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2022年第4期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2022年第4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民间文学》月刊,属中国文联主管刊名为中国文学文艺界泰斗郭沫若先生题写。《民间文学》以刊载充满时代气息、贴近百姓生活的新故事及民间传统故事为主,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目录

故事名家 | 东湖奇案(上)

一、命陨东湖东湖派出所接到报警,说有个老人在东湖钓鱼,被一条大鱼拖下水,生死未卜。派出所给刑警大队打了电话汇报情况,老刑警赵龙立刻带着刚入职的小徐出警,同行的还有法医,并给救援队的朱志良打电话,要他立

故事作家 | 老妈的良药

李芸和周灿是大学同学,一个出生在大都市,一个出生在乡村。但爱情没有界限,两人相恋多年,终于修成正果,走进婚姻殿堂,有了爱情的结晶。李芸的公公早逝,是婆婆把周灿拉扯大的,还供他上大学。周灿是个孝子,逢年

中国故事节 | 红包

王顺是某国企办公室老主任,凭着勤恳做事的态度和深厚的“打太极”功力,工作生活一路顺风顺水。但王顺有个毛病,凡事总喜欢讲究礼数,每到逢年过节,“礼多人不怪”这句俗语不离口,还特别喜欢在微信发发红包,所以

人间万象 | 秘味家常菜

常昆在青阳镇上开了家常顺酒楼,生意还算不错。这天,他听人们议论,说街里又开了家秘味家常菜馆。常昆心里“咯噔”了一下。青阳镇就这么大,现有的几家酒楼菜馆已经吃不饱了,再开一家,这不是来赔钱的吗?常昆来到

人间万象 | 资水河恋歌

胡浩大学毕业,专门回了一趟故乡云合。云合是成都市金堂县下边一个丘陵小镇,离县城有小七十公里。镇旁有一条资水河,胡浩从小喝着资水河的水长大,所以趁大学毕业工作还没落实,便回到心心念念的资水河畔,慰藉一下

人间万象 | 死无葬身之地

林正清大学毕业后进了机关,工作勤奋又认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时间一长他就有些迷茫了,因为他渐渐发现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要到了,在迷茫之外林正清又增添了一丝烦躁,因为,长这么

人间万象 | 手擀面里的师徒情

老街很长,从东头走到西头,得二十多分钟。东西两头各开着一家面馆,是师徒二人。东头是师父古天喜开的“好再来”面馆,西头是徒弟胡有福开的“天天来”面馆。两家面馆之所以生意火爆,除了调料独特外,就是手擀面非

人间万象 | 这片天地很广阔

邵洪兴有个儿子叫邵波,今年二十三岁,在省城一所大学读食品工程专业。按照邵波自己制定的规划,他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创业。可邵洪兴却说啥也不同意,他想让儿子在省城找份体面的工作,将来最好能考个公务员或事业编,

人间万象 | 改规矩

村里人好热闹,比如山头村就有个吃喜酒的规矩,婚丧嫁娶、孩子满月什么的都要摆酒席,当然客人们都会随礼,如今水涨船高,随礼也是二百起。夏天的时候,村支书张国华家的二层小楼起来了,他儿子大学毕业后去广州创业

人间万象 | 师生酒事

苏老师是一位乡村教师,两年前光荣退休了,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勤勤恳恳工作,培养出了无数的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很多老师退休后,就可以享清闲了,可苏老师却闲不住,他在家里收拾出一间房,给村里需要

人间万象 | 瓜王的诞生

镇上准备举办第二届瓜王大赛了,消息传出来,立刻轰动了全镇。去年的“瓜王”被镇上一个年轻的瓜农斩获了,出足了风头不说,光奖金就整整一万块钱啊!全镇的瓜农眼红得就跟熬了几夜鹰似的,眼珠子通红,大家伙儿攥着

人间万象 | 墙上的留言

市行政服务中心对面有一条深巷,巷子的两边是一栋栋老旧的楼房,进进出出的,大都是些老年人和租户。一天,一位驼背老人骑着一辆三轮车来到了巷口墙壁下,他从车上搬下一台修鞋机,然后坐下来开始给人修鞋。老人每天

人间万象 | 官场“生瓜蛋”

军转干部高峰,刚刚上任柳树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没多久,屁股都没坐热,就“得罪”了领导。事情是这样的,有个村民找他反映情况,说是老婆卧病在床,儿女年幼,一家人生活困难,想申请低保,却被村书记以各种理由推诿搪

人间万象 | 风筝的承载

杭州西湖上有条白堤,白堤上有一群老头,每逢春风和煦的日子,都会带着自己制作的风筝前来放飞。各式风筝在西湖上空争奇斗艳,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庞吾良就是这群老头中的一员。庞吾良的家就在西湖边,他以前是一

人间万象 | 夏桑子的三次眼泪

夏桑子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入职的第二个月就遇上了疫情。医院紧急从各科抽调医务人员奔赴疫区,夏桑子听闻赶紧报名,院领导却说不行,抽调人员必须经验丰富,她才入职,没有经验。夏桑子听后都急哭了。夏桑子的眼

人间万象 | 妈妈的心愿

高考结束,江一帆就跟随班里的几位同学一同去省城打工了,因为在家里他受不了妈妈关小娟的整天唠叨。他想妈妈肯定是更年期提前来了,要不然哪会有那么多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话呢?江一帆从小就发现,关小娟似乎有疯狂

真情世界 | “霸王蜂”做媒

王齐是个流动养蜂人,哪里有花,就到哪里放蜂采蜜,俗称“追花人”。每次确定好蜂场后,他把蜂箱从箱货车上卸下来摆放好,在旁边竖起一个养蜂专用帐篷,里头搭上简易床铺,就成了他临时的家。这段时间,长白山的椴树

真情世界 | 就不回去

顾小伟早早地起来把玉米剥了放在锅里煮。金小芳起床后,看见锅里的玉米就火冒三丈,说她喜欢吃留着玉米衣的玉米,这不是存心不让她吃吗?顾小伟一听,也急了:有衣没衣有啥区别,不还是玉米吗?金小芳哗啦一下将玉米

真情世界 | 再结一次婚

李建平的父亲患老年痴呆症多年,一直由媳妇倪兰在家照看。这天,倪兰打来电话说,再过几天便是两人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了,她让李建平回家一起庆祝。李建平咂了咂嘴说:“都老夫老妻了,有什么好庆祝的。”其实,李建

中篇故事 | “黑金”情仇录

一冯奎闯关东几十年,凭借一身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得了“冯爷”的名号。这一天,冯爷准备到花园口子坐船去吉林,他背夹子上背着包裹,底下横放着大刀。路上遇到一个叫李发的流动货郎,此人三十多岁,长得白白净

月下讲古 | 卖字画的县令

新宜古玩一条街上古玩、字画应有尽有,买卖兴隆,热闹非凡。可是这天街上来了一个奇怪的人,来了也不言语,只在小桌上放一纸条,上书:暂借纹银五两,不日定当奉还。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卖字还是借银子?什么字能值

月下讲古 | 俞正燮“愧受”石墨茶

一清道光十二年春天,五十八岁的俞正燮在黟县石墨岭租房暂居。俞正燮,清代学者,字理初,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天资聪颖,文采斐然,却因为自幼家境贫寒,科举考试并不顺利,仅仅考中了举人。尽管如

月下讲古 | 酒坊疑案

一、击鼓告状明朝永乐年间,在谢庄镇的南门外有一家不大不小的酒坊,叫“醉太白”。这一天,正好是醉太白酒坊给伙计发工钱的日子,做工的张五领了自己的那份,数了数,发现少给了一天的工钱,就去问酒坊老板。老板翻

月下讲古 | 京砖斗鬼子

浙江有个嘉善,嘉善有个干窑,而一提起干窑,除了景色秀美、物产丰富之外,恐怕就数那里的京砖最有名了!这种砖,从宋代开始就专用于铺设皇宫和皇室园林的地面。据说最兴旺的时候,嘉善烧制京砖的窑墩有七百多个,每

月下讲古 | 纯朴善良三家村

春节快到了,远在他乡教书的邬先生怀揣一年辛辛苦苦赚来的十两银子,一路跋山涉水回到了家乡。下了渡船,邬先生正兴冲冲地往家走着,忽然看见同村的大河媳妇,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一边哭着一边向河边跑去。邬先生

封面故事 | 山海经之“多珠蟞”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瘟疫有了深刻的认识。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如鼠疫、天花、流感等。在我国的史料中,对瘟疫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疾医掌养万民之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