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2023年第9期

月读

月读2023年第9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月读》杂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目录

专题 | 天下为公:人类永续发展的动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先是苏联解体,然后是全球化发展加速,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美国学者亨廷顿的专著《文明的冲突》应运而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书中描绘出对世界未来发展的忧虑

文明探源 | 古蜀金蛙与民俗崇尚

三星堆出土有石蟾蜍,金沙遗址出土有金箔蛙形饰,都是很重要的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石蟾蜍,形态为张口露齿,作爬行状,周身布满疙瘩,造型显得生动而又逼真。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蛙形饰,已经公布的有两件,其

经典 | 满庭芳·碧水惊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a,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b。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c,酒未醒

经典 | 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a,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b,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c,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d,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

经典 | 秋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

典籍 | 破解汉字文化密码:浅谈《说文解字》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精选《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文心雕龙》《齐民要术》《水经注》《说文解字》《茶经》等经典典籍,全面展现中华典籍之美。继《永乐大典》《汉书》《礼

读史 | 赵武灵王缘何被《汉书》列为“下中”?

《汉书·叙传》曰:“篇章博举,通于上下,略差名号,九品之叙。述古今人表第八。”《古今人表》开创了以九品对人之等第进行评述的方式,将上等划分为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三级,中人、下人二等之下皆以上、

专栏 | 嗣武二祖:刘备称王的凭借是什么?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趁西晋皇室内乱,率众在左国城南郊筑坛设祭,自立为汉王。为取得汉人的认同与支持,刘渊自称要“绍修三祖之业”,故“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所谓三祖,即

专栏 | 李白、杜甫的舍与得

天宝四载(745),开启了一个洋溢着美酒与豪情、推崇诗歌和远方的时代。当年深秋,三十四岁的杜甫与四十五岁的李白经历了去年畅游梁宋后的暂短分别,再次相遇于鲁郡东石门(今山东曲阜)。两位诗人度过了一段“醉

生活 | 尘网万般羁束,何如一碗茶汤:刘长卿说茶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唐〕刘长卿《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中唐诗坛,佳作频

汉字 | “南”或许是一种乐器

跟“西”类似,“东西南北”的“南”最初也跟方向没有关系,很可能表示一种乐器。从“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它很像古代的一种钟形敲击乐器,上端是用来悬挂的部件或者是悬挂用的绳子,下部是器身。之后,历经演变直

闲谈 | 《论语》趣

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但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四书”

闲谈 | 笑话中的《论语》

《论语》自西汉以来,就已经典化。到了南宋,朱熹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并作注释。《论语》在明代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教材。士子不光要熟读背诵《论语》等经典的原文,甚至还要背诵朱

闲谈 | 苏轼如何“带学生”

苏轼是中国古代天才式的大作家,也是北宋文坛宗师级的人物,著名的“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都出其门下。苏门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与宗师苏轼的用心培育分不开。阅读苏轼与其弟子们的书信文章,我们可以发

闲谈 | 古人的“开学装备”都有啥

朱元璋曾亲自设计“校服”款式如果打开古人的开学装备箱,“校服”也许会被放在最中间的位置。不过,古代学生的“校服”款式似乎有点多,摆在最显眼位置的那件便是流行了几千年的“青衿”。青衿的款式简洁大方,即青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