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2023年第2期

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2023年第2期

双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南方文坛》创刊于1987年,是由广西文联主管和主办的一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论双月刊。1996年改版以来,日渐形成了“人文理想、前沿批评”的编辑理念,并以“凝聚批评新力量,互启文学新思想”为旨归,催生了中国一代代青年作家与批评家的共同成长,被誉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改版二十多年以来,全文转载量一直位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期刊前茅,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目录

点睛 | 持续的紧张

春秋代序,换羽移宫。包括文学批评在内的文学话语都必须面对正在快速、全面且深刻地发生变化的现实。新冠病毒仍未止息、俄乌冲突愈演愈烈、逆全球化趋势明显,科技因素始终游走在这些大事件之中。从大数据信息分析挖

当代前沿 | 漫长的90年代与当代文学的晚期风格

我把“漫长的90年代”与“晚期风格”结合在一起探讨,这是基于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和多年前我提的一个想法的撮合。“最近思考的问题”是2022年7月份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的主题为“两个世纪中的90年代”的

今日批评家 | 修辞、叙事机制与文化症候分析

如同武侠小说或者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构成一个独特的文学部落。作为清晰而稳定的文类,科幻小说的基本标记是什么?迄今为止,各种视角正在提供不同的概括。人们很快意识到,科幻小说展示的世界与现今的日常社会存在巨

今日批评家 | 陈舒劼印象记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每天处理的常规工作之一,就是阅读编辑部所收到的自然来稿。通常情况下,我每个工作日大概要阅读三四篇自己分管领域的稿件。虽然并不是每篇论文都需要细致阅读才能判断其学术价值,很多时候

批评论坛 | 汉语文学的南方书写与澳门城邦文化写作

一、南方书写与澳门文学风采的可能性澳门是现存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东方城邦意义的中西文化合璧且具有相当历史的城市。更重要的是,有关这座城市的“东方城邦”的文化意义和文学意义从来就没有被真正确认过,更从

批评论坛 | 幻想、风情与切身的时代

一个地域,无论大小,如果只是自然意义上的,我们对之奉上的赞美就都是属于造物的。同样,如果我们观察的是该地域经济等情形的发展变化,那夸奖就是属于社会文化的。只有当相关作品创造出了特殊的文学形象,所有的讨

批评论坛 | “新南方写作”与当代汉语写作的语言危机

一2018年,当我用“新南方写作”描述陈崇正的写作时;当陈崇正、林森、朱山坡在鲁迅文学院讨论这一概念时;当我多次通过电话和王威廉、曾念长、卢一萍等朋友讨论这一概念时,我们更多在照亮中国当代文学的“南方

批评论坛 | 周洁茹与“新南方写作”

从20世纪90年代出道至今,周洁茹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空间感。尤其是她的城市小说,地理概念一直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似乎与她本人的旅居轨迹相关。据此,我们可绘就一幅文学创作地理图,以见证她从成名、离开到最

最新文本 | 《有生》的意义

一我们都会注意到,《有生》发表后将近两年来,获得评论界、读者的持续好评和广泛关注,说实话,这一点也再次印证了我早年对胡学文写作的判断以及更大的阅读期待:他是一位厚积薄发的作家,必将会有优秀的作品问世。

最新文本 | 死亡或超越:关于乡土的终极书写

一、极在《有生》后记里,胡学文表示自己长期以来都想写一部家族百年的长篇小说,对此痴梦,断难割舍。他做到了。《有生》以皇皇五十六万字篇幅,写出的其实何止是家族百年,那更是乡土百年。如不少论者早已指出的那

最新文本 | 君子“近”庖厨

香港作家葛亮的《燕食记》描述粤港饮食文化大半个世纪的流变,以及饮食所牵动的人间情事,历史转折。小说围绕一位粤式茶楼点心师傅和徒弟,描写他们对厨事的钻研执着,他们的分分合合,还有各自经历的人生悲喜。烘托

最新文本 | 物性·混融·抒情

香港五方杂处、华洋交汇的城市空间,决定了它的故事总是常说常新,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民生的、历史的、现实的乃至科幻的故事无所不有。在周蕾看来,我们以往对两类香港故事耳熟能详。一类故事述说香港人的抗暴

最新文本 | 饮食书写与岭南城市文化叙事

葛亮谈论《北鸢》的饮食文化书写时曾以《由“饮食”而“历史”——从〈北鸢〉谈起》为题,阐述了其对于饮食与历史关系的看法:“饮食有如镜像,映照时代路轨,亦透视人性嬗变。其见乎于日常精微,又融入时间浩瀚。由

最新文本 | “这只是开端和终结并置的时刻”

“小说仿佛是一首渐慢曲,它以文本之外的某种速度逐渐沉静下来,融入美和忧伤之中,从而避开所谓需求。”①孙甘露的这段话不但适用于小说家叙事速度、节奏和调性的控制力,也适用于读者阅读小说的耐心;不但适用于孙

最新文本 | 硬核故事、人物塑造与史诗气质

长篇小说的创作占据着当代文学现场的要津,长篇小说如何丰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融汇不同的叙事范式,完成小说叙事的新探索,关乎着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命题。孙甘露的最新长篇《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值得远观近

最新文本 | 消失的护航者与千里江山

洛阳纸贵,上海的纸更贵,尤其是2022年4月《千里江山图》出版以来。一边是“千里江山图”,南北山水壮阔雄浑,构图横收“三远”而破时空局限,敢将此画作冠作标题,想必小说也具有相当气势。一边是“孙甘露”,

谈艺随笔 | 钱锺书释“笑”:从青年到晚年

无论自觉与否,每个人都依据其内在尺度来体认自己活得怎样。差别仅在体认程度:要么“或深或浅”;要么“或明或暗”。人作为价值动物,又以表情(脸色、眼神)来流露心绪或心境。“笑”是表征他体味快乐;“哭”是宣

现场 |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2022年11月6日,谢冕学术思想暨中国新诗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中华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联合主办,

现场 | 庞白作品分享会纪要

时间:2022年11月12日地点:广西北海市与会者:陈建功、郭运德、张燕玲、陈祖君、冯艺、梁思奇、曾作剑、小昌、陈丽虹、尚明、路迪、嘉虹等近80人主持人:曾攀曾攀(《南方文坛》副主编):在座的各位嘉宾

打捞历史 | 西南剧展中的抗敌演剧宣传队

根据桂林市博物馆内部出版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文物史料选辑》,共二十九个演出团队参加了抗战时期在桂林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其中,有三个团队来自军委会政治部,它们是剧宣四队、剧宣七队和剧宣九队。

打捞历史 | 东方文艺的国际时刻

对于中国的“十七年”文学而言,激动人心之处不仅在于它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的同构性,还在于它同样参与了世界冷战中的许多重要的国际时刻。而后者常常为当下的研究者所忽略,比如本文要重点考察的

南方百家 | 广西民间童谣的审美特征探析

童谣古代也称“儿谣”“孺子歌”等,早在西周末年宣王时便有相关记载,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①。对于童谣概念的界定从古至今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其形式应合乐或是徒歌,其内容反映社会生产生活还是偏向于政治生活,

绿色批评 | 重塑中国工人的主体性

水运宪的长篇小说《戴花》摆在我的桌前,仿佛是与老朋友久别重逢,难掩心中的惊喜。翻开书页,还是我所熟悉的那种平实、风趣、特别会讲故事的口吻。这让我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刚刚起步的新时期文学迎来了一个云蒸龙变

绿色批评 | 以诗自渡

近些年来,写诗让以文学批评出道、成名并作为职业的何向阳,越来越倾心、依赖,她兴致盎然,灵感频至,保持着“持续地、高密度地”创作状态。究其原因,我想:一是因为诗歌是灵魂的道场,能让诗人直接迅速地得到遣怀

绿色批评 | 历史演变中的创造性书写

2020年12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邱华栋的非虚构文本《北京传》。在这之前,《芙蓉》杂志(2020年第3期、第4期)连载了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2021年1月9日,由SKPRENDEZ-VOUS、

绿色批评 | 告别“真理”的巴别塔

陈希我一直都是一位辨识度很高的作家,这么评价,不但说明他的风格独特,更意味着这风格是稳定而成熟的。纵观其近五年来的创作,有论者指出作家正处于转变期,确实,较之前一个阶段包括《大势》《移民》《我疼》《命

艺术时代 | 禅画与文人画异同之我见

佛教自汉代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交融,在逐渐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禅宗。禅宗不仅催生了与禅相关的绘画作品的诞生,也推动了文人画的产生和成熟。其中,禅宗绘画与文人画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