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2023年第30期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2023年第30期

周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新民周刊》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力求理性、冷

目录

新民一周 | 又见737MAX

航空出行有点挑飞机,宽体机窄体机新机型旧机型,体验感上下区别蛮大,因而确定航班时间后,都会留意看一下机型。那天从中部某个城市回上海,可供选择余地不多,订票后看了一眼机型,一个熟悉的代号出现在眼前:难道

封面报道 | 红十字人道的力量

上海,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地。一百多年来,上海红十字运动始终与国家、与民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

封面报道 | 红十字事业,崇高而伟大

位于青浦区赵巷镇的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夜上海,浦江两岸笼罩在温暖的红色中,“世界红十字日”“博爱申城、你我同行”……一行行文字在陆家嘴璀璨的高楼上亮起,光芒投映到游客、路人的眼眸里。2023年5

封面报道 | 红十字事业在上海的印迹

1907年中国红十字会建会初期,创始者深感“恤兵救灾,首需救护人才及医院”,于是在上海徐家汇路购地,开始筹建医院及医学堂。1910年落成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华山医院前身)在上海天津路三一六号创办的中

封面报道 | 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红十字服务站将人道关怀送到群众身边。一个寻常工作日的下午,航华四村小区里充满平静、安逸的气氛,偶尔有虹桥机场的飞机掠过,随后又重回宁静。这个时间见不到什么年轻人,三三两两的退休老人聚在一栋两层楼的建筑

封面报道 | 学急救,成为一种时尚

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比赛。现实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家中老人突然晕倒,身边小孩突发气道异物梗阻,运动时心脏骤停,游泳意外溺水……这些意外的急救窗口期非常短暂。近年来,社会公众通过媒体上一个个鲜活的

封面报道 | 人道救助,传递社会关爱

5月8日,白玉兰大厦为世界红十字日亮灯“哪里有人道需求,哪里就有红十字的人道关怀。”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群众诉求、协助政府兜住民生底线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上海市红十字会依托自身的独特优势做了大量工作

封面报道 | 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儿童的“生命绿卡”

2016 年, 上海市少儿住院互助基金成立2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上海,有孩子的家庭大多会有一张“生命绿卡”,它正式的名称是——上海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简称“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在

封面报道 | 17万热血志愿者的“髓愿”

上海市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千人集中入库。在上海,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坚守着对生命的承诺,无论他们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接到通知都会义无反顾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他们中,有撸起袖子就上的医护人员,

封面报道 | 向阳而生,伟大而艰难的抉择

2020 年“博爱杯”大学生人体器官捐献公益海报和插画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这是一则发生在申城的真实故事:2020年5月,开网约车的东北小伙小任突然倒在路边,送医抢救无效后,他的家人决定完成人体器官捐献

封面报道 | 生命教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9 年“5·8”世界红十字日,杨浦区同济小学急救小先锋救护操作表演。今年6月15日举行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上,来自复旦大学药学院研一学生侯东岳作《聚两岸青年合力,担人道博爱使命》的主

封面报道 | 从国际人道救援到民间外交重要渠道

2020 年2 月,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专家团队赴伊朗,协助当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上海市红十字会组建首支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专家团队赴伊朗,协助当地抗击新冠肺炎

广域 | 读家

热点A 中国京津冀、东北地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近日,我国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要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做好受伤人员救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