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9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9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期刊,1982年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由叶圣陶先生亲笔题写刊名。

目录

研究探索 | 积累 模仿 创新

近年来,语法研究越来越重视和句法相关的语义与语用的研究,认为语法研究主要包含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其中,在语用上主要研究说话的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等。这些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给小学语用教学提供了正确

研究探索 | 聚焦预测 习得策略

在阅读文本时,读者可以依据如情节、插图等文中传达的信息,结合自身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对下文内容进行推测,这就是预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预测策略贯串始终,对单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研究探索 | 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教童话

在童话教学中,要从儿童出发,把握童话对儿童的特别价值,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教童话。笔者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谈谈童话教学中的所思所得。《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

研究探索 | 希沃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在希沃白板进入教学前,对教学现状加以分析,我们发现存在四个方面的短板与不足,阻碍了教学价值的充分释放。第一,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以课本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无法满

研究探索 |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之变

“教学减负”是学校和教师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教学的减负模式,如何调整,用什么方法调整,调整成效怎样界定等问题,成了摆在眼前的大事,同时也指明了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实践中我们发现,“教

研究探索 | 指向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文本内容,还能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材十分重视提问教学,从低年级学习问号开始,逐渐安排学生学习提问。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提

教材教法 | 巧用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陈立飞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在新内容的理解上与已有的知识产生冲突的一种现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差异,借助重整、对比、思辨等方法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走进阅读

教材教法 | 高年级散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步入高年级,散文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学生整体的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年级散文更加凸显了教材对“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机结合,文章更显“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对于教学的整体架构提出了更加

教材教法 | 低年级朗读教学例谈

何为朗读?朗,从月,良声,指清脆响亮之声;读,将文字化无声为有声。朗读让书面语言有了跳动的生命。那么,如何更好地领会教材的编写之意,落实朗读教学呢?一、拾级而上,循教材之本意教材按照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教材教法 | 批注式阅读:让学习真正发生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的同时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勾画在书上或者写在书中的一些空白处,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

教材教法 | 例谈“日积月累”的教学策略

为了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教材在语文园地设置了“日积月累”栏目,相机拓展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等资源。这一栏目的教学,稍有不慎,教学重心就会偏移,滑向两个极端:一是逐字落实,条分缕析,结果得不偿失

教材教法 | 浸润式教学在“和大人一起读”中的运用

统编本教材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首次把陪伴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时,教师找准触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关联点,可以从双向生活场景创设、多轮共读机会创设及多重陪同角色创设这三

教材教法 | 基于学生体验的习作实践探寻

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开展基于学生体验的习作实践,让学生回归生活,发展观察、思考、感悟、想象、表达、创造等多种语文能力,既是课程实施的需要,又是让学生习作能力与生命成长和谐共振、共生共长的需要。一、留心生

教材教法 | 说明文习作教学策略探微

一直以来,学写说明文都是习作教学的难点。说明文作为一种基本的表达文体,以内容专业、文辞严谨的特点成为学生心中较难的文学体裁。在说明文习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用清晰的思路将说明对象的特

教材教法 |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对于教材中课文的教学不仅需要从内容层面训练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同时也需要紧扣文本的言

教材教法 | 关注单元整体 习得写作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的特点。“交流平台”主要对精读

教材教法 | 习作单元的课文这样教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习作单元,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大板块。对于习作单元的编排,陈先云先生说:“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

教材教法 | 找准训练支点 提升思维品质

【文本解读】《田忌赛马》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本单元正

教材教法 | 贫贱不移凌云志 一星萤火照古今

【教材解读】《囊萤夜读》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共有两句话,33个字,语言高度概括,事例新奇生动。第一句话仅用了8个字就总结了车胤谦逊有礼、勤学不倦、学识渊博、通晓事理的特点。第二句话用具体

教材教法 | 《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写本课部分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提示,厘清故事情节,运用抓重点长话短说的方法,学会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部分。3.通过品读“惩治恶人”部分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初步

教材教法 | 《将相和》人物形象解读

《将相和》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与廉颇由“不和”到“握手言和”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出了蔺相如与廉颇两人以国家为重的深明大义。文章重点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看似简单的人物描写,实

教材教法 | 口语交际教学的五个转向

教材对口语交际教学高度重视,将口语交际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进行编排,在1~6年级构建了清晰的目标体系、训练梯度和多样化的交际情境。教材体系化、梯度化、情境化的编排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实际

教材教法 | 基于多模态教学情境,让口语交际真实有情趣

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虽然注重了交际情境的创设,但单一化和碎片化的情境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如何改变教学现状?多模态教学理论强调把多种符号(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引

教材教法 | 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

关注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是教材的重要教学目标。语文要素作为教材的新兴内容,有些教师对于语文要素的落实无从着手,有些教师关于语文要素的落实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要素在课堂得到真正落实

教材教法 | 落实语文要素的“忌” 与“宜”

语文要素的编排与设置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要素的解读不到位,在语文要素落实方面存在着直接告知、过分渲染、草率落实、忽视过程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主要

教材教法 | 单元整体视域下简要复述课文教学例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编排了复述课文的要求,在四

教材教法 | 彰显民间文学特质 落实创造性复述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其中,民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根植于普通劳动人民之中,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普通劳动人民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质。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专门编排了民间

教材教法 | 掌握复述策略 讲好民间故事

我国民间故事十分丰富,情节夸张奇幻,故事性较强。在教学中,因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特色,依本而教。民间故事除了文本价值,其核心力量是精神观念的认同和民族情怀的传承,所以,借助复述统整教学

教材教法 |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探究

统编本教材选编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描写的难忘的革命历史了解得并不多,很难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借此来根植学生的红色精神,培养学

教海拾贝 | 运用比较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比较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发现文本中独特的表达范式,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等。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都是有着其独特的写作意图

教海拾贝 | 以故事为抓手,提升学生言语实践能力

教材选编的课文有许多本身就是故事或者暗含着故事的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故事为载体或者媒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使学习更加有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故事情境,为学生创设鲜活丰富的言语活

教海拾贝 | 巧妙构思,创新作业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创新、趣味、多层次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厘清知识思路、拓宽知识面。教师应该溯文本之源,熟知学习的重难点与攻克目标,以

教海拾贝 | 理解概念,实现真实迁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经过小学六年层级性、递进式的阅读、表达训练,六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基本是回顾整理和进一步提升后的综合运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置了这样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

教海拾贝 | 动物题材类课文教学建议

教材中的动物题材类课文是基于动物的本体特征,以动物形象为主角,从动物视角或人类视角出发,展现动物与人类的互动为内容,描述动物间的关系及发生的故事。教材中动物题材类课文众多,类型丰富,内容繁杂,角色形象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