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发育特点助力婴儿成长
孩子从出生到1周岁之间为婴儿期,不仅生长发育速度极快,而且各器官发育并不完全,容易罹患疾病。作为父母,特别是第一次经历生育过程的新手爸妈来说,若是对婴儿的身体机能不熟悉,很可能手忙脚乱。因此,家长很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正确养育,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皮肤:薄嫩易损需悉心护理
婴儿刚出生后,皮肤还没有发育完全,无论功能还是解剖结构,都与成年人存在很大差别。婴儿皮肤的具体特点是:特别娇嫩、敏感,易受刺激与感染,因此需要悉心护理。
1.代谢快
婴儿皮肤的新陈代谢较为活跃,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较强,皮脂分泌旺盛,多见于头顶部(前囟门处)、眉毛、鼻梁、外耳道以及耳后根部等处。如不定期为婴儿进行清洗,分泌的油脂混合灰尘、皮肤碎屑后长期残留,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有的婴儿甚至会因瘙痒难耐抓破皮肤。
护肤方法:家长可每天为婴儿洗1次澡,每次洗澡的时长控制在5~10分钟。夏季天气炎热,如婴儿出汗较多,可为其早晚各洗1次澡。洗澡次数如超过1次,建议只用清水清洗。冬季天气较寒冷时,应在温暖的环境中为婴儿洗澡。为婴儿沐浴可仅以温水清洗,或选用酸碱度适宜的婴儿专用洗护用品进行清洗。
2.抵抗力弱
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薄,真皮层所含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较少,皮肤厚度仅为成年人的1/10,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损,也容易因细菌侵袭造成感染。再加上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湿疹、丘疹、水疱等皮肤问题。
护肤方法:为婴儿洗澡后,应立即为其擦干体表的水分,涂抹质地温和的婴儿润肤露等护肤产品,令皮肤表面保持水油平衡。尤其是在干燥的秋冬季节,环境空气湿度较低,不涂抹护肤产品很可能导致婴儿的皮肤过分干燥,引起瘙痒,甚至是皮肤病。此外,开空调取暖或室内有暖气等采暖设备,也会令皮肤干燥的现象更加明显。建议为婴儿穿着符合《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2015)》A类标准的贴身衣物,以防甲醛等有害物质伤害婴儿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婴儿的衣物要用弱碱性产品进行清洗,清洗后应曝晒晾干。梅雨季节,衣物不容易晾干,可使用空调或除湿机进行除湿,或使用烘干机烘干衣物。避免衣物潮湿引发皮肤问题。
3.体温调节能力较弱
婴儿的皮肤保温能力和散热能力均不如成年人,非常容易中暑或着凉。此外,由于婴儿皮肤的血管、汗腺还处在发育的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很容易引发热痱(即痱子)。
护肤方法:家长切勿给婴儿穿得太多,应根据环境温度为婴儿及时添减衣物。天气炎热时,可用柔软干燥的毛巾擦拭婴儿的皮肤褶皱处,如脖颈处、腋窝处、大腿根部等,令这些部位保持干燥凉爽,以免出现热痱。
4.易被晒伤
婴儿的皮肤薄、血管丰富,有较强的吸收和通透能力,部分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被机体所吸收,造成中毒。同时,婴儿皮肤黑色素较少,色素层较薄,非常容易被紫外线灼伤。
护肤方法:家长不可随意给婴儿涂抹药膏,尤其是含有激素类的药膏,以免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避免将婴儿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不要带婴儿在12~14点紫外线强烈时外出。如果外出,可为婴儿穿长袖衣裤、戴帽子,进行物理防晒。
眼睛:从黑白到彩色,重在监测
1.视觉功能不健全
婴儿出生后,其眼部结构已经成形,但并不拥有健全的视觉功能。婴儿的眼球与成人相比较小,6月龄婴儿的眼球只有成人的2/3大,且眼轴距离短。新生儿具有生理性远视,即看不清近处但看得见远处的东西。除明显畸形外,新生儿视觉异常一般较难发现。
护眼方法:应根据医生建议带婴儿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婴幼儿视力检查的方法包括选择观看法、视动性眼球震颤法、遮盖试验、跟随反射、视觉诱发电位等。对于新生儿,医生会检查其有没有追随光反应,看瞳孔对光有没有反应。对于3个月大的婴儿,可以观察其有没有集合注视手指的能力。也就是把一个手指放在眼前,向其眼前移动时,观察婴儿的两只眼睛会不会同时跟随手指移动。
2.黑白世界
新生儿的眼球小,视黄斑区细胞少,眼肌的调节功能还未完善,所以视觉不敏锐,看不到五彩缤纷的颜色——他们的世界是黑白的。此时,婴儿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对光有反应,可短暂注视15~20厘米距离内的物品。
护眼方法:婴儿6个月大以前,可在其床周围放一些黑白的图案,让婴儿进行追视。如果在床头放置带颜色的物件,可以红色为主,不宜出现较多颜色。
3.色彩敏感期
4~12个月龄时,婴儿进入了彩色的世界,其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事物非常敏感。
护眼方法:家长可培养婴儿的色彩感知度,将婴儿的生活空间尽量布置得多彩一些,如将一些彩色图片贴在墙上,为婴儿换上颜色柔和的彩色床单和被罩,在婴儿视线内放置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书籍等。家庭成员和婴儿的衣服可适当多些色彩的改变,但要以柔和的颜色为主。在6月龄后,婴儿会转动头部追视色彩时,家长应向婴儿描述颜色,加深其对颜色的认知能力。
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后,家长可为孩子选择如南瓜、红薯、胡萝卜、西红柿、菠菜、韭菜、鸡蛋等富含叶黄素的护眼食物。叶黄素能够为视神经提供充足的营养,助力视力发育。
耳朵:敏感脆弱需适度刺激
婴儿主要通过辨别说话者说话的声音、语调来锻炼听觉记忆。不同月龄的婴儿,对于声音的敏锐度不同。同时,婴儿对噪声非常敏感。
1.发育不完善
人类的胚胎在三四周大时,就开始发育听力系统了。胚胎期第4~8周是所有器官开始发育的关键期,此时母亲若使用药物、感染病毒或接触有毒物质,如烟酒、放射线、重金属、塑化剂等都可能造成胎儿耳朵发育异常,甚至是停止发育。婴儿出生时只有耳蜗发育已达成人大小,耳朵的其他部分仍需进一步发育生长。婴儿的耳咽管(中耳内与咽部相通的管道)短且平。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细菌等,非常容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护耳方法:新生儿生后3~5天要进行听力筛查,及时诊断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家长在日常护理中可多观察婴儿对周围声音的反应。在为婴儿清洗面部和洗澡时,要注意避免水流进婴儿耳朵,以免造成细菌感染。
2.喜欢听妈妈的声音
婴儿喜欢听人讲话,特别是对妈妈的声音情有独钟。这是因为,妈妈往往是婴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人,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婴儿对妈妈的声音更熟悉。当妈妈发出声音时,婴儿会马上将头部转向妈妈。有学术研究发现,新生婴儿在出生后3天就会产生喜欢妈妈声音的动作——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平静或开心。
护耳方法:妈妈照护婴儿时,可多柔声呼唤婴儿,有助于婴儿建立起与妈妈的亲密联系。家庭其他成员在照料婴儿时,也可以多用低音量、柔和的话语和宝宝进行沟通,表达自己对他/她的喜爱,告诉他/她最近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让婴儿感觉安全、快乐。
3.不喜欢尖锐的声音
通常情况下,婴儿都不喜欢尖锐的声音。当出现这种声音时,婴儿的头会朝反方向扭转。
护耳方法:避免让婴儿听机器噪音、施工噪音,以防损伤婴儿的听力。让婴儿多听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例如流水的声音、扫地的声音、轻声关门、开门的声音、风声、雨声等。可经常播放舒缓的音乐。如果方便,可在室内挂上风铃。风吹风铃的声音比较动听,可使婴儿心情愉悦。
家长可尽量用左手抱婴儿,以便其贴近心脏。听心脏跳动的声音,有助于消除婴儿的恐惧感。当婴儿在床上玩耍时,可以在床上放上不同音质的发声玩具,以便刺激听力细胞的发育。也可以让婴儿听取各种物体,如木盒、纸盒、书本、球、椅子、铅笔等落地的声音。
★婴儿到12月龄(1岁)时,可以按照成年人的指令拿东西,会指认五官,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能够翻书,可以手握笔涂画,盖瓶盖,用手势表示需要;会移开障碍物找玩具,能指认身体的2~3个部位,模仿大人做家务;穿衣时会主动配合,可以熟练地用摆手表示再见或用拍手表示欢迎。而实现这些,需要家人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给与其全方位的呵护、照料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