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

作者: 吴青

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0

2022年3月发布的一项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早在7000年前,鹅就已经在今天的中国境内被驯化,而且鹅的驯化时间可能早于鸡。

重要发现

包括日本学者和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孙国平、蒋乐平等家专组成的考古团队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一个年代在7000~5500年前的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相关考古工作,发掘结果表明,当时这里的居民大多为狩猎者或采集者,但他们也种植水稻。

田螺山遗址考古从2004年开始持续了十年时间。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村落遗址,它在空间位置上与其他河姆渡文化遗址遥相呼应,并具有与其他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年代跨度。田螺山遗址是继河姆渡、鲻山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个河姆渡文化早期聚落重要遗址。考古团队在这里挖掘并辨认出232块鹅骨。多学科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鹅骨中至少有一部分属于已经被驯化的鹅。

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1 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2
田螺山遗址

四大证据

中国鹅驯化自鸿雁。鸿雁是迁徙动物,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的西伯利亚繁殖,寒露后飞到南方越冬。

科学家发现这些鹅骨属于驯化后的鹅的证据之一是鹅的年龄。其中4块骨头属于年龄小于16周的幼鹅。因为这么小的鹅不具备远途飞行能力,所以考古学家判断它们必定是在田螺山遗址所在地孵化的。第二个证据是,该遗址所在地不仅今天不存在本土野鹅,而且根据气候条件等判断在7000年前也不可能存在。综合这些证据,考古学家判断这些幼鹅只可能是在当地孵化且经过驯化的鹅。第三个证据是,一些成年鹅骨骼的化学组成表明它们喝的是当地水,而且它们大小相仿,这表明它们很可能经过人工繁育。第四个证据是,对这些鹅骨的碳测年结果表明,这些鹅都生活在大约7000年前。此外,本地既有经过驯化的鹅,也有迁徙来的野生鸿雁。

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3
中国鹅驯化自鸿雁,但中国鹅(右)与鸿雁(左)在体态上差异明显
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4
在田螺山遗址发现的鹅骨
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5
如今生活在田螺山地区的鹅

鸡鹅争议

之前这方面的研究都只是基于对相关土壤的年代测定,而这项新研究是首次对鹅骨进行碳测年,而后者的结果更可靠。与此同时,多学科研究也让这项新研究比之前的同类研究全面得多。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为近7000年前中国鹅的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鹅是第一批被驯化的鸟类。

科学家之前认为最早被驯化的鸟是鸡,但他们对鸡最早在何时、何地被驯化尚存争议。家鸡有可能驯化自今天仍生活在南亚的一种野生鸟——红原鸡。但遗传学研究表明,家鸡后来与灰原鸡等野鸟杂交过。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论是,根据对鸡骨的DNA检测,鸡最早在1万年前就已被驯化。但有科学家指出,不仅红原鸡当时并未分布于该研究所指的鸡驯化地,该研究的测年方法也不够直接,而且被检测的鸡骨并非都来自家鸡。总而言之,鸡的驯化史相对复杂,还未被完全厘清。根据现有证据,只能说明家鸡最早是在大约5000年前出现的。

故事未完

综合上述,鹅的驯化可能早于鸡。但参与这项新研究的科学家指出,与对狗、牛等哺乳动物的驯化研究相比,对鸟驯化史的研究依然不足,所以,随着更多证据的浮现,鹅或鸡的驯化故事有可能还会被改写。另外,想确定鹅为什么被驯化也很困难,因为获取肉、蛋、羽毛、骨器等都可能是人类驯化鹅的理由。而与鹅相比,鸡最初被驯化的目的要清晰些——考古证据表明,人类最初驯化鸡似乎不是出于实用目的,而是把鸡作为一种神圣动物来崇拜。

优雅、漂亮的中国鹅

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6
优雅、漂亮的白鹅

中国鹅在鹅的家族中堪称最漂亮、最优雅的鹅,进一步可分为白鹅和灰鹅两大类。它们对人很友好,而且与鸡、鸭也能友好相处。它们羽毛紧密,身体曲线优美,看起来比实际体重还重。之前已有证据表明中国鹅起源于东北,这种鹅在《尔雅》里有记载,远在4000年前就已被饲养,是很古老的鹅种。只不过,这次对田螺山鹅骨进行的检测把中国鹅的驯化时间又大大提前了。

中国鹅的体态美早已世界闻名,而中国人饲养鹅既是看重它们的除草能力,也是看重它们的产蛋能力——一只雌鹅每年可产蛋60~80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