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6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6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期刊,1982年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由叶圣陶先生亲笔题写刊名。

目录

研究探索 | 在诗情画意中追寻育人价值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应致力于学生个体精神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它不仅是其

研究探索 | 核心问题设计的教学指向

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指能激发和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能整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内容,能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相关联的贯串整节课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从指向信息提取、信息整合、内容理解、评价

研究探索 | 点面融通,教学古典名著单元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教材作为母语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单元为板块编选了古典名著。笔者结合选择的内容以及教材

研究探索 | 运用具身理论,走进语言的画面之境

落实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教师需要运用知、意、情和行等多种感知方式,激活学生阅读过程中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师可以采用具身教学理论,

研究探索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单元作业设计

一、“双减”下的作业转向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科学的作业设计已成为“双减”背景下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国教育科学院学者杨清提出需实

研究探索 | “双减”背景下的低年级口头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一线教师都感到非常为难,因为低年级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基本的笔画书写、生字练习、词语积累是

研究探索 | “大单元” 教学路径探寻

学习任务群都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往往是由几个同类的单元组成的一个群,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很强,与平常的单元形式不同,因此称之为“大单元”。语文“大单元”教学,其实也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大单元”

研究探索 | “大单元” 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析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匠心独运,围绕同一主题把多篇相关联的文章整合在一起,构成“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编本教材较以往版本的教材在编排上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变化,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

研究探索 | 童话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童话作为一种文体,笔调唯美,道出世界的美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孩子在童年时期阅读童话对其精神成长能产生一生的影响。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童话单元。“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是本单元

研究探索 | 全程写作视野下范文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范文是习作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恰当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的习作有方向、有抓手、有迁移、有提升。教之前,选好范文 教之时,用好范文 教之后,赏评范文。整个过程,教师全程教写,学生多次练写,教

教材教法 |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探索

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

教材教法 | 批注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批注既是深入感知文本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习得文本的成果表现,更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批注”为核心,语文要素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材教法 | 批注:自主阅读的好助手

批注是指阅读的时候把疑难问题、读书体会等写在书中的空白处,以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读书方法。批注所写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甚至可以是一个标点或符号,只要能反映阅读时的感受就

教材教法 | 抓住关键语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何谓关键语句?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语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看,总起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都是关键语句。总起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的基本内

教材教法 | 如何开展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是由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以学生自主阅读、生生互助阅读和家长陪伴阅读形式展开的。在阅读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几次交流讨论,同时相应设计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完成的阅读单,通过课堂讨论交流

教材教法 | 角色体验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习作教学对学生的言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当下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视野窄化、虚假写作、素材单一等问题,学生畏惧习作,不乐意写。如何改善习作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让学生

教材教法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的方法,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通过对比阅读,交流阅

教材教法 | 在传统文化中根植“梅”的种子

【教学理念】梅花为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通过花语为引,与学生共同整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等书写梅花的篇章,带领学生品味梅花之丰姿与风骨,走进梅的世界。【教学目标】1.品读美文和诗

教材教法 |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示儿》《题临安邸》,并能够背诵。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积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过程】一、

教材教法 | 文言文教学应关注文言、文学、文化

现行教材非常重视文言文教学,将文言文阅读较以往版本提前到了中年级。文言文语言凝练,意蕴深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引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文

教材教法 | 对中高年级 “长文”“难文”教学的思考

在教学中,“长文”“难文”如何教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很多教师。而如何迎难而上,聚焦语文要素,巧教“长文”“难文”呢?下面我结合教材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一、当前“长文”“难文”教学的常

教材教法 | “难课文”教学之道

课文是学生提高阅读素养的主要媒介,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精挑细选出来的美文佳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难课文”进入了学生的

教材教法 | 儿童本位理念下儿歌多元趣读的策略

所谓儿童本位理念,简而言之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天性需要,以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发展等来进行教育教学。儿歌因其独特的形式美、声韵美、节奏美等深受儿童喜欢,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朗读

教材教法 |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

教海拾贝 | 巧用课后习题,设计难文浅教的支架

统编本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课文远离学生现有的认知,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系列课文,陈先云先生指出: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炼出最有价值的内容,采用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策略。课后习题,其实就

教海拾贝 | 借助多维支架 提升表达素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种范例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支架。所谓支架,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框架体系。有了支架,学生就能够紧扣课文内容洞察作者的写作特色,

教海拾贝 | 让支架为学生的阅读助力

支架一词来源于建筑行业,在教学中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即为学生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所构建的概念框架。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经验不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阅读需要

教海拾贝 | 背景资料让古诗词教学更精彩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悠远的意境、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并不仅仅存在于几十个字中,同时与诗人创作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以及当时的心境都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学古诗词不能局限在语言表层,而要

教海拾贝 | 体会编者意图 用好课后习题

教材中有着题型多变、题量适中的课后习题,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有着明示教学目标、显示重点难点、提示语文要素的训练点、暗示教学策略等方面的作用,更是学生言语实践的地方。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

教海拾贝 | “阅读期待”让深度阅读真正发生

读书,不仅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陶冶”与“情操”。但现在的学生却大多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一直处于浅层阅读状态,无法体会到文本的深层意蕴,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读书之乐。众所周知,读

教海拾贝 |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三种方法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在的感知迅速作出判断、猜想与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在阅读教学中,培

教海拾贝 | 借助“语文园地”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强化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属性。教材编排的一体化,决定了单元资源的选择以及整合运用,都与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海拾贝 |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文道统一的落实策略

教材中编选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蕴藏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不仅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载体,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这种基于语文课程人文维度的

教海拾贝 | 师生共读《一日看尽长安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听到学生诵读这些诗词句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悠久的中华民族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