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12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1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期刊,1982年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由叶圣陶先生亲笔题写刊名。

目录

卷首语 | 追寻更本真、更美好的语文课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怎样才是更本真、更美好的语文课。随着教学时间越来越长,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愈发强烈,以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更本真、更美好的语文课”当成自己的教学追求和教学主张。更本

理论 | 支架式学习任务在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育人导向的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变得尤为重要。支架式学习任务作为一种驱动型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批

理论 | 项目化作业设计的尝试与思考

2022年版课标倡导的“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等,与项目化学习非常贴近。项目化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下讲授与灌输的方式,以活动化的实践操作和项目为主,带领学生在积极探究、具身体验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理论 |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构建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教材以语文要素构建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发展体系,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解决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想使语文

理论 |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习作单元教学探索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单篇教学的模式,从整

教学 | 跨媒介阅读与展示的教学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让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社交阅读等多元化阅读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果将报

教学 | 以《蝴蝶的家》为例谈提问策略的落实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该单元选编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精读课文和《蝴蝶的家》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 | 批注式阅读的指导方法

作为一种常见而实用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环节,都安排有边阅读边在空白处做批注的学习任务。但是,因为批注本身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很多时候,教师的指导也无

教学 | 高年级互动体验式阅读指导实践策略

体验式教学倡导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认知规律出发,创设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让体验指向每一个个体,让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过程即价值,过程重于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将课

教学 | 巧用“阅读链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设置了“阅读链接”板块,内容一般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对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借助“阅读链接”来指导学生的阅读,进

教学 |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火烧云》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质朴而又生动形象,尤其是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把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形象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一种美好的视觉、听觉感受。本单元语文素是“了解课文

教学 | 习作教学,从“读懂”开始

小学的习作教学常常让师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觉得不好教,学生觉得不好写。那么,怎样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让习作教学不再是难题呢?这得从“读懂”开始——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笔者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 | 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探索

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是以学生习作素养的形成为目标,立足语文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的习作教学能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扩大学习范围,通过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等

教学 | 挖掘教材中的民间文学元素,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选择有利于组织和实施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在习作教学中合理引入民间文

教学 | 从读到写:童话单元教学尝试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文体,主要通过夸张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编织奇异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角色形象,给予学生以美的熏陶,深受学生喜爱。仅从三年级上册来看,就涉及诸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 | 思辨“紧箍咒” 探寻约束内涵

【教学目标】1.结合书中具体的故事情节,感受孙悟空的形象特点。2.通过比较阅读,走进人物内心,探究孙悟空性情的变化。3.引导感知、思辨“紧箍咒”的作用,了解约束的丰富内涵,从而正确认识成长问题,促进学

教学 | 《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镶”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借助表格、圈画关键词等方式,梳理清楚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变化,并归纳景物描写方

教学 | 品味语言文字 滋养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1.认识“创、存”等生字,会写“录”等生字。2.用串联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段落意思。3.抓住动词,感受作者是怎么把造纸的过程写清楚的,并学着介绍一次手工活动。4.感受造纸过程中包含的智慧与

教学 |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三维”探索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作业的质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始终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应以“双减”和大单元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确定作业内容,科学设计作业

教学 | 大单元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2年版课标指出:“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 | “双减”背景下特色作业设计初探

作业是整个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是师生查缺补漏的主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主要有口语表达作业、书面抄写作业和社会实践作业三种。下面,笔者分别就“双减

教学 | 立足价值意蕴的作业设计

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作业设计要与生活相关联的要求:“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

教学 | “以聊促读”: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小学生的阅读环境日趋复杂多元,如何引导他们深入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以聊促读”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以聊促读”是指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教学 | 整本书阅读展示课优化策略实践研究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此任务群主要的目标价值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指导学生以完整的一本书为阅读单位,在更接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中进行阅读、完成学习要求,学会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教法 | 单元教学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

统编本教材使用以来,单元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单元教学以优化学习任务设计为核心,更侧重于活动的连续性和阶梯性,关注任务链的精心布置,同时要求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深层次理解。教师应聚焦教材

教法 | 挖掘民俗文化 促进文化传承

民俗文化是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土壤。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提出和实施,我国越发重视对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民俗文化的价值内涵,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法 | 高年级阅读教学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标中多次出

教法 | 单元整体意识下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方法

2022年版课标将学习任务群列为语文课程的组织与呈现形式。基于当下统编本教材单元整体的编排方式,建构单元层面的学习任务群是较为流行的一种做法,教师要有为学生之“学”服务的意识,将原本的单元内容转化为学

教法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课文教学探究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教法 | 牵住复述“牛鼻子”,生长言语智慧力

复述,是运用已有的言语经验,对原有材料进行再现的过程。语文课堂上的复述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调动学生的记忆力、思维力、表达力等多项学习能力的参与。“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三年级下册第八

教法 | 聚焦双线目标,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胆想象”,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宇宙的另一边》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趴在阳台上,看着浩瀚的宇宙展开了丰

教法 | 尝味 体味 品味 回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开展以“民风民俗”这一人文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一、尝味——粥之香浓《腊八粥

教法 | 概括,从梳理语句的内在逻辑入手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什么是概括?概括是思维过程的一种,其特点在于从同一类事物中提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或属性,并将其归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般性的认识或概念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