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食物的微生物来自哪里

众所周知,“邪恶”的微生物可能让食物变质或导致疾病。那么,食物中这些蠢蠢欲动的微生物究竟来自何方?其实,这些微生物可能生活在食材之中,也可能来自周围的环境。从种植、收获,到被制作成美味的食物端上餐桌,在食物经历的每一道工序中,都能找到微生物的身影。

内源性污染

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内可能携带各种微生物,造成食材的内源性污染。比如,家畜、家禽的消化道、上呼吸道和体表可能生存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鸡受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因此鸡肉必须做熟才能食用。健康乳畜的乳房内存在细菌,所以生牛乳必须经过杀菌,才能让人放心饮用。

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一般是无菌状态,或者仅有极少数细菌。病原微生物可能在果蔬开花期侵入并生存于果实内部,比如,苹果、樱桃中的酵母菌,番茄中的酵母菌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等。

外源性污染

1.土壤:土壤中含有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和营养成分,还可以保护微生物不受紫外线辐射,因此,土壤素有“微生物大本营”之称。不计其数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土壤中共存。从土里产出的红薯、马铃薯、花生等食物的表面会携带大量微生物。

2.空气:如果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固定住所”,那空气对于微生物来说,就像是草原上牧民居住的“流动毡房”。某些微生物来自于土壤、水、人和动植物体表的脱落物、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它们附着在飞扬起来的尘埃、液滴上,随风飘荡。常见的通过空气传播的微生物有大肠埃希氏菌、嗜淀粉乳杆菌等。如果没有做好密封措施,这些病原菌很有可能落在食物表面。

3.水:江河湖海中有着多种微生物。比如,海水中有革兰氏阴性菌等微生物,被渔民捕捞起的鱼虾上可能携带着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洪水、暴雨期间,许多病原微生物会经由水源传播。因此,不能食用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4.人体:人体的皮肤表面、毛发、消化系统、上呼吸系统均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它们可以经由空气传播,直接污染食品。如果我们没有清洗双手而触摸食物,那附着在双手上的微生物就会污染食物。从事食品生产的工作人员如果违反卫生管理制度,比如不佩戴口罩、手套,工作服清洁不到位,也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

5.加工机械设备及包装材料: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本身没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但这些器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和食品接触,如果食品的残渣、汁液粘附在其表面,消毒灭菌工作又不彻底,可使微生物大肆生长繁殖。

既然微生物无处不在,任何食物都不能避免被污染,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降低患病风险呢?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想和病原微生物“相安无事”,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谨记对双手彻底清洗消毒,日常做好厨具、餐具消毒,不在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餐馆就餐,不食用生肉、变质、过期食品,就可以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