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2024年第5期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2024年第5期

周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新民周刊》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力求理性、冷

目录

新民一周 | 震撼世界的中法建交

1963年10月22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迎来了一位神秘的贵宾:埃德加·富尔。富尔曾任法国总理,此时既不是政府成员,也没有正式外交头衔,钓鱼台国宾馆为他敞开了大门。富尔带着一封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亲笔信。这

封面报道 | 中法一甲子

1963年10月,时年55岁的法国人埃德加·富尔携带戴高乐总统的亲笔信到达北京。之后仅仅三个月,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就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法建交过程比中美建交要快很

封面报道 | 见证中法友谊的这些人

2024年1月16日晚,以“共同向未来”为题的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巴黎举办。1964年的那场震惊中外的“外交核爆炸”,犹如一阵春雷拉开了中法两国友好关系的序幕。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在

封面报道 | 对华投资最多,2000余家法企在中国

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法国负责中小企业、贸易、手工业和旅游的部长级代表奥利维亚·格雷瓜尔(Olivia Grégoire)女士也在现

封面报道 | 更多米其林“钥匙”,打开中法交融之门

今年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内的巨型冰雕景观“北京天坛”和“巴黎圣母院”吸引众多游客“打卡”。而这两座冰雕的完成由法国企业米其林(Michelin)提供支持。“我们用一把‘冰钥匙’打开了中法两国非常重要

封面报道 | 中法之美,在欧莱雅“美美与共”

“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感沉浸式展览”被列入中法文化旅游年官方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欧莱雅是最早来到中国的法国企业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数十年来,欧莱雅一直是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一

封面报道 | 中法医学交流,在瑞金医院开出繁花

2016年,王振义院士在瑞金医院接待泌尿科专家、法国议员贝尔纳·德勃雷(Bernard DEBRE)。在建筑、艺术、文化领域,“法式”也许指的是一种风情;但在医学领域,“法式”代表的是创新与开放交流。

封面报道 | “艺”起热吻,璀璨法兰西

肖像的映象——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摄影/Alessandro Wang“这不是宫殿,这是整座城市。”夏尔·佩罗说。法国诗人、文学家的慨叹,正是我们对凡尔赛宫最初及最后的印象

封面报道 | “山海有灵”映巴黎,东方生活美与共

近日,法国巴黎风情园举办“山海有灵”法国豫园灯会。为了更好地让法国民众了解到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开放、善良、友好、仁爱等精神内涵,本届法国豫园灯会并非仅仅展示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符号,而是对拥有两千多

封面报道 | 上海的法国文化印记

上海科学会堂是法式风格的建筑。阳光下的法国梧桐,枝叶缝隙间透出明媚的春色;有着法式风情的小别墅,精巧而娴雅地端坐在街区一角;走出深夜的歌剧院,在寂静夜色中为刚刚聆听的一场经典回味不已;人声鼎沸的小酒馆

封面报道 | 经典中文译本,讲好法国故事

2018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初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和法国都是文化大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翻译家,是中法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傅雷、许渊冲、柳鸣九、郭宏安等法语翻译家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福楼拜

封面报道 | 不出国门体验法国风情?这些舞台你别错过

中法友谊一甲子之际,中法文化旅游年将融合文化与旅游两个领域,为两国民众创造深入艺术创作的机会。这种交流就如同两盏明灯相互照亮,并在交流互鉴中实现自我成长创新。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浪漫、时尚且拥有悠久历史

广域 | 热点

A 中国一箭五星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12时03分,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泰景一号03星、泰景二号02星/04星、泰景三号02星、泰景四号03星等5颗卫

广域 | 热词·数据·人物

热词倪培石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曲凯课题组联合国际研究小组申请的新矿物倪培石获得正式批准。倪培石是目前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富铈的硅酸盐矿物,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培教授的名字命名

广域 | 七日谈

壹上海将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日前,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去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5家和30家,累

广域 | 茉莉

茉莉是我在深圳茶博会上认识的一位茶友。每一年的茶博会,我们如期赴约,她偶尔也来我家喝茶,她喜爱的茶也会分享给我们。茉莉后来回黑龙江齐齐哈尔老家定居。之前,我曾邀请她去我的家乡屯溪小住,并一同参观茶园。

广域 | 冬天月季也能开

一楼的院子里,有一棵月季。我家的窗台上,也有一棵月季。今年庐州遭遇了二十年来最冷的冬。开始数九了,小区呈现出一种静寂之美。那些或黄或红的树叶,仿佛一夜之间,就皱巴干枯或坠地成蝶。唯有月季经寒犹绿,还开

广域 | 弄堂口有一碗面

随着各路明星、网红、大咖的频频光顾和自发推荐,这家犄角旮旯的“沪西老弄堂面馆”登上了网络“必吃榜”。很多人从宝山、南汇等地慕名而来,外地游客直接拖着箱子当作景点来打卡。每逢饭点,吃面的队伍从弄堂里排到

广域 | 太阳岛上(2024年 第4期)

上期封面冰雪旅游持续升温的这个冬天,我去哈尔滨采访报道,想要看看巨大流量之下,这座城市的真实模样。说实话,从哈尔滨采访回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冰雪大世界规模盛大、流光溢彩的冰雕,也不是出租车司机的“

观察家 | 锁定胜局的特朗普?

随着德桑蒂斯的退选,美国共和党的初选越发明朗化,尽管有黑莉的紧追不舍,但特朗普的领先优势也越来越大,大到随时可能终结初选的地步。在另一厢,拜登的情况却并不美妙。德桑蒂斯1月21日的退选,是无奈,也是明

漫漫谈 | 四大皆“恐”

1.四大皆“恐”“恐中症”又来了。加拿大联邦政府创新、科学与经济发展部发布了一项与军事、国防有关的敏感技术研究和相关附属机构的政策,包括一份敏感技术研究领域清单和一份指定机构清单。其中涉及中国 85

何以中华·本周博物 | 万般滋味“一锅端”

在这寒冷的冬天,支起一个锅子。趁着水开,把容易熟的食材统统放进去,锅子里冒上来的水汽氤氲了食客的脸,韭菜花、花生酱、蒜泥、腐乳……爱吃什么口味都能在味碟中窥见端倪,而渐渐浮在空气中的香味也让人忍不住咽

专栏 | 百里溪的另一个时代

京芳微信留言:“百里溪畔沐秋荫——郑重捐赠文献展” 开幕以来反响热烈,延期一个月,到2月29日才结束。可惜这段时间正是木版奖评选以及伦敦原创版画展准备最忙的时段,依然无法回上海看展。一个多月前,展览在

专栏 | 江南三钓

三九严寒一旦聊聊盛夏的趣事,还真会生出阵阵暖意。特别和我的发小云良把盏话旧的时候。田野里的所有游戏,云良都是我的师傅,他常说:“田里是饿不死人的!”换句话说,生活在江南,你如果饿死,基本就是无能。河里

专栏 | 黄道婆,那场上海产业转型

带儿子去我本不熟悉的上海西郊闵行一带参加比赛,乘15号线地铁,报站时听到“华泾”,脑子里就突然闪现自己年少时读过的乡土地理书,想起黄道婆的墓就是在这里,于是,我饶有兴趣地跟儿子谈起了黄道婆,他一脸困惑

专栏 | “求食于画”和“非为营生”

明代中后期,苏南地区经济富庶,有“罗绮绢素,以三吴为贵”之称,同时也拉动了对于风雅时尚的需求。当时的苏州,聚集了大批的画商和书画收藏家,吴门许多书画名家,因应这种消费趋势,录得绝佳的市场绩效。这便产生

专栏 | 朝圣者的初恋

《文学的朝圣者》徐策著文汇出版社2024年1月上海作家中,徐策是一个低调的老实人。前辈作家教导我们:做人要老实,写文章不能老实。但他性格如此,几十年如一日,一板一眼、屡教不改的老实。他的小说发表了,新

专栏 | 谢谢你的舞蹈

大树飘零,枯死的树叶象征逝去的荣光,干枯的枝条里藏着灿烂的夏日,目下的困厄来自往昔的繁盛。你会在初次约会的时候去看僵尸片吗?你会在看完僵尸片之后开怀大笑吗?人和人的趣味不同,心灵的投契来得就是这么莫名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