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10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10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期刊,1982年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由叶圣陶先生亲笔题写刊名。

目录

卷首语 | 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是一节公开课,一位年轻老师执教古诗《石灰吟》。“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更是馨香独具。今天,老师想要跟大家继续遨游在诗歌的国度,一起学习一首诗,读懂一个人,掌握一种写法……”课堂上,这位老师按

理论 | 大单元视域下微习作任务群的设计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同类任务的学习单元组成的课程群组。每个学习单元以学习主题为统领,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方法、资源、评价等要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学

理论 | 基于文体意识,探寻小说教学策略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体裁。《文心雕龙·定势》中言:“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教学取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选择适合于这种文体的

理论 | “双减”背景下“qù”作业的设计探索

在“双减”教育视域下,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被广泛关注。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的组成部分,既具巩固检测作用,更包涵学科育人功能。本文谈在“双减”视域下设计与实施“qù”作业,以此关注学生人格成长,促进其综合素养

理论 | 2022年版课标理念下单篇课文教学探究

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使课堂教学不再盲目,有了追寻的方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世界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介绍,阐述了《清明上河图》名

理论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学习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教材加大了此类文本的选用比例,意在引导学生在传承革命文化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入选教材的革命文化题材文本体裁丰富,其中小说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和鲜

理论 | 基于学习主题的单元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

在新课程理念驱动下,将单元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有机融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检视当下,或有隐忧。一是目标虚化,缺乏明确指向;二是内容泛化,缺少结构性整合;三是实践浅化,缺失深度思维;四是匹配弱化,缺欠

理论 | 文体视域下诗歌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现代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单元,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等诗歌,旨在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与魅力。本

理论 | 预测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教材中阅读策略的单独编排凸显了编者对学生习得阅读策略的重视,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单元,在预测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篇教学预测,彼此之间各自为营、孤立教学现象的产生,而

理论 | 单元统整视域下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教材每个自然单元都是整体设计的,因此要将单元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统整,聚合成整体进行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体会景物的变化。”本单元选编了《古诗词三首

理论 | 朗读 想象 创编 拓展

现代诗是现代文学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富有节奏,韵律优美,极具感情色彩。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诗歌,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初步

教学 |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启迪大脑的思维。”(爱因斯坦)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共识,2022年版课标将思维能力确定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进行解读,“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

教学 | 以任务为引领,驱动学生深入阅读

2022年版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并从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可见任务在驱动学生阅读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精卫填海》是四年级上册的一

教学 | 真实学习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在2022年版课标中,“情境”是高频词、关键词之一,“课程理念”中提出“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教学建议”中也相应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可见创设学习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

教学 |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

教材依照“精读—略读—整本书阅读”的体系编排课文,略读课文不仅是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认知习惯,不仅要将略读课文视为教材体系中的内容

教学 |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票务信息、旅游指南、产品说明书等。这一现象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2年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阅读简

教学 | 深入解析教材 助力写景作文

教材中设置了多处景物描写的习作练习,教材中亦不乏写景的经典课文,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美丽的小兴安岭》《金色的草地》,四年级下册《白桦》《海山日出》,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等,题材多样。从表面看,写

教学 | 利用微型活动,让习作教学更有效

习作作为语文学科中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语言、逻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需要一定的资源累积。因此,以微型活动入手开展习作教学,不仅符合该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积累的平台。笔者简要

教学 | 五年级上册单元习作教学的策略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单元习作是语言运用的综合体现,是对单元课程内容进行一个咀嚼与反刍的过程,是积累、运用与创造语言的过程,是对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整合的过程。单元习作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教学 | 搭建多维支架 助力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作为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已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重视。二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积累,喜欢阅读绘本,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看图写话训练中往往出现三难:写不出、写不清、写不好。写不出,是不

教学 | 创设语境,让识字教学更有趣

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凡是与使用词语有关的都属于语境因素,比如时间、空间、情景、话语提示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低年级的识字量大约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一半左右。汉字是比较抽象的笔

教学 | 基于任务驱动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运用各种互相关联且具有一定意义的任务来驱动教学与学习。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便是逐步加深对文本理解的过程,同时任务完成结果还能用于检验学生的学生成果。在2022

教学 | 指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方略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三层六大学习任务”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其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对整本书进行系统性、深入的阅读,注重学生在阅读

教法 |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2年版明确了“文化自信”在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重。但由于这一类课文所描绘的事件、刻画的人物及其背后所渗透出来的

教法 | 搭支架 促想象

2022年版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已核)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教师的重视。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想

教法 | 彰显古典诗文价值,积极落实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2022年版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范畴,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文

教法 | 适时 适度 适切

统编本教材在一些课文后面编排了“阅读链接”板块,虽然数量不多,却能在“关键时刻”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补充、整合、拓展、延伸,成为联结课堂内外知识的重要桥梁之一,有助于学生学好课文。“阅读链接”的篇幅较短,

教法 | 根据课后习题,创设有效情境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经验。教材的精读课文后面都设有“课后习题”板块,表述简洁清晰,指

教法 |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2年版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文言文是中

教法 | 紧扣人文主题,发掘诗歌的文化意蕴

2022年版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其中,“文化自信”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纵观教材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六年级

教法 | “双减”背景下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其育人功能凸显。因此,学校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不仅是2022年版课标颁布后的难点所在,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

漫读 | 《论语》中的育人之道和教育家精神

正因为有了千年前周游列国的孔子,才有了千年后周游世界的《论语》。距离孔子一千多年的朱熹,花费几十年写成了《论语集注》,是阅读让孔子与朱熹穿越时空相遇了,时光流逝,因阅读发生的相遇从未停止。我在《论语》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