家在哪里? 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
读史 | 承《史记》之路 开断代之先:浅谈《汉书》 自班固《汉书》问世以来,便与司马迁《史记》连名并举,尤其是《汉书》,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影响力甚至在《史记》之上,如苏舜钦以《汉书》下酒,名将郭逵则以之佐食,天才如苏轼也曾三抄《
读史 | 逆耳忠言有多逆 俗语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提醒人们克服人性弱点,不为感官反应所迷惑,要以理智战胜情感,去选择那些真正有益的言与行。如《菜根谭》所言:“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
读史 | 文天祥的恩师欧阳守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抗元英雄文天祥用生命谱写出的千古绝唱,他昭告世人,天地间有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信仰,就是他的恩师欧阳先生
专栏 | 王勃:在秋水里拥长天一色 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经典名句的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慧好学,六岁即能赋诗写文,文笔流畅,构思巧妙,诗情英迈,有“神童”
专栏 | 修齐治平、关注当下的政治智慧(五):让敬畏成为生活态度 四、学会敬畏自然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拒绝谦卑,坚信人类才是世界的主宰。但一次次的灾难告诉我们,人类应当平等地对待其他生物,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人和动物在各自的领域安居乐业,这样不
专栏 | 苏东坡与佛印的茶缘 穿云摘尽社前春,一两平分半与君。遇客不须容易点,点茶须是吃茶人。—〔宋〕释了元《题茶诗与东坡》纵观苏轼的一生,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父亲苏洵就喜欢与名僧交游,也常给寺庙捐款塑造佛像。他的母亲程氏老夫
汉字 | 说“左” 左和右是一对常用的方位概念。这两个字的来源,都跟身体部位有关。“左”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左手的形状。到了金文,出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口”或“工”等不同的写法。小篆、隶书等则承续后一种字形,最终形成楷书
汉字 | “连翘”到底怎么读? 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发现编剧还挺喜欢用中药材的名字给女性角色取名字的,什么“连翘”“忍冬”“茯苓”,大概这样的名字既清新脱俗不容易“撞车”,又显得有文化。结果,《白蛇传》里有“连翘”,《香蜜沉沉烬如霜
闲谈 | 孔门的交友原则 《论语》中多次提到“朋”“友”,再加上还有一些内容也可以作为交友的参考或者借鉴,这样,书中涉及交友的文字就更多了,这些文字论及交友的原则、分寸、目的。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看来,交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
闲谈 | 光渗作用成就千古绝句 刘长卿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苍山远”勾勒出傍晚时分山川的景象,它不仅美,
闲谈 | “笨小孩”文徵明 真奇怪,我人在上海,心里还惦记着之前在故宫文华殿“林下风雅”展的那张文徵明《兰亭修禊图》。明明在角落处,在这幅画前停留的人远远比不上前面展厅的《听琴图》。暗幽幽的灯光下,一点点凑近,再凑近,我瞬间察觉
闲谈 | 郑板桥为何屡次主张宽恕窃贼 郑板桥(1693—1765),本名郑燮,江苏兴化人。他功名顺利,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不过仕途未称其望,只做过山东范县、潍县等地县令。辞职返乡,鬻字画为生,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有
书摘 | 《春秋》三传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