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11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1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期刊,1982年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由叶圣陶先生亲笔题写刊名。

目录

卷首语 | 创有效实践活动 促学习方式变革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那么,如何创设有意义的课堂实践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最近阅读余映潮老师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怎么教》,感触颇

理论 | 民间故事类课文教学探究

中国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国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性质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口语化、泛指化和夸张化等特点。在民间故事教学中,教师要

理论 | 谈“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进步,“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品质的培养,以期达到教学和评价的最佳效果。一、结合最新评价理念

理论 | 善用评价工具,提高读写互促教学的有效性

2022年版课标倡导“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评价改革的一项明确且强有力的举措。“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实现教学、学习和评价之

理论 | 基于寓言特点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能够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寓言故事,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寓言故事的

理论 | 大概念视域下基于教材的文本重构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空前强烈,传统的知识取向的课程已很难完全满足新时代人才结构的需求。尤其是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时,要求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

理论 | 大单元教学探究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的叙事性散文为例,深入探究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效果,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叙

理论 | 紧密联系生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2年版课标首次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理论 |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建议

我国语文教育中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对全书的深度阅读。自语文学科单独设立后,几乎所有版本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曾涉及到这一主题。在2022年版课标中,它被明确定义为一种独立学习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同时课

理论 |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建议

2022年版课标颁布以来,“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这些词就高频率地成为了热词,也成为了撬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杠杆”。面对三个层面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的“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教学,一线

教学 | 叩开古典名著阅读大门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沉浸于文学之美,感悟独特鲜活的人物,在心灵的触动中提升自我表达能力。此单元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搭

教学 | 以问引领,高效阅读

以真实的、情境化的语文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有创意的表达者,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和应然旨归。教师应通过“学会提问”的阅读策略的培养,将学生带入阅读任务探究之中

教学 | 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有效举措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思辨”一词源于儒家经典《中庸》中的“慎思之,明辨之”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只有进行慎重思考,才能进行正确辨析。在教学中,倡导思辨性阅读可以帮助学

教学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对培养学生批注能力的思考

2022年版课标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能够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促进他们的阅读走向独立。课

教学 | “图—文”场景:唤醒学生自觉表达

教材中的插图这种图像化的表达形式,与文本语言遥相呼应,直接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不同表达形式的插图和文字,两者互为张力,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割裂插图和文字

教学 |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2.通过听声音、想画面,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3.结合课后小练笔,围绕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上课前我们先玩一

教学 | 创设情境,让动作描写更精彩

【教学目标】1.认识“嘎、绊”,会写“摔跤”,理解“眼疾手快”。2.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嘎子、小胖墩儿的性格特点。3.学习人物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学 | 《北京的春节》节庆生活的“民俗性”解读

2021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教育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被

教学 | 赏“搭石”风景 品温暖人情

《搭石》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形,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教学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2022年版课标特别重视整本书阅读。整本书种类繁多,能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多样的思维方式、多彩的审美体验、完整的文化场

教学 | 让班级读书会叩开整本书阅读之门

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利用课内与课外时间共同阅读指定的书籍,并在班上进行交流阅读体会的活动。阅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2022年版课标在“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中对第一学段

教法 | 教学评价在说理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学评价促进了学生在构建的任务情境中,有意识地自省与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对教学

教法 | 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的教学策略

2022年版课标指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什么是语言经验呢?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经验”一词的解释(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我

教法 | 素养导向下对文本语言的深度品味

2022年版课标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要突显语文课程的“素养导向”,找准文本与核心素养维度之间的联系

教法 | 古诗词审美教学摭谈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涵养高雅情趣,具有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古诗词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描绘了数

教法 | 感悟 对比 表达

在教学中,感悟、对比和表达是三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元素,三者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在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感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为对比和表达提供基础;对比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事物的差异,为感

教法 | 研课后练习 探有效教学

教材的练习设计别具匠心,课后习题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试探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与有效运用,从而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让课后练习助力教与学。一、

教法 | 用好统编本教材,培养思维能力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任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