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肺结核患者就一定会得结核病吗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22年全球约有1 060万结核病新病例,约130万人因该病死亡。在我国,2022年结核病新发患者人数约为74.8万,结核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五。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位列第3。结核病不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但结核病并非无孔不入,如果能做到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则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古老而强大的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研究者解剖发现,肺结核患者的肺部会形成颗粒状病变,类似土豆、花生等作物,便将该病称为Tuberculous,即结节的意思。
1882年,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首次分离出了结核分枝杆菌,并于同年3月24日,在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菌。为了纪念科赫的这一重大发现,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的历史久远,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威胁人类健康。我国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肺结核的症状描述。而通过显微技术和分子技术,科学家在早期人类遗骸上也发现了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痕迹。
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入人体的任何器官,如脑、胃、肠、心包、盆腔、骨、腹膜、淋巴、皮肤等。绝大多数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病部位在肺部,即肺结核,发生在其它部位的病变统称为肺外结核。多数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因此很难被发现。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结核病可能危及生命。
结核病的传播过程
1.传染源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患者的肺部组织,使原本有弹性的肺泡组织变性坏死,坏死部分呈黄色干酪样。这种干酪性组织很容易溶解破溃,形成肺部空洞,结核杆菌可在空洞中继续大量繁殖。患者在咳嗽、咳痰时,会排出大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痰中的致病菌数量越多,传染性越大。
2.感染途径
(1)呼吸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肺结核患者正常呼吸时呼出的带菌微粒较少。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时,会排出大量带有结核分歧杆菌的传染性微粒。咳嗽一次可喷出超过3 000个带菌微粒,相当于大声说话5分钟所排出的微粒数,而打一次喷嚏播散到空气中的微粒数则高达100万个。健康者吸入致病菌可导致感染。此外,如果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与尘埃混合在一起随风飘扬,被健康人群吸入肺内,也有可能引起感染。
(2)消化道传播
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一般来说,胃酸能杀灭结核杆菌。但是,如果健康人群与结核病患者共用餐具,大量食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或健康者本身胃酸分泌较少,可能导致感染。
3.易感人群
(1)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2)免疫受损或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者等。
(3)免疫力低下的儿童、老年人等。
接触过肺结核患者不一定会得结核病
如果患者的痰中不带有结核分枝杆菌,说明患者没有传染性,不会通过呼吸道等方式传播致病菌。如果接触有咳嗽、咳痰症状,正在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与患者接触的距离越近、时间越长,则吸入致病菌的数量越多,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会发病。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的免疫力足够强大,肺泡巨噬细胞可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但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结核分枝杆菌会大量生长繁殖,破坏肺泡组织,导致肺结核。
预防措施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存力较强,在室温下、阴暗处、干燥的痰内可以存活6~8个月,粘附在空气尘埃中可以保持传染性8~10天,在-6℃左右可以存活4~5年。但该菌对高温湿热条件、酒精、紫外线等比较敏感,在阳光下曝晒2~7小时,用75%浓度的酒精作用数分钟,或煮沸10分钟以上可以将其杀灭。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将结核病阻拦在人体的“大门”之外。
1.结核病患者应立即治疗
如果发现自己有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伴或不伴有低热、胸痛、痰中带血等肺结核疑似症状,或者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应主动佩戴口罩,前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患者确诊后应配合隔离,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以免传染给更多人。只要坚持尽早、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不再具有传染性。
2.患者住所应彻底消毒
如果发现同住人员为结核病患者,应在其就医后及时对居所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等曝晒半日以上,餐具等用品可以煮沸2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居室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3次,通风30分钟左右。
3.普通人群养成卫生习惯,增强个人免疫力
在人员密集处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在咳嗽或打喷嚏尽可能转头背对他人,用手或纸巾捂住口鼻。注重个人卫生,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更衣,定期对居所进行通风、消毒。及时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
增强个人免疫力。重视膳食营养,适量食用奶制品、禽蛋、瘦肉等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均衡补充各类营养素。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结核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各位读者朋友不必过度恐慌,更不能对肺结核患者持歧视态度。只有大家共同携手,增强防范意识,关爱、帮助结核病患者配合治疗,才有希望创造一个没有结核病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