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潜伏身体的水痘病毒变成“缠腰龙”

“蛇盘疮、缠腰龙,爬满一圈要人命。”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带状疱疹给患者造成的剧烈痛苦。每到季节交替时,到医院皮肤科和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逐渐增多,而且多以罹患糖尿病、肾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为主,严重的神经痛令许多患者难以承受。

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带状疱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发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了解带状疱疹

1.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水痘和带状疱疹看似是两种毫不相关的疾病,其实是由同一种病毒,也就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感染病毒后可引发水痘。部分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仅为病毒携带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性,一旦感染可长期潜伏于感染者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感染者的抵抗力低下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发生炎症,表现为带状疱疹。

2.皮损与疼痛是主要症状

带状疱疹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和集簇性水疱,常见于胸背、腰部等部位,一般为单侧、沿神经节段呈带状分布。皮损一般可在2~3周内消退。无疹性带状疱疹患者因为没有皮肤症状,临床上诊断起来有一定难度。

患者一般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疼痛,表现为患处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痛感,部分患者的疼痛感受甚至可以达到疼痛级别最为严重的10级。而且,患者的年龄越大,神经痛越严重。神经痛可持续数月,重症患者的疼痛甚至可能延续数年。持续的剧烈疼痛可导致失眠、焦虑、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好发于“年老体弱”者

年龄是带状疱疹最大的发病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部分慢性疾病的影响,人的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风险会明显增加。此外,罹患免疫系统疾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心理压力大、进行过外科手术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如何区分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与带状疱疹有一定的相似性。具体来看,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簇集性水疱,大多出现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单纯疱疹的发生位置没有规律性,疼痛比较轻,往往伴随瘙痒症状。带状疱疹是沿神经节段分布,呈带状排列的密集小水疱,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会传染吗?

大家都知道,水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那么,带状疱疹也会传染吗?

事实上,带状疱疹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液中。如果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直接接触患者的水疱液,很容易被感染,引发水痘。不过。大多数成年人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免疫力,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

如果罹患带状疱疹,应尽量避免与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密切接触。家庭成员应尽量与患者分房而睡,勤通风,做好衣物、居家环境的消毒工作。

带状疱疹的预防建议

1.接种疫苗

推荐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糖尿病、肾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相关研究显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4年后,对50岁以上接种者的保护效力仍有93.1%,对70岁以上接种者的保护效力仍有87.9%。

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但没有规定最大年龄限制。该疫苗为肌肉注射,免疫程序为2剂次,接种间隔2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符合要求者可前往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进行接种。

2.增强免疫力

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应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果身体情况允许,应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膳食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充足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改善免疫力。

此外,疾病、外伤等也是诱发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应注意防病,季节交替时应做好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讲究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罹患慢性疾病者应配合治疗,控制好自身病情。

罹患带状疱疹该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是缩短病程、保护局部皮肤、预防继发感染,治疗手段以止痛、抗病毒、消炎为主。如果患者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和疼痛科就诊。

1.抗病毒药物治疗

在发疹后48~72小时内,尽早、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缩短病程、控制皮疹、减轻神经痛。一般可口服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抑制病毒复制。

2.镇痛治疗

针对轻、中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等药物,中、重度疼痛一般使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或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首选用药为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

3.局部消炎

水疱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为患处消炎。水疱破溃后,可酌情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乳膏等。

4.神经介入治疗

疼痛科医生可以根据带状疱疹皮损所对应的神经节段,通过超声引导精准定位,把消炎药、少量局部麻醉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注射到脊髓背根神经节周围,在镇痛抗炎的同时促进神经修复。

对于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剧烈难治性神经疼痛,可以采取神经射频热凝技术,损毁相关神经,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根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