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业绩持续释放迎峰度夏或提振行情热度
作者: 梁杏近期电力板块在二级市场出现一定表现,在国内经济企稳复苏的大背景下,全社会用电量长期增长,成本端煤价平稳回落;同时市场化改革带来电价弹性的背景下,板块业绩持续释放,接下来迎峰度夏阶段,行情热度有望持续提升。
用电需求稳健增长 市场化改革支撑电价
近期市场关注公用事业涨价题材,包括水、电、燃气等。从用电角度,需求端国内稳健增长。2024年1至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中电联预计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略高于8%。
供给端,电力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在用户侧,2022年起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在发电侧,燃煤电量100%进入市场,2014年2月后投产的省内调度水电站由标杆上网电价向市场化定价过渡、2013年起核电含税价格与基础的火电价格采取对标,实行“两价取低”的定价策略。
针对绿色电力的交易问题,近期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明确绿电中长期的相关规则,提出推动绿电的跨省交易以及明确绿电交易价格由市场主导。
绿色电力包括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风电、光伏、常规水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绿电交易是以绿色电力和对应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为标的物的电力交易品种(即电量与绿证),初期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发电侧主体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
政策重点一是跨省交易,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禀赋特点,需要大量的跨省交易才能满足供需两端的要求。本次政策推动用户直接跨省交易,开展跨省集中竞价交易,推动跨省区优先发电计划中的绿色电力,有助于提升跨省绿电交易的规模。
二是交易价格,规则提出绿电交易应通过市场作用反映绿电的电能量价值和环境价值,双边协商交易不限价,集中竞价中可设置上下限避免市场操纵和恶意竞争,并明确提出不得以绿电交易名义开展以变相降价为目的的专场交易。这也意味着绿电价格上涨的限制打开,行业盈利情况有望改善。
接下来迎峰度夏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还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电力保供面临着一定压力。同时市场化交易为电价提供支撑,板块行情热度有望持续提升。
经营业绩持续修复 绿电投资价值凸显
绿电板块净利润增速在2021年出现下滑,主要是煤炭价格高涨导致其中传统业务的火电机组亏损较大,但2022年以来长协煤新政落地,火电长协煤比例提升,成本端逐步改善。从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情况来看,国证绿色电力指数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6%和23%,延续修复趋势。
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6.7%,而成本端煤价整体回落,全年秦皇岛港动力末煤平仓价为965.34元/吨,同比降低23.99%。2024年一季度秦皇岛港动力末煤平仓价为901.74元/吨,同比降低20.12%,利好火电业务业绩释放。
绿电方面,2023年水电电量承压,但电价实现了同比提升,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2024年一季度,全国来水有所修复,并且四川及云南水电市场化电价同比提升,电价强势表现带动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
另外,2023年以来,风电、光伏在资源条件上,受制于来风及光照减弱,同时消纳压力明显增加。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全国风电、光伏弃电率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0.7和2个百分点,风电及光伏利用小时数也分别下降3.09%和7.92%,相对应的业绩有所下滑。
核电企业在大修集中的背景下,业绩则呈现稳健增长。自2019年起国内重启核电审批,近年核准速度加快,2022年和2023年每年核准机组达到10台,显示了国家对核电项目审批态度的积极转变,产业链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往后看,新能源消纳政策逐步放松,装机潜力有望释放。在国内经济企稳复苏的大背景下,全社会用电量长期增长,成本端平稳回落,同时市场化改革带来电价弹性的背景下,绿电ETF(159669)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作者系某公募指数投资总监。文中所提基金仅为举例,不作为买卖推荐。)