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 创作手记:语言的碎片化积累与呈现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碎片化积累与呈现,是对人生的思考,是对生命的诠释。诗人写诗,实际上是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旅途中散落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理并予以呈现。内心的柔软,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是诗歌创作的本质与
细读 | 绝 唱 微风:附带着文雅我从苍鹰的鸣唳中,书写沧桑与辽阔。晚间的沙砾,附带着美学的冲动,以及随性的压抑,滋养着夜色的唯美。巧妙的表达,在真善美的修葺下,融合着光明之路上温暖的薪火。黑暗与光明之间,缔结着始于万
不分行 | 母亲的暮年 竹林湾对母亲而言,竹林湾与蛟坝的隶属关系并不重要,因为,她喜欢那片竹林,喜欢竹林里早晚升腾起的缕缕炊烟。三间透风漏雨的木屋,紧挨竹林,像极了母亲的宁静与抗争。从烂祠堂到竹林湾,母亲走了足足19年。曾经
不分行 | 路 过 明长城一垒土,磕磕绊绊地往西走。在腾格里东南角的荒野上,我们相遇。没有旌旗猎猎,只有黄沙漫卷。一个踽踽独行的人,和一垒风尘仆仆的土,如此落寞地不期而遇,这究竟隐含着怎样的时空哲理?历史稍作停顿。短暂的
不分行 | 祥云记 1我的心足够小,装不下水目山的松涛、鸟鸣、塔林及寺院。木鱼声声,经幡飘扬,我不知道该记住什么或该忘却什么?我喜欢随意,随性,放任心中的事物,任其大浪淘沙。我也从不说美好,那个空洞和虚无的词,像瓷娃娃,
不分行 | 向 晚 风,懒懒地牵着我,穿过幽草低伏的旷野,向深处游去。我对那片湖的记忆不是很深了。那里,似乎只有一片明澈的静水,半搂着缥缈的远山,半搂着肆意涌动的芦苇荡。我离开它已太久。昔日的行迹已悄然埋在草丛之下,只有
不分行 | 濠上大桥 濠上大桥时间从河水爬上山岭,把磐石雕刻成佛,把信仰建成庙宇。赶路人似浪涛翻滚,争抢着,涌向朝圣的殿堂。时间的足迹依旧清晰,老树青葱的枝干,石梯凹陷的水宕,比时钟指针更加咄咄逼人。哲学家与冒险家的探索,
不分行 | 松山,灵魂的远方 达隆马,天地间的一枚印戳踏马归来,我是南北间飞行的雁,地上的石块仍旧冰冷如霜,我抬起唐王朝最后的喧嚣,那是一粒久经风雪的尘土。我的边塞将军啊,是否还记得那赏赐给你的鎏金马鞍?那日,你风光无限,满面高昂
不分行 | 花开鲜艳的时候 (外二章) 风吹过,如琴师拨弄琴弦,春天的奏乐,由远及近。植物萌发,泛起青幽的光辉。青草蔓延的歌谣——恣意,激昂。花朵,如丝织的方巾、斗篷,或霓裳……它们的流畅、光艳,刺绣一般鲜艳,娇美,浪漫。每一朵花的理想——
不分行 | 相遇一场塞北的风雪 朔风西来,上演一场雪的沉默。草原上覆满轰轰烈烈的白,万物都在思索,它们该怎样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冬。天地间的风雪酿造了孤独。惊鸿掠影,踏雪而去。风中绽放出片片凛冽,割痛了回忆。空山怀揣着寂寥,哈拉乌素海烟
不分行 | 大 海 (外一章) 一群水跑累了,就会坐在那里。以无边的深渊为榻。那正是云升起的地方。早晨的太阳煮沸飞升的欲望。我们只是看到它的边缘,无穷地荡漾,一次次踏足沙滩并折返,应和着月亮的盈亏,潮涨潮落。贝壳,收集海风。礁石沟壑
不分行 | 曲中意 (外一章)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有的音乐,犹如知己。说不出的心事,藏在心里的秘密,无人知,无人诉。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音乐里。从古至今,伯牙与子期的传说,终是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千古知音最
诗无邪 | 石膏像 林阴小路晚饭后,去林阴小路散步我,一只小白狗随身听里播放着音乐使这条寂静的小道显得不那么冷清小狗跑在我前面,会突然“汪汪”叫几声路旁的地里,有人正在将大白菜连根拔起淡淡的清香,裹着旁边“突突”叫的拖拉
诗无邪 | 雪后的雪 访童年而不遇时值初春,江山褪色山坳里倾泻出烟圈,伴随云彩,恰好落在长江上行至江边古亭,坐下来,取一杯流水翻阅往年写的诗历地球驻留在群星连成的诗行杯中鸟影留不住那个抱鳜鱼涉江的人已在暮色中渐行渐远苦难已
诗无邪 | 视 界 寻梅记寒春去寻找山中的梅林我们谈起诗,远方谈论一起折一枝梅回家插入瓶中,这些话题令人有些小兴奋野径上的风声顺着荒草的方向淹没一些语言我们沿着一些反复选择的山路,成为山的一部分却始终没有寻找到记忆中的那
诗无邪 | 顺从时间的流向 逆 流顺流而下,风吹的方向与水流无关报纸的边角刊登了一则消息:又一个物种濒临灭绝与风无关,一座拦河大坝落成新闻大肆宣扬洄游的鱼群,仅用七秒忘记了返程的路径幸好,领空的界限挡不住鸟类的迁徙顺从时间的流向
诗无邪 | 纸上的月亮 遇见流水和光无从知晓,流水濯洗了多少光阴灯火,从彼岸倾斜下来水面上漾起,鱼鳞般的波光仿佛还在诉说那些风生水起的故事溯源而上,拼接你散落的部分光,在流水之上辉耀流水涤去我体内残留的尘埃让灵魂,往布满生机
诗无邪 | 生活的模样 红菜苔,白菜苔除了颜色不同外白菜苔喜欢长出叶片红菜苔更擅长于极简它们是两姐妹一个温婉,一个干练一个善于发散,一个热衷聚拢最好吃的白菜苔总是长在母亲的菜园里矮脚黄,调羹白,上海青它们都能长出白色的菜苔而
诗无邪 | 在尘世的花园里 (外二首) 新的一天,摘去烂掉的部分将斜剪的每一根茎插进,新鲜明亮的水槽——让它们重新坐落于自己的位置流动着的春日光线如发丝披在我身后油菜花般,闪耀着光芒——在天际而我,以植物的语言向大地倾诉心事远 山空气宁静,
诗无邪 | 斫琴者说 (外一首) 出了庙,调整头部和双膝好好下山,好好做个琴匠如果不幸,这辈子只够栽树那栽成的话,再挑日子伐木砍一大截,削一削,做张琴剩下的两小截,干脆做成两把简陋的木椅,如果我足够有幸,另一把木椅的主人,是看上我的一
室内乐 | 花的心思 1早春,花的心思最保守。都想开,都怕开,都知道开,但是,都不敢开。感谢春天,想看到春天妩媚的笑脸,想得到更多的雨露滋润,是花儿打开自己最大的动力。但是,刚刚立春,自带骨气的梅花未落,她们不敢抢先开。2
室内乐 | 最美的故乡 小村与梦想我们给大山种上了草木,在流水上搭起了小桥,还差什么呢?哦,对了,还缺少一群充满生机的少年。只有少年,才能给小村带来希望与梦想。都说远方有梦想等着实现,有梦想的人,才能捉住它。放下包袱,这样,
室内乐 | 篱笆墙诗考 篱笆墙,就是草药师自然的身影,才能镇住山村的疼!当时间推进,谁也无法阻止,篱笆墙从一块简易的头巾嬗变成一枚刺穴的银针。它们,像那些早已形成断层的老草药师,闭着眼,忍着同情,将针头扎进院落的肌肉里。院落
旁白 |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一散文诗的时代性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在革命年代,很多诗人成为时代的号角与鼓手。鲁迅弃医从文,他的《野草》,就宛如一把手术刀直指麻木不仁的思想。今天,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很多失去
旁白 | 未来散文诗之路 讨论新时代、新媒体语境下的散文诗精神与走向,我认为绕不开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散文诗精神,散文诗精神的实质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到底有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如果没有,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似乎就变成了:怎
旁白 | 诗与我 1993年的时候,我在郑州读中专,由于性格偏爱宁静,课余时间,别的同学都去踢足球、打篮球,或三五小友聚在一起逛街游玩,而我总是悄悄走进学校阅览室,进入书的世界。学校阅览室规模不大,但拥有的图书和报刊足
旁白 | 散文诗的自我气质 汉语文化有自己的迷人的特质,与时代共生,葆有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老子的哲学诗,庄子的散文,韩非子的寓言,既是中国文化的原点,也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还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旁白 | 散文诗是新时代、新媒体视野下的精神栖所 多年前,在我写满多种姿势的落叶和无数声响的大雪中,我遇到了散文诗,那一刻,我为自己获得另外一个精神场所而变得兴奋,紧张。我试图描述一种属于个人的散文诗图景,让其照亮我的精神世界。平日面对出入、来往的患
译介 |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主持人:姚 风主持人语:也许我们对几内亚比绍这个遥远的非洲国家所知甚少,也很少读到这个国家的诗歌,但诗歌没有国界,即使在这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国家,诗歌也在茁壮生长。卡西米罗·吉塞拉是一位十分年轻的诗人,
会客厅 |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本期嘉宾:米歇尔·马多(Michel Madore)1949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1977年开始在法国巴黎生活和工作。自学绘画,1988年举办首次个人画展,至今,米歇尔·马多已参加了160多个群展
会客厅 | 工作室手记 绘 画要在最初的虔诚和纯洁中绘画,就像这是最后一次。绘画是人类最原始的行为之一,像用手舀水:让意识的光芒显现,如醴泉奔涌自地底,欢快,顽皮,气息充盈,甚至带着那么一些泥泞,传递土地神秘之火。正是它,赋
会客厅 | 大家说 鲍栋(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我们看到在马多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身体”。不仅仅是身体的形象。也就是说,他不是用绘画去描绘现实的身体,他是在绘画上呈现抽象的身体感,这就涉及到了某种形而上的身体,甚至可以说,
艺术志 |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甜蜜蜜》(1996)记录着关于个人的回归与放逐,记录着“九七”前后一段与香港有关的历史。那时候,香港人对大陆务工人员有所区别对待,正如粤语和普通话本身就有隔阂。一开始,黎小军(黎明 饰)时常给家乡女
艺术志 | 寻找德勒兹 在德勒兹那里,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或者艺术,都不是某种已经成型的或被我们所定义的东西,而是某种潜能的体现 其行动本身便是生命中的一个事件和转变,而每一个事件和转变都拥有自身的差异性。正是这些创造性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