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预告披露期A股波动加剧 当前市场环境如何把握投资主线?
作者: 梁杏根据交易所现行规则,1月底是全部上市公司年报预告的有条件强制披露截止日,同时2025年新“国九条”、“退市新规”开始实施。当前阶段,前期概念炒作的较多小盘风格或有较大调整压力,大盘、红利等可能相对稳健。后续随着业绩落地、市场情绪回暖,有业绩支撑的科技成长板块有望表现出较强弹性。
年报预告期来临 市场短期震荡
2024年新“国九条”和“退市新规”在4月12日出台,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规”将全面施行。“退市新规”提出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其中提到“增加一年严重造假、多年连续造假退市情形”、“加大绩差公司退市力度,提高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等内容。
“退市新规”有利于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同时也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长期利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5年1月进入了上市公司年报预告披露期,部分投资者担忧上市公司退市风险,这些公司又主要集中于业绩相对较差的小盘股。
实际上,根据交易所规则,年报预告有条件强制披露,条件包括净利润为负值、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等财务指标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且时间点将是1月底前披露完毕。
截至1月9日,共有8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预告,相比2023年的2700多家来看,整体披露率不高。在已经披露年报预告的88家中,业绩预喜(预增、续盈、扭亏、略增)的共有53家,占比达到60%,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
同时,国内11月经济数据工业生产仍在上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小幅回升,且最近几个月的M1/PMI等企业盈利先行指标也已经有所改善,预计上市公司业绩已经在逐步筑底的过程中,年报带来的退市风险相对可控,并且证监会也提出,有不少公司正在或者已经通过改善经营、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退市风险。
不过接下来短期市场可能会经历年报预告带来的扰动。后续随着年报预告落地,市场对于业绩的担忧缓解后,加上政策发力带来的催化,春节前后市场行情仍有望回暖,可考虑采用定投、网格等方式,布局宽基和红利风格的中证A500ETF、上证综指ETF以及红利国企ETF等。
科技具备业绩支撑 AI驱动长期成长
科技类板块短期可能受到市场风险偏好和海外不确定性的影响,但在AI大趋势下,其大概率仍为全年主线。从业绩情况看,部分细分领域2024年业绩增长较快,并且在已发布年报预告的电子行业公司中,预计多数实现50%以上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尤其是半导体芯片行业,2024年处在景气复苏周期,从上市公司公告内容看,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终端需求持续回暖、公司产能释放等。
SIA近期上调2024年全年半导体销售额预测,预计2024年增长近20%、2025年将继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WSTS近期上调了2024年全球销售额预测为19%,达到626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销售额预计将达到6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行业景气周期有望延续。
AI算力大发展时代,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尤为重要。美国近期进一步加强管制,涵盖了实体清单、半导体设备、存储芯片密度、EDA工具等角度,国内晶圆厂将更难拿到美国及其盟国的设备材料,未来长期国产替代趋势下,芯片ETF、半导体设备ETF具备长期投资机会。
除此之外,国内外科技大厂资本开支增长的背景下,通信设备板块成长前景广阔。上周末微软表示,在2025财年有望投资约800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人工智能和基于云的应用程序。微软2024财年资本开支为557亿美金,2025年资本开支提升至800亿美金,这也意味着海外算力支出将保持强劲。
而国内2025年BAT、字节等互联网大厂算力资本开支有望大幅提升。特别是字节,2024年全年资本开支约800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500亿元-1600亿元,约900亿元用于AI算力采购,数据中心、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业绩或将持续爆发,基民可以关注通信ETF。
(作者系某公募指数投资总监。文中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