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的“声音”
20世纪初,心理学家提出假说:幼儿之所以会自言自语,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练习对话,并且把“对话”这个“联机游戏”玩成了“单机游戏”;而随着年龄渐长,儿童依然会保留这个能力,只不过这个阶段他们可以默不吭声地在大脑中与自己“对话”,倾听自己脑内的“声音”。
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人脑的伴随放电现象,这个假说也逐渐站稳脚跟。伴随放电的本质是将一份指令复制成多份,并发送到大脑的不同区域,有点像电脑的“复制粘贴”指令。人在说话的时候,大脑中负责处理动作的运动皮层会给口部肌肉发送动作指令,同时也会把这一指令“复制”成多份,发送到大脑的其他部分,通知它们:“主人就要开口讲话了,不要大惊小怪。”如此一来,人才不会在开口的瞬间被自己吓到。研究还表明,即使人并未发声,只在脑中默想,发声器官依然会接收到指令,行动起来。此时,大脑其他部分就会接收到伴随放电。这整个过程和人真正发声的过程是类似的,因此,脑内的“声音”就是未说出口的话。
上一篇:
伽马射线望远镜帮助科学家捕捉更多引力波
下一篇:
三个泉野马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