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泉野马传奇
作者: 张赫凡
背景知识:
普氏野马,地球上唯一现存的野马种类,其野生种群于20世纪中叶在我国和蒙古国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均为圈养野马的后代。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并让它重归故里,我国从1985年开始陆续从国外引进普氏野马,开始实施放归野马计划。从2001年8月第一批野马放归野外(请见本刊2002年3月刊野马野放专家组组长谷景和教授的文章《野马回归的坎坷历程》),到今年(2022年)已经21年了。
“三个泉的那一大群野马找到了!”2022年3月13日下午,三个泉野马管理站站长朱马别克告诉了我这个比春天的阳光还要暖心的消息。
“这些马瘦了吗?”我问。
“没有瘦,都胖得很,看来沙漠里的草不错。”三个泉野马管理站的巡护员木拉力别克高兴地说。
三个泉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与卡拉麦里山毗邻。三个泉所在的吉拉沟又称吉拉大峡谷,南北宽八九千米,东西长上百千米,呈巨大的喇叭筒状,南侧是连绵的沙漠,北侧是气势恢宏的雅丹地貌带,这里在远古时期曾是海底世界。

三个泉的“开拓者”群兰多家族是2007年放野的,现在这些野马大多是野外新生代,也就是真正的野生野马,从圈里走向野外的老马已所剩无几。
在没有人工补饲的情况下,三个泉的野马又安全度过了一个冬天。走过了15年的野外生涯,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三个泉野马的适应能力和对狼等天敌的抵御能力一代比一代增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欣慰。
三个泉的开拓者——兰多
2007年6月3日,8岁的野马兰多带着5匹母马被放归至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喀木斯特的桑巴斯陶野放点。兰多是第一匹被放归野外的国外引进野马(之前放野的是引进野马繁殖的后代),它是2005年9月从德国科隆动物园引进的6匹种公马之一,出生于1999年。它在桑巴斯陶暂养围栏内经过20多天的适应后,人们为它打开围栏,它带着家眷冲向了野放地。
兰多的目光黑亮有神,看上去神采奕奕、威风凛凛。它的毛色较深,鬣毛黑而密,身体匀称、精干、紧凑,尻部肌肉发达健美、向上凸出,与腰部形成下凹的优美弧度。


也许是兰多对人们安排的新家不满意,一个月后,它带着家族群自然迁徙至距桑巴斯陶野放点100多千米的福海县三个泉。这期间,兰多家族经历了漫长的迁移:从海拔较高处向低处迁移,从生物量较小的区域向西往生物量大的区域移动;先是向北朝第一个老野放点移动,在移动了30千米左右后忽然辗转向西移动,行进100余千米后到达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条狭长的山谷。兰多靠自己的能力在这里为妻子们找了个水草丰美的家安下身来。
兰多家族的新家处于高大沙垄和起伏戈壁的交错区,这里植物种类丰富,有浓密茂盛的柽柳灌丛和芦苇丛,还有三口天然自流泉眼,常年有泉水从地下溢出,“三个泉”便是因此而得名。兰多自选的新家比起人们给它选的野放点的条件似乎要优越很多,这匹马可真是智慧过人呀。其他被放归野外的野马,都是一点点适应,一点点地拓宽自己的领域,它可好,一下就跑了100余千米地,而且很快就适应了野外的食物和环境。它每天带着家眷在那条长上百千米的大沟里自由地活动和采食,生活得十分自在快活。到了冬季,它带着马群跑得没影儿,居然不用人补饲就度过了漫漫冬季,这令大家十分吃惊。兰多是第一匹成功恢复野性的野马头领,是野放队伍的奇兵猛将,让人们看到了野马野放成功的希望。

也许是在野外遇到了狼,为了保护群体跟狼发生了搏斗,或是跟前来夺它“妻子”的附近牧民的家马发生了争斗,野放两年后,兰多腿部受了伤,瘸得很厉害,经过治疗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它变得日渐衰弱。
2015年7月8日,兰多去三个泉水源地喝水时不慎从悬崖上滚落,不幸身亡。
好斗的艾蒙
2013年5月29日,已繁殖了24匹后代的优秀白马王艾蒙带着两匹母马被放归至三个泉野放点,来接替兰多的“王位”。6月18日,准噶尔132号头马也被放归至三个泉野放点。

艾蒙模样长得很特别。它的毛色比其他马要白得多,故也被称为“白马王”。它浑然一体的浅白色,只有尾下半部、四肢下部及鬣毛上一圈黑边颜色较深些,四肢上数道黑色横纹比较醒目。艾蒙个子也比一般的成年马小,四肢和脖子短粗,看上去粗壮结实,又短小有力。
艾蒙看上去很凶,野性十足。每当遇到人或其他马,它总是耳朵向后抿,目露凶光,眼球突出,不时翻着白眼,伸颈龇牙向靠近它的马或人发怒,或冲上去攻击。
到了野外后,向来好斗的艾蒙与准噶尔132号之间发生了恶战。14岁的艾蒙不敌比它小2岁的本土野马(指在新疆繁殖的野马)准噶尔132号,被咬得浑身是伤,伤口有三四十厘米长,鲜血淋漓,特别是两侧的睾丸伤势较重。艾蒙伤得如此严重,大家都以为治不好了。可经过精心治疗和管护,艾蒙居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真是匹生命力顽强的好马。
艾蒙伤好后,又向准噶尔132号发起进攻,结果却是屡战屡败。
艾蒙和准噶尔132号的家族刚被送到三个泉时,先被放在钢管搭建的简易围栏里,围栏把水源地也圈了进去。工作人员让它们在里面适应几天,等它们情绪比较稳定后,给其中两匹野马戴上了项圈,才放其出去,然后把围栏拆掉。三个泉的水较苦涩,在野马中心喝惯了地下水的圈养野马起初很不习惯,把嘴伸进水里尝一下,甩甩嘴,不愿喝。最后直到渴得没办法,才会将就喝这苦涩的水。
2015年1月18日,准噶尔132号公马因寄生虫病死亡。同年7月8日,兰多也坠崖而亡。没有了竞争对手,艾蒙成了这里唯一一匹成年公马,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头领,“占有”了9匹母马,成了一名真正的王者。2016年9月16日,艾蒙在三个泉的后代——白马王子“三个泉2号”在野外诞生。


补充后备公马
由于艾蒙已17岁,已过繁殖黄金期,而且多次受伤,体况下降,难以承担过重的家族负担,同时为了提高野马家族的遗传多样性,改善小种群近亲繁殖状况,2016年5月14日,野马中心将选择的两匹后备公马准噶尔295号和准噶尔310号放归至三个泉野放点。
准噶尔295号是艾蒙的儿子,出生于2010年5月,长得身强体壮。它继承了父亲爱打善斗的特点,力战群雄,从野马中心“光棍群”中脱颖而出,当上了“光棍群”的“老大”。准噶尔310号也长得威武高大,打斗能力很强,通过竞争,它成了“光棍群”的“二当家”。
三个泉来了如此强大的两个对手,艾蒙稳固了一年的王者地位很快受到了挑战。
准噶尔295号、准噶尔310号这两匹马被送到三个泉时,没有设临时的简易围栏,运过去后直接就放出去了。从运马箱出来后,它们一下子获得了自由,一个朝北跑,一个朝南跑。准噶尔295号直直地朝着沙漠方向跑去,准噶尔310号则跑到了马群边。


过了几天后,准噶尔295又回到了三个泉,而准噶尔310号却跑得没影儿了。从狭小的圈舍,突然来到广阔无边的荒野,对环境也不熟悉,准噶尔310号就自个儿漫无目标地到处跑,工作人员找了好多天都找不到它,一直到10月下旬才有了它的音信。当时,三个泉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牧民电话,说在乌伦古河的白鹭湾发现了一匹野马。兽医恩特马克和司机李学峰一起赶了过去,查看了这匹野马大腿后的标记,原来这就是走失近半年的准噶尔310号。当时它已严重脱水,非常瘦弱,口腔及舌头多处受伤,伤势较重,兽医赶紧进行救治。
残酷的王位之争
从2007年至今,三个泉野马家族已先后更替了5任头领,在头领争夺战中,失败者不是重伤,就是战死。
准噶尔310号死后,艾蒙的对手就只有自己的儿子准噶尔295号了。准噶尔295号很快发起攻击,没战几个回合,艾蒙就败下阵来,浑身伤痕累累。艾蒙就这样被自己的儿子赶出了“家门”,从此成了一个孤独的“流浪汉”,郁郁寡欢,日渐苍老憔悴,失去了往日的王者风采,后来于2019年3月27日死亡。
2020年8月,三个泉2014年野外成功繁殖的第一匹野马“三个泉1号”公马,带着它一年前征服的一匹母马,打败了准噶尔295号,成了新的“国王”,“占有”了所有母马。
野马家族的王位之争向来都是很残酷的,往往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这场战斗下来, 准噶尔295号被打得右后腿严重骨折,浑身伤痕累累,脖子上有大面积的伤口,鬃毛也被咬掉不少。后来,准噶尔295号骨折的那块骨头完全断开,仅靠一点皮粘连着,导致准噶尔295号只能艰难地拖拉着残肢前行,但由于伤势过重,它于同年9月7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