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是“小艾滋”吗

作者: 蔡晓峰

很多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不约而同地问我:“新冠病毒感染不是大号流感,那是小号艾滋病吗?”“网上都说二次感染是小艾滋,会让人免疫耗竭,是这样吗?”

“为什么你们会认为新冠是小号艾滋病呀?”我反问道。他们信誓旦旦地列出三个理由:1. 国外专家提出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片段和艾滋病病毒是相似的。2. 两者感染症状相似,特别是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3. 国家批准用来治疗新冠的药物,本身是治疗艾滋病的。

既然大家这么关注这个问题,我特地上网找了找那些“耸人听闻”的视频和文章,觉得有必要向大家科普一下两者的关系。

疑点1两者有相似的基因片段?

新冠病毒是2020 年1 月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β 属,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基因组全长29891 个碱基对,拥有10个基因,可编码10 个蛋白质,是目前已知最大的RNA 病毒。艾滋病病毒( 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以下简称HIV),为逆转录RNA 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基因组全长9749 个碱基对,拥有9 个基因,可编码9 个蛋白质。

2020 年1 月31 日,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研究人员在BioRxiv(一个用于存储和发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文章预印本的知名平台)上发布预印本论文称:“通过对新冠病毒结构的模拟,发现4 个插入的基因片段序列与HIV-1的刺突糖蛋白序列存在相同或相似部分,而且这4 个插入的基因片段不太像自然进化而来。”该论文发表没几天就遭到科学界的一致反对,作者也已撤回了该“阴谋论”论文。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表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同源性。20 多种氨基酸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不同序列结构,相似序列越长,说明同一个来源的可能性越大。但只有几个氨基酸很像,根本说明不了是同一来源。事实上刺突蛋白的序列有1277 个,仅凭其中4 个相同就说两者相似,根本站不住脚。不仅如此,还有研究人员在蝙蝠粪便RaTG13 冠状病毒分离株的刺突蛋白上也找到了这4 个完全一致或高度相似的插入序列,说明新冠病毒的这些片段早就存在于大自然中。

新冠是“小艾滋”吗0

新冠病毒来源问题扑朔迷离,它的突变却时刻在发生。因为新冠病毒是单链RNA 病毒,没有DNA 双链结构那样稳定,所以基因突变发生率很高,这更被研究人员所关注。

2020 年9 月, 南非一名36 岁晚期艾滋病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该患者携带新冠病毒达216 天。检测表明,她体内的新冠病毒出现了32 种基因突变,其中有13 个突变出现在对新冠病毒感染和入侵至关重要的刺突蛋白上。更重要的是,对她体内的新冠病毒突变株进行鉴定后发现,其逃逸抗体中和作用的能力更强。

在当年最新发现奥密克戎B.1.1.529 突变株的南非纳塔尔省,之前就频繁出现新型突变株,该地区成年人HIV 阳性比例高达1/4。因此,国际主流科学家推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与艾滋病患者有关联,是从艾滋病患者体内演变而来。不过奥密克戎与HIV 并不存在直接关联,没有基因上的跳跃或者合二为一。事实上,未经治疗的HIV 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因为免疫力低下,在染上新冠病毒后,不足以遏制新冠病毒的复制和变异,反而为后者提供了肆意演变和大量复制的温床。在这个过程中,复制错误比例更高,且由于病毒持续存在,已产生的各种突变都会被保留下来,最终形成了包含大量突变的奥密克戎。

科学家此前的担忧或已成为现实,即艾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的“碰撞”可能会使根除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努力复杂化,未经治疗的HIV 感染者或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一个来源。

疑点2两者都破坏人体免疫力?

先来谈谈艾滋病急性期的症状表现。艾滋病急性期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10 ~ 14 天后,症状持续7 ~ 14 天,然后逐渐缓解。急性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皮疹、肌肉关节痛、头痛、腹泻、口腔溃疡、盗汗,少数人会有体重减轻,也有部分人可以没有症状。

当你看到上面这些症状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这些和新冠病毒感染时的症状有些相似。没错,这些都是病毒入侵人体后产生的病毒血症表现。其实,不只是HIV 和新冠病毒,其他很多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SARS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人体后都会带来类似症状。所以,临床医生无法仅凭这些急性期症状来鉴别诊断患者感染了哪种病毒。当然,HIV 感染和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期症状出现的时间还是略有区别的,前者要在10 ~ 14天后才出现,而新冠病毒感染后一般1 ~ 2 天就出现明显症状。

再来看看破坏人体免疫力这个重头戏,我们来模拟一下两者的进攻路线和策略。

新冠病毒非常年轻,血气方刚、自信满满,妄图速战速决。它们从人体口鼻等呼吸道黏膜入侵后,只要人体哪个器官组织上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酶)受体,就会直接冲过去无差别攻击。利用病毒表面刺突蛋白这把“钥匙”精准打开ACE2 酶受体这把“锁”,让病毒颗粒融入到细胞内部进行复制,生产更多下一代病毒颗粒的同时也破坏了细胞。ACE2 酶受体普遍存在于人体各器官或组织,其中肺部、心脏、动脉、大脑、消化道和肾脏等器官组织中更多些,因此也就会被重点“关照”。这也是患者发生白肺、血栓、心肌炎等危重症病变的原因。

新冠是“小艾滋”吗1

面对新冠病毒如此嚣张的气焰和全方位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会立刻发挥出十八般武艺与之对抗。再加上很多人有疫苗抗体的加持,最终绝大多数人都能在5 ~ 14天消灭入侵的新冠病毒,甚至都不需要任何抗病毒药物的支援。虽然人体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免疫系统也会受到消耗和重创。临床上可以看到,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们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明显减少。“阳康”后,人们普遍感到从未有过的乏力感,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才能恢复元气。

与新冠病毒的莽撞相比,HIV 在急性期就显示出了不急不躁的特点。急性期过后进入无症状期,HIV 便选择悄无声息地攻击人体“免疫部队”。HIV的外膜糖蛋白就像“老牌间谍”,与人体最重要的免疫部队T 淋巴细胞上的CD4 受体“线人”接头。“间谍”和“线人”会联手偷偷打开“免疫部队”后门,让HIV 轻松潜入淋巴细胞内部进行繁殖。新生的大量病毒内核发育成熟后,还会“撕下”一部分淋巴细胞的外膜来做自己的外膜,掩护自己突破防线,转而攻击下一个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外膜被新生病毒们瓜分光了就死了,淋巴细胞慢慢死的多了,人体的防御能力也就逐渐丧失了。HIV 很有耐心,一边扩大战果,一边知足常乐,在人体内可潜伏6 ~ 8 年。

新冠是“小艾滋”吗2

HIV 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身体疾病,但当免疫系统被破坏殆尽,丧失生成免疫细胞的机会,抵抗能力极度下降时,便进入了艾滋病晚期。此时,HIV 便招呼它的狐朋狗友们来到这个没有任何抵抗力的人体内胡作非为,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肺结核分枝杆菌、念珠菌、肺囊虫等特殊病原微生物,可引发肠炎、肺炎、脑炎、口腔和皮肤的严重感染,甚至各种恶性肿瘤,最终导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前的那么多年里,HIV 感染者看上去一切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不做检测,谁也发现不了。与初出茅庐的新冠病毒相比,HIV 在破坏人体免疫力方面手段更毒辣。

疑点3抗新冠药就是治疗艾滋病的药?

按理说,HIV 感染者免疫力低下,应该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被攻击后进展为危重症或死亡,但研究结果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最新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中,西班牙科学家检查了马德里近3000 名HIV 感染者的医疗记录,发现其中51 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率为1.7%,而马德里总人口的感染率为4%。在这些HIV 和新冠病毒双重感染的患者中,只有两人死亡,死亡率约为4%。相比之下,马德里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却很高。中国研究人员在武汉的一项早期临床观察也支持了西班牙学者的研究结果,在近200 名服用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HIV 感染者中,没有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推测原因,可能是这些HIV 感染者一直在服用抗病毒药物。就像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的策略一样,在感染病毒之前就已经在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血液里已经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可以有效抵御新病毒的入侵。

2023 年1 月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阿兹夫定、Paxlovid(新冠口服药)等被纳入抗病毒治疗。

阿兹夫定2021 年7 月作为抗艾滋病药物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双靶点抗艾滋病创新药。Paxlovid 包括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其中的利托那韦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型蛋白酶抑制药。阿兹夫定、Paxlovid 等被指南推荐在感染早期3 ~ 5 天内服用,服用不超过14 天,用于预防重症,不用像艾滋病患者那样终身服药。这个策略又和艾滋病暴露后阻断用药一致。

不过,绝大多数无症状或轻症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根本不需要服用上述抗病毒药物,仅靠个人免疫力就完全能应付了。

HIV 病毒和新冠病毒,一个已经发现40 多年了,但至今无法彻底治愈,更没有疫苗保护;另一个才出现3 年,就已让全世界80% 的人口感染,至今仍在不断变化。两个病毒所致疾病都属于“乙类乙管”传染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家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理性看待各种传言,避免恐慌和歧视,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